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3D电视市场前景难卜 彩电厂商“剃头挑子一头热”

《职业经理人周刊》
  一边是厂家铺天盖地的宣传,一边是销售门店的门可罗雀。记者连日对深圳3D电视市场的调查发现,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片源稀缺、观看习惯的不适,3D电视依然是一块画得很美的蛋糕,厂商“模糊”销售数据,国美、苏宁等渠道商则坦言此类电视“销售惨淡”。消费者的不买账,令3D电视步入尴尬境地,市场前景难以看清。

  厂商一头热 市场不买账

  以《阿凡达》的热播为起点,惯于兴风作浪的中外电视厂商一下找到了本年度最炫的噱头。LG、索尼、夏普、松下等巨头纷纷推出各自3D电视。

  本土企业虽然没有过硬的技术,有的甚至没有量产能力,但也竞相抢风头。TCL、长虹、海信等争先恐后发布3D电视方案和产品,其中TCL推出“全球首台3D互联网电视”,海信推出“蓝擎LED”,长虹则力推“全球首款融合了3D显示、纯光侧置技术、互动网络技术的LED电视”。各厂商纷纷用“首款”、“率先”等字眼来抢夺眼球,甚至集体喊出“今年将是3D电视元年”的口号来引起市场关注。

  市场是最好的尺子。新技术不一定是好技术;好技术不一定有好市场。只有适合消费者的技术,才拥有好的市场。

  3D电视显然正在经历市场的检验。从目前销售和消费者反应来看,3D这项被厂商寄予希望的技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冷遇。

  首先,使用成本过高成为一道门槛。目前,3D电视报价一般都在两三万元,比同尺寸的平板液晶高出万元左右,造成关注和咨询者众、成交寥寥无几的局面。

  配套设备更是费用高昂。因为没有开播3D电视频道,如果不购买3D电视眼镜、播放机、片源这三大配套设备,买回家的3D电视纯粹是摆设。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算了一笔账:质量稍好的3D眼镜价格1000元左右,三口之家需3000元成本;3D播放机两三千元左右;一张正版3D碟片价格200元左右。过高的使用成本,将很多消费者挡在3D消费大门之外。

  更重要的是,3D电视播放技术存在“硬伤”。记者在国美销售的一家外资品牌柜台前体验3D电视效果时,需要站在“小脚丫”标识上,站直,目视前方。经过多个动作调整,记者在显示屏上才看到较清晰的3D效果。但当记者偏离角度时,就会看到模糊影像。销售人员解释说,看3D电视,对光线、角度、距离有很多严格要求,否则就会出现虚影。这意味着一家几口坐在同一个沙发上,将无法同时看到清晰的3D效果。

  目前,看3D电视需要戴眼镜已经成为主流。这意味着看3D电视都需要戴眼镜,非常不方便,同时看的时间长了,多少会有眩晕感,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视力会造成影响。专家甚至建议,8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看3D电视。

  内容缺乏让消费者望而却步。3D电视画面固然震撼,但是电视节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只是停留在策划、筹备的阶段。各电视厂商都在推3D电视,利用技术手段达到观看3D的目的虽然很容易实现,但是想仅靠几部影片就让消费者“埋单”,显然不太现实。

  有人在忽悠 误导消费者

  目前,电视厂商采用的3D技术主要来自日韩和欧美的“裸眼3D”、“偏光3D”和“主动式眼镜3D”等三大3D技术。由于内容缺乏,一些厂商走捷径,甚至花心思研发了转换技术,将传统的2D信号转换成3D,推出“2D转3D”电视,以此抢占市场。

  按照彩电厂商的说法,在电视中植入一张“2D转3D”芯片,就能将普通的电视节目转为3D。但消费者体验后发现,经过转换的3D效果明显不佳,有些画面很模糊、立体感不强。体育节目经转换后,虽可略微体验到立体感,但当出现景物或人物数量较多时,一片3D“乱像”。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直言,在生产3D电视方面,外资品牌与内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并不大,掌握了成熟的3D显示技术和上游面板资源就可生产。“外资品牌宣扬的‘2D转3D’效果,纯属‘忽悠’。”

  更有业内人士毫不客气地指出,2D转3D是“伪3D”,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态度,必将被市场淘汰。

  纯正的3D节目现在依然存在舒适度不佳等问题,若再来个“山寨3D”,更将误导消费者,从而扰乱正在发育的3D市场。一旦消费者的失望情绪蔓延开来,整个3D产业的未来将遭受重创。

  即便是真正的3D技术,目前依然难以撬开市场。陆刃波说,3D电视产品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上游企业未形成批量生产,导致整机成本居高不下,遏制了需求。

  也有专业人士质疑:日韩企业迫不及待地推广3D电视,但关于3D技术的标准并不统一,随着产品的加速推广,这将成为行业瓶颈。

  深圳市电子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出现的问题,需要厂商加大研发力度,而不是只顾盈利进行虚夸。同时,也需要科研机构、芯片厂商、节目制作和播放单位共同拓展市场。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吴德群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