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绿叶制药集团董事长刘殿波:创新药 光复民族药企

《职业经理人周刊》
     医患关系紧张,医药关系繁杂,仿制药盛行数十年,5000余家药企分散且重复竞争,医改政策难产,推进阻力重重……神秘、无序、没有话语权——中国医药市场似乎蕴藏无限潜力,又有无数问题。

  在此环境下,市场急切盼望在医药业中出现新的生长力量,寻找与国际医药巨头在医药原创性上抗衡的原点。

  绿叶制药集团,即被称为中国医药生力军团重要代表。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药企(即亚洲药业,代码:ASPH),以研发和原创著称,并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搅动中国资本市场漩涡。正因为此,市场对这个叫做绿叶制药的尚且生疏的名字以及它的董事长刘殿波充满了兴趣……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弃教从商

  弃教从商者,似乎多有成就。比如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比如今天的马云和俞敏洪。刘殿波也是如此。

  1985年至1989年这四年,对刘殿波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这个沂水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进入烟台师范学院当起了生物系的教师。在可以查找到的烟台师范学院学报上,至今还能够看到刘殿波撰写的专业论文《淋巴管多色注射颜料的研究》。

  然而,平静似水的象牙塔生活似乎并不是刘殿波的梦想。1989年,谨慎思考后他毅然下海,变身一家名为蓬莱华泰的医药公司总经理,开始从教学向管理的转型。在那个时候,刘殿波经商的思路还仅仅是通过制药卖药赚钱,但随着日复一日的摸索,一个通过研发与创新打造权威地位的大战略开始形成。这也许就是一个医科专业毕业的人,与单纯的“市场主义者”在制药卖药过程中的不同思路。

  1994年6月,三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刘殿波、杨荣兵、袁会先以自有资产10万元起步,创建了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刘殿波以创始人身份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至今,杨荣兵与袁会先两位创业伙伴仍然在刘殿波的企业里担任着要职。

  相比于众多国资药企来讲,民营企业在人才、体制、科技、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2004年5月,绿叶制药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截至2008年,这个小小的民营药企从10万起家,发展到十几亿元的年销售规模,并在烟台、南京、北京、芜湖等地拥有八个下属子公司。刘殿波的商业帝国初见轮廓。

  为了走近这个备受业内肯定的制药者,记者在一年里先后两次探访刘殿波。这个正值旺年的企业家,略带山东口音的语气异常坚定,思路清晰,行事果决。对于这段创业经历,刘殿波谈得不多。也许相比其他企业家,刘殿波的经历简单纯粹很多。不常在国内媒体的聚光灯下露面,更没有什么商业绯闻,加上刘殿波多年来集中精力做处方药市场,社会大众在药店里看不到绿叶标志的OTC(非处方药),因此对刘殿波的熟悉程度远不及电视广告狂轰滥炸的OTC药企的掌门人。

  但是,在医药市场的另一个层面,无论是医院医师还是医药界专家,只要提到刘殿波,都显得敬重有加。“刘殿波是我认为的中国最有希望的药企领导人之一,绿叶在原创性上的努力与方向,将在中国医药史册上留下名字。”一位资深医药专家向记者感慨。

  

  创新梦想

  刘殿波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他,确与他在中国新药研发方面的贡献紧密相关。据业内人士介绍,绿叶制药刚刚成立的四年里,刘殿波和其它药企一样,也还只是通过仿制药来简单地获得收益,只不过赶上了中国药业的快速发展期,井喷一样的市场需求给了中国药企意想不到的收益。

  但随着对中国和国际制药业了解的不断深入,刘殿波提早感觉到了危机。“什么是仿制药,就是我们要等着国际大公司某一药品的专利期过去,再对药物进行仿制,出售,这就等于是一个加工生产商。长此以往,品牌民族药企将会消失。”

  据刘殿波介绍,目前中国有5000至6000家药企,至今仍有绝大部分做着类似加工厂的医药生产销售业务,随着多数药品定价的逐步下调,利润率一降再降,这些早已经在重复生产中形成白热化竞争的企业可能面临大规模的淘汰洗牌。

  于是,从1998年开始,刘殿波开始在中国医药界较早地成立了药物研发中心,他选中的研发领域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和新型制剂的开发。这个选择奠定了绿叶制药在未来十余年里的产品领域与方向。这也是刘殿波对中国药企与国际药企充分对比衡量后找到的差异化机遇。

  刘殿波告诉记者,如果做全新的药用化合物开发,中国企业基本没有优势,毕竟,国际巨头们在此方面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并且研发经验相当成熟。而传统中药又因为独特的理论解释体系,很难与国际接轨。于是,刘殿波选中的第一个研发品类是天然药物。就是对已知传统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结构改造,而不是重新寻找新的化合物。

  刘殿波寻找的另一个突破口是新剂型的研发。刘殿波发现,在现有各种制剂中,对药效如何进行缓慢释放,增加人体对药品的吸收度是个共性问题,如果有一种新的剂型可以提高现有常规制剂的疗效,减低副作用,提高安全性,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又因为制剂研发主要应用于已知药物,所以开发风险相对较小,改进和优化现有产品的同时还不妨碍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绿叶在早期先后开发出多种植物提取物,如抗炎消肿药――七叶皂苷钠系列制剂等。新型制剂方面,刘殿波长期投入的长效缓释微球技术即将进入收获期,业内透露,其多个应用了该技术的在研创新药可能成为未来绿叶爆发式增长的潜在武器。

  关于研发,刘殿波可谓下了血本。据了解,目前绿叶的员工人数是1800多人,其中200人左右为研发人员,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6%左右。对于一个年销售额十几亿的药企来说,这意味着每年6000万的研发经费。关键的问题是,6000万的投入能有怎样的回报,其实无法量化和预期。这就是研发风险。而在刘殿波看来,这又是一个有远见的医药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

  “国际上这些大的药企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的药企要想赶上来,也必须这样投入。自主研发,周期很长,有的长达十几年。而最终是否能得到满意的研发成果,也未尝可知。这就是风险,你投还是不投?这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的选择。你要选择做大做强,就必须冒这个风险。”今天的刘殿波,谈起研发,还是一如既往的激动与执着。

  刘殿波的名声还来自他创办的产学研联动模式:2002年,绿叶投资500万元与烟台大学合作创建烟台大学药学院。2008年夏天,记者曾经实地采访烟台大学药学院,惊奇于刘殿波精心打造的研发产业链。

  中午,药学院的一些同学们正在学院休息区打乒乓球。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是药学院一间间标准的研发试验室。这些看似普通的大学化学试验室,其实与绿叶研发系统紧密相连。每一个试验室有一位课题组带头人,这些专家教授由绿叶直接聘任,他们为学生讲授的药学课内容,除了课本知识外,有很多是绿叶研发中心直接分配的产品研发任务。试验室每一步新的研发成果都会第一时间流转到绿叶研发体系的下一个环节,以最快速度形成产品和生产力。而每年毕业的药学院学生又是绿叶研发体系最好的人才储备库。

  这些研发成果有的在绿叶体系形成产品,有的则直接以技术专利出售。第一笔生意是2000年将一个自主研发的抗前列腺增生药物转让给了苏州一家制药企业获得了几百万的转让收益。随后几年,绿叶研发机构创造的收入上亿元。

  在创新兴业方面,刘殿波是个有气节的企业家,在经商赚钱方面,又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两者如果无缝衔接,很难说,这个企业会没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刘殿波的研发之路略显孤独,而到了2009年的时候,刘殿波说,对医药研发的尊重与扶持,正在中国市场形成共识。

  今年5月,国务院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确定中央财政预算对生物产业的专项支持资金在今年可能达到328亿元,2010年为300亿元,重点推进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11个科技重大专项措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将获得政策史无前例的重视与支持。

  “以前,中国99%的创新药是跨国公司的产品,而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也做仿制药,因为成本低,壁垒少。他们就没有必要下那么大的功夫做研发。但是今天不行了,跨国公司来中国也要做新药,因为他们已经遇到了竞争。”刘殿波对此有些欣慰。

  “从十一五计划开始,到今天产业振兴规划的全面出台,金融危机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思考。”刘殿波说,“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依靠出口加工、劳动力输出以及资源型产业获得增长,但从金融危机可以看出,这些产业一旦出现问题,是最脆弱易感的。中小企业裁员、倒闭的消息不断传出。这根本上还是个产业结构的问题。”没有创新,没有别人拿不走的专利技术,被淘汰和洗牌的命运,总是最先降临。

  

  并购快赢

  刘殿波掌管的绿叶集团在中国药企中其实不算巨无霸,但并购起来狼性十足。2004年,刘殿波把企业送到新加坡主板上市,两年后,又获得3.22亿元的再融资。这些钱被刘殿波大量投入到一个领域——并购。

  据说,绿叶海外成功上市后的第一个新年,刘殿波在新年员工致辞中重点讲了当年几个跨国公司的案例:礼来通过整合R&D,成功摆脱了“百忧解”专利到期的阴影;辉瑞收购华纳-兰伯特,从而获得立普妥等重磅炸弹,进一步奠定了其行业霸主的地位;全球排名17的赛诺菲并购了排名第5的安万特,从而成为世界第3大药厂……

  刘殿波谈到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自主研发可以保证绿叶长期收益,但中短期要实现非常规爆发式增长,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并购。随后的两年,绿叶四处出击,先后买下了一个一类新药,并购了两家企业,收获了一家企业43%的股权。凭借这些动作,这家此前在业内还并不特别知名的公司一下子声名鹊起。

  2006年底,刘殿波以8000万元的投资将一类新药,癌症放疗辅助用药――希美纳的专利权、程序科技、生产执照、销售网络以及该药在全球注册的所有权一并买断。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癌症放疗化学增敏剂,其适应症包括鼻咽癌、肺癌和食管癌等,在中国、美国和欧盟均享有专利权。

  希美纳的并购使绿叶一脚踏进了在高速成长期的肿瘤治疗领域。几个月后,绿叶乘胜追击,再次出手,以3.45亿元拿下南京康海和思科两家肿瘤药生产企业,为其刚刚建立的肿瘤产品阵营再添重磅产品。

  南京并购对刘殿波来说可谓意义重大。两家公司收购时市值都不到绿叶集团总市值的20%,但现在所拥有的产品已经占绿叶销售额的50%。其中,康海独家生产的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天地欣,是疗效确切的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60%。思科旗下的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则是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抗肿瘤类脂质体新剂型药,也是全球首上市的紫杉醇新剂型。凭借剂型优势,力扑素去年在国内的销售额超过了施贵宝原研的紫杉醇注射剂泰素,成为化疗类药物中的明星产品。

  这样大举的、精准的收购其实是刘殿波酝酿已久的动作。据他介绍,收购两家公司之前,绿叶专门负责投资和业务拓展的部门花了两多年的时间进行考察和跟踪。所遵循的遴选标准是“项目本身一定要有专利和技术壁垒,有销售额,有市场份额,产品和研发在市场上有地位。”结果经过研发,市场,投资,财务部门的多角度研究,他们的发现是,两家公司在中国肿瘤药市场的地位很高,而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脂质体技术研发平台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地位。

  并购抗肿瘤产品后,绿叶又快速向心血管领域发展。2007年4月,绿叶在与实力强大的对手的竞购中胜出,最终以9940万元获得北大维信43%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北大维信的血脂康是公认的对血脂有良好调节作用的天然药物,在国内外市场口碑甚好。此一役,绿叶又拿到了一个庞大市场的入场券。

  对于未来并购方向,刘殿波称,目前确实在跟踪一些优秀的产品,虽然目前旗下产品集中在骨科、消化科,肿瘤和心血管等,但只要有吸引力的新领域,以及有特色的大项目,并能够带来一定的增长,都不排除收购或合作的可能。但他也坦言,在中国新药市场,优质的特色药其实不多。

  大举并购和快速业绩成长令绿叶在新加坡资本市场名声大振,也给刘殿波带来新的资本机遇。2008年初,绿叶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公告称,创始者管理层和安博凯基金所组成的控股公司以每股0.725新元的要约收购市场流通股,目的为获得上市公司在新加坡退市。此后,业内盛传刘殿波将操盘绿叶实现A股上市。此后,这一退市计划因部分股东认为定价过低而搁置下来。但有消息人士称,刘殿波并未放弃回A之路,而绿叶凭借三次重要的收购战役和创新型药企的概念定位,一旦回A,将成为最受瞩目的医药新股之一。

  创业家

  

  对于选择创业的人来说,创业等于放弃了依靠。很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会是甜蜜时的酸涩,坚持时下唇被咬出的血痕,无助绝望时的泪水。他可能会有伙伴,但也可能会遇到背叛;他可能会遇到良机,也可能只是幻象;他可能会成功,也会随即遇到更大的失败;他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就此发现成功的通途。无论如何,他选择了创业,就需要选择忍受和坚持,支撑他的只有自己的信念,和发现与抓住机会的能力。不以成败论英雄,只因为他的努力,给更多人更多的勇气与执着的信念。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于兵兵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