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经理人看中国

父母打死孩子悲剧莫再上演

《职业经理人周刊》

  企图以暴力的教育方式,训练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或是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说到底还是父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而忽视了孩子的世界营造与人格尊严。

  5岁小女孩因为没有背正确唐诗,招致了亲生母亲的一顿打而结束了生命。日前,贵州籍“80后妈妈”谭某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这样的个案让人纠结,尤其是触摸到悲剧背后的“普遍化现象”。事实一再证明:即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法治昌明的时代,即便是“80后”的观念先驱人群,依旧走不出父辈教育的思维陋习。

  如若不信,随便在网上查找:3岁大的女儿只因淘气被妈妈失手打死,8岁大的孩子因偷钱被父母失手打死,3岁的孩子因不肯认字而被父亲失手打死,9岁大的儿子成绩不理想而被父母失手打死……一幕幕人间悲剧,不停地上演,这难道不是对我们这些自封为文明人的最大嘲讽?

  上述个案与虐待孩子的案例不同,他们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或许是生活中遇到“坏”情绪一时拿孩子当出气筒,或许是在穷尽诸多教育手段之后不得已而“动武”,总之对于他们的“失手”,人们的谴责总有种无力感——谁没打骂过自己的孩子呢?

  最为遗憾的地方也恰在于此:我们这个社会对暴力性的家庭教育方式,即便口头上持否定态度,但在根子里却是认同的——至少是部分认同。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正因为如此,影片《刮痧》中的许大同才会对上司说出“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生活中才有“打是疼骂是爱”之类乱七八糟的逻辑。

  教育学家早已告诫我们:孩子的知识经验很大程度上是从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中模仿得来,暴力教育只能培育出孩子的暴力性格。在孩子面前用武力显示大人的威严,根本上是教育无能的体现,其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的势必是: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破除桎梏教育人性化的锁链,法律无疑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在法治发达国家,父母打孩子是明令禁止的“虐待”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故而传统的中国“刮痧”才会在他国引发一系列法律故事。由于在观念上注重家庭教育的人性关怀,尊重个人哪怕是小孩子的主体性,公权力就不能再碍于“家庭私事”而放弃干预,通过立法确立起暴力性家庭教育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自治强化社区、社团以及公民的监管意识,通过司法阻止其他父母动辄挥向孩子的棍棒,成为阻却家庭教育暴力性思维延续的重要路径。

  外在强制力的介入,离不开内在文化观念的反省。企图以暴力的教育方式,训练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或是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说到底还是父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而忽视了孩子的世界营造与人格尊严。如何将孩子看做一个主体的“人”,如何面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可能还需要我们从文化根源作出深刻反思。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傅达林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