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民营连锁医院迎来黄金10年 VC/PE投资力度加大

《职业经理人周刊》
    2011年,注定是民营连锁医院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如果说2000年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民营连锁医院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允许他们带着“锁链”跳舞。那么,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通知》(58号文),则可以视作砸开政策枷锁之举,民营连锁医院的成长空间变得不可限量。

  58号文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伴随着政策的给力,资本市场的表现也相当活跃。申万数据显示,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1月10日,医药板块各子行业跌幅均在10%左右,而医疗服务股却一枝独秀上涨1.92%。民营医院的发展迎来春天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当我们审慎回首10年的民营医院发展历程,既有成功的欢腾,更有挫折的无奈。籍此关注58号文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则别有一番滋味。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政策给力的背后,其实是近年来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的低迷。自从2000年卫生部颁布《关于城镇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时提出非营利医院和营利医院的分类管理办法以来,当时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医疗服务机构的投资热潮。而由于相关配套政策迟迟没有出台,这股投资热潮又迅速地冷却了下去。

  从当今金融市场来看,国内A股市场上有2000多只股票,但是只有4只做医疗的公司——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陵药业和马应龙。即便就整个医疗服务市场而言,截至2009年,私营医疗机构数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6.06%,但床位数仅占床位总数的5.19%,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显然还比较小。准入、税收等环节存在诸多障碍,使得社会资本难以真正有效地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照理说,医疗保健行业拥有强烈的抗衰退、抗周期性。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民营医疗市场整体的业绩都不如往年,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虽然新医改当年出台,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的发展,但政策利好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未能当年明确显现。以广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整形行业外,2010年广东各医疗机构整体业绩普遍下滑10%~2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端民营医院负责人曾透露,到他们医院求诊的患者下降了3成。

  正是在业界喊出2009年民营医院遭遇“滑铁卢”的同时,资本市场却展示出难得的热情。2009年12月11日,凯雷和中金联合投资9500万美元的泰和诚(NYSE:CCM)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此前,号称国内“民营医疗机构第一股”的爱尔眼科(深圳创业板:300015),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于10月31日成功上市,其背后有来自达晨创投的投资。

  与此同时,以8500亿新医改方案为契机,VC和PE在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也逐渐加大,其中民营连锁医院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上述公司的成功上市,更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热再添一把冬天里的火。

  资本热情的背后是对中国医疗服务环境和发展趋势的精确把握。中国人持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了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疗保健是人的基本需求,往往随着国民收入增长优先得到满足。同时,医疗保健支出与人们的就医观念和保健意识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与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中国的医疗服务供给则严重不足。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中国人平均占有的医疗资源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分布非常不均匀。以2005年为例,全国每千人拥有医生数量为1.52人,最多为北京市(4.28人),最少为安徽省(1.01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在政府眼里是历史上医疗改革的不成功,也是新医改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在投资人眼中,则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政策松绑,为民营医院腾出了一个历史性空间。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从现在开始的未来10年将是民营医院的黄金10年。

  清科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医疗机构的床位总量达到442万张,比上年增长9.34%;病床使用率达到77.7%,比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上年上涨11.1%,达到35亿次。公众医疗需求的增速超过了医疗资源的增速,医疗机构处于较高负荷运转。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则指出,大量敏锐的民间资本已瞄准医疗服务市场,目前有近600亿美元的资本在关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多家风投已开始进入民营医疗机构,全国范围的民营医院投资浪潮正在掀起,仅2010年前11个月公开披露的就有5家民营医疗机构获得VC/PE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不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前几年。
连锁:民营医院的理想与现实

  58号文明确指出,“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各地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卫生部门在审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开设的诊疗科目时,对其执业范围内需配备的大型医用设备一并审批,凡符合配置标准和使用资质的不得限制配备。”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向大型、高端医院发展,促进大型非公立医疗集团,特别是连锁医院的发展。

  这种趋势,在专业化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中也有体现。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分别专注于眼科和口腔科,马应龙在医疗服务业内的扩张也仅局限于肛肠领域。

  连锁医院市场其实大有可为。

  HCA(美国医院管理公司)目前在美国20 个州以及伦敦、英格兰等地拥有和管理着163 家医院和105个外科手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连锁医疗机构。2008年营业收入284亿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总收入达75.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7.6%。相比之下,爱尔眼科在中国12 个省、直辖市拥有19 家连锁眼科医院,2008年收入4.4亿元人民币。泰和诚的放射性诊疗和影像诊断中心网络拥有80多家机构,遍布20个省的35个城市,去年营业额仅为3600万美元。

  政策松绑,为民营医院腾出了一个历史性空间。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从现在开始的10年是民营医院最为黄金的10年。以爱尔眼科为例,资本市场之所以看好它,除了它的商业模式,更重要是其很好的市场空间。爱尔眼科相当精准地掐住了公立医院仍在角落的眼科。按照爱尔眼科招股书推算,目前眼科市场规模约200亿,但复合增速高达37%,老龄化和城市亚健康将推动行业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眼科治疗,正因其治疗难度系数较小,反而成为一种类似大众消费型的领域,从而天然适合于民营企业和可复制性的连锁模式。

  作为连锁模式的专科医院,爱尔眼科的抗风险能力在于,先发优势迅速圈定的壁垒和独创的“三级连锁”运营模式。爱尔融资可以支撑公司2-3年之内完成省会城市的布点,抢得先机,“三级连锁”模式实现了“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精确地消化了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需求。医疗质量、医生资源、内部管理、资金4个方面,爱尔目前应该说都不缺。

  从财务角度看,爱尔眼科2006-2009年收入复合增长高达46.9%,净利润复合增长高达85.1%。在高速扩张期,其间费用率却从2006年的39.5%降至2009年的35.2%,反映了与速度匹配的内控和市场增量,稳定增长可以预期。

  虽然有强烈而刚性的需求做后盾,但受制于政策影响,民营医院、医疗机构的发展其实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快车道。过去中国的医疗服务机构以公立为主,民营医疗机构群体是在公立医疗机构处于垄断地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起步晚、积累少。医疗服务事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国家一直采取较为严格的政策和立法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民营医院准入难、开业后进入医保报销体系更难。因此,私募和创投过去在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专科服务领域中以自费支付为主的类别,比如VC投资的连锁牙医“佳美口腔”、“慈铭体检”等,这些都是不太依赖医保的领域。

  新医改的成功推进,乃至58号文的推出,将会打开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枷锁。新政策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比如,爱尔眼科的各家连锁医院均顺利加入了当地的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另外一个方面是,如果国家对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措施逐步到位,使居民没有基本医疗支付的后顾之忧,在基本医疗的需求得到保障之后,大量潜在的高端或特殊医疗需求才能被释放出来,对治疗手段和服务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各种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除了上述牙科、眼科等专业领域,妇产科专科医院、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的专科医院目前在中国也逐步出现。在美国上市的美中互利旗下和睦家医院(NASDAQ:CHDX)就是高端全科医院,它的高端妇产科医疗服务就很有代表性。

  审视58号文,仍有让人担心之处:文件由国务院直接下发,其中并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意见,到了地方如何执行必然会引发多方力量的反复博弈。就现实而言,市场格局要产生重大变化,还有赖于后续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情况,以及能否形成盈利循环的机制。

  但是,由于虚假广告、过度医疗等经营乱象泛滥,导致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声誉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某种程度上民营医院仍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即便政策与市场前景的双重利好引发资本蜂拥而至,但民营医院运营仍有其独特的风险存在,包括政策风险、医疗管控风险、市场扩张风险等。

  人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硬伤,人才梯队的哑铃状结构是多数民营医院不言而喻的特征,高薪聘请医疗精英,在挖公立医院墙根的同时也被同行挖了墙根,这或许就是很多民营医院在用人上留给同行的集体印象。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资本的助跑下,连锁企业复制的速度远远大于合格人才的增长速度,因此,连锁医院人才短缺的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

  最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机制。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同时又是高风险、高难度行业,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市场责任和运营风险,因此更青睐业务模式简单、操作流程更容易标准化的医疗项目。

  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一流专家及管理团队,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能力和灵活高效运作机制的民营医院,才能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成为胜者。

  而对于58号文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湘财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陈国栋就认为:“今年医疗服务的机会将是阶段性的,基本面向好还未到时候。”不过,无论是呼之欲出还是有待来日,医疗服务业的大发展是大势所趋,政府既要高调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更要关注政策的落地实施。

  唯有如此,民营连锁医院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来源:中国连锁  作者: 王占波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