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经理人看中国

中国式创新4模式

《职业经理人周刊》

中国人曾发明了火药、指南针、水车;纸币、票号、公务员与科举制度这些极具创造性的金融与教育体系也诞生于中国。一直到19世纪初,中国相比欧洲经济体更为开放,更加市场化导向。然而今天,大多数人都认为,西方才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发源地,而在中国,人们虽然努力研发,却极少产生突破性的创新。

我们试图找到原因。通过在中国有几十年的实地经验与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不乏企业家和市场需求;而且基于中国政府的雄厚财力和强烈的政治意愿,中国完全有潜力制定出一系列经济政策,重构教育和科研机构。但如果将这种潜力变为真实的能力,在我们看来,中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纵观中国创新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收购式创新和基于教育改革的4种创新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人们可以对中国寻求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前景和所面临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模式一:自上而下

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在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创新型社会”,到2050年实现科技强国。这看似不是空话。中国中央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措施,督促地方官员彻底贯彻这一国策,甚至村级官员也被纳入其中。

事实上,近40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动用财政资金,自上而下地刺激创新,并表露出强烈的政策意志。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并改革了苏联式的中国科学院,以便在同行评审(而非政治)基础上,为预商用的大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这与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运作方式如出一辙。与此同时,国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资助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的进一步商业化。1985年,第一个高新开发区在深圳成立,此后这种趋势在中国势不可挡。如今,高新区已成为中国政府官员考察各大城市的常规项目。

中国政府常常设定宏大的目标,其实现目标的能力在高铁项目和登月计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项国家级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技术和改良技术,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我们相信,在中国政府强大的政治意愿下,中国能够像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那样,通过政府资助项目实现创新的目标。

模式二:自下而上

尽管中国强力推行创新国策,但即便是最强有力、最有信心的政府也难免力有不逮。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对于创新的阻碍作用绝不容忽视。即使没有这些结构性的障碍,市场的现实仍然促使企业追求渐进式发展而非突破性创新。想一想B2B门户阿里巴巴公司,这家网站在2001年摇摇欲坠,让人担心它随时会破产。但是,通过创造性地改进国外技术,满足发展中市场的需求,阿里巴巴目前在近250个国家为8000万客户提供服务,旗下的拍卖网站淘宝网最终成功将eBay挤出中国。

二战后的30年间,日本很多行业在技术上超越了美国。现在,中国正在通过渐进式创新做着同样的事。技术改良已成为一种收益丰厚的惯用做法。不过,通过收购获得技术则是不可忽视的新趋势。

模式三:收购式创新

媒体已多次报道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热潮,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标的大部分集中在大宗商品和资源行业,投资地多集中在非洲与拉丁美洲。

但最近,中国企业开始加大对美国和欧洲的技术投资,这一趋势不可小觑。其背后原因是,中国企业越来越厌倦向西方公司支付高额的许可费和专利费,在政府鼓励下,它们寻求通过收购技术和人才,达到购买而非租用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目的。中国企业通过日益广泛的收购和合作,填补创新能力上的短板,它们步调一致且成绩斐然。不过,要成为21世纪创新的领军力量,中国还需要培育未来的创新者。这是中国大学的责任。

模式四:教育创新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就曾建立了强大的国立高校,如北京大学、交通大学。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私立高校应运而生。如今,中国的大学东山再起。以清华大学为例。这所学校为大型综合性大学,入学难度超过哈佛和耶鲁。就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而言,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已达2390万,比同年美国大学入学人数多400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每年将产生更多的博士生,其数量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

中国大学正致力于打造高层次、创造性研究和人才的摇篮,将科研与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政府和很多机构都不惜重金资助中国的一流院校。21世纪,中国的高校能否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标杆?很有可能,原因很简单,它们拥有相应的资源。但关键问题是,中国高校能否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框架。目前我们的答案可能还是否定的。

当然,近十年来,中国通过技术改良确实实现了一些创新,展现出了一定的创新实力,并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中国能就此领先于全世界吗?中国政府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尚存疑虑。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与中国人的创新或知识能力无关,他们在这两方面都拥有无穷的潜力,但与其基础教育、大学以及企业有关,在这些机构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制度限制。(刘筱薇/编辑)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