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时尚生活

乾隆皇帝和现在的北京白领,谁的生活质量更高?

《职业经理人周刊》

最近,在知乎上被大家关注的问题当中,本题算是非常有趣了。很多网友羡慕古代皇帝的“品质生活”,于是答主就认真的和现代版的“品质生活”做了对比。换句话,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说,在古代做个人上人和在现代做个普通人,到底哪个更爽。

首先上结论,大体上说来,现代中国城市白领的生活水平,是要比包括乾隆皇帝在内的古代皇帝还是好很多的,我从命、衣、食、住、行、娱六方面分开好好讲一讲。


  命  


乾隆是雍正第五子,雍正有十子四女,在十个儿子中,早殇(即幼年夭折的)接近一半,活到成年的仅四人,女儿更糟,四个女儿中只有一个活到成年,还在23岁就死了。换句话说,如果你中了“天界大乐透”头奖,投胎成雍正的儿子,别高兴的太早,你活到20岁的概率连50%都不到。有很大可能活不到20岁就一命呜呼了……


好好好,姑且假设我们就讨论你投胎到乾隆本人,所以你自己活下来不是问题,他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却在20岁前早逝。能活到二十的不足一半,十个女儿,活过二十岁的刚好一半,其中皇四女,七女,九女又在20-23岁之间去世,能活过23岁的,十个中不过两个。这就是所谓的皇家龙子凤女,多半活不到成年。换句话说,这位长寿皇帝一辈子都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直到解放后,中国的婴儿死亡率才从千分之200以上,降低到个位数。


受到医疗,卫生条件制约(当然另外还有饥饿和战乱等因素),中国人几千年来平均预期寿命也就在35岁上下,即使生于康乾盛世的帝王之家(当然免去了饥饿和战乱因素),皇子皇女们,也只有不到一半能够活到成年。即使是贵为皇帝本人,中国历代帝王,刨去死于非命被杀的,寿终正寝的年龄也大抵40-50之间。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在1901年遇刺,他受到的枪伤并不致命,如果放在现在医疗条件,大概一个礼拜就可以出院,然而因为医疗技术的落后,这位美国总统在被折腾了一个星期后仍然死于坏疽。他的时代尚且在乾隆后100年,工业化成功后的美国。就存活和医疗条件而言,过去一个世纪,医疗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惊人的,不要说北京白领,现在中国大部分人所享有的医疗和卫生条件都远远优于古代帝王。

  衣  


在穿衣方面,双方可以说是不分上下。


穿衣服主要考虑的一是舒适性,二是功能性。在舒适性方面,现代服装要领先得多,通过化工、纺织工艺的进步,人类在20世纪上发明了大量新型面料,比如著名的莱卡,莫代尔,就都是轻便,亲肤,高弹性,透气的面料,用于贴身衣物非常舒适,比古代的丝绸、棉麻都要好一些。现代发明的羽绒服是保暖神器,乾隆可享受不到了。尽管羽绒很早就被中外人类发现保暖能力很强,但是应用在衣、被上很少,原因说到底还是技术问题。

技术不过关表现在:

1、羽绒采集与羽毛分离困难,这现在是通过鼓风机解决的。以前只能通过人手。

2、没有现代衍缝工艺,容易沉积。

3、有鸭子的味道,难以处理。这些问题通过现代的纺织和剪裁工艺进步逐步解决,才有了羽绒服,羽绒被的普及。


实事求是地说,衣着除了保暖以外,其他的需求都称不上刚需,而是功能和审美角度差异,现代白领和古代帝王身份不一样,功能差距大,两者没法进行比较,毕竟乾隆穿衣可以不计工本刺绣剪裁,美观上和繁复上还是有价值的,所以在这方面乾隆胜。综合来看,两者打平。


  食  


看到楼上楼下有很多朋友说乾隆皇帝“顿顿米其林”,我只能笑而不语,说这种话的大概对美食之道一无所知,如果说在穿衣上乾隆和白领还能各有胜负,在吃这件事上,现代白领可就彻底碾压乾隆没商量了。


食材是食物的基础,古代交通不便,又没有冷藏技术,食物在保鲜范围内能到达的距离非常之短,正因为这种食材的区域隔离性,各地老百姓才因地制宜地造就了各自独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即使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也没办法吃到几百里外不方便保存或者运输的物产。



清代皇帝有节次照常膳底档,记录了皇帝的饮食情况,我摘抄一些网友资料。保存至今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清宫档案--《节次照常膳底档》详细记载了乾隆皇帝这年年夜饭从摆桌到散席的全部过程。从乾隆朝的《膳底档》上看:


主食大致为粳米饭、馒头、花卷,各种米面糕,鸭子口蘑馅、鸡肉馅、羊肉馅、韭菜馅的包子、烫面饺子,各种汤面,猪肉馅烧饼,各种面食,饽饽。


热锅,有40多种,其中鸭子占了大半,如燕窝口蘑火熏白鸭子、红白鸭子炖白菜、糟鸭子糟肉、葱椒鸭子、挂炉鸭子挂炉肉、燕窝莲子鸭子、山药鸭羹。再有就是肥鸡烩大丸子、炒鸡肉片炖菠菜豆腐、酒炖羊肉豆腐丸子菜。鸡肉、羊肉及杂烩热锅。

热菜有50多种,多半也少不了鸭子,如燕窝口蘑鸭丝、冬笋鸭腰、口蘑冬笋炒鸭丝、鸭子东坡肉、鸭丁炒豆腐、醋熘鸭腰。此外是鹿筋拆肥鸡、肥鸡拆肘子、鹿筋酒炖羊肉,还有烧狗肉、炒木樨肉、狍子肉、羊肉片、羊肉丝、羊肚丝等。

冷盘有20多种,如清蒸鸭子鹿尾糊猪肉、蒸肥鸡炸羊羔、烧狍肉、野鸡爪、五香肘子丝、五香鸡丝。

汤有近10种,燕窝冬笋烧鸭子汤、燕窝三鲜汤、燕窝红白鸭汤、豆腐汤、羊肠羊肚汤等。

除了狍子、鹿肉、燕窝以外,其他大都是现在常见寻常的食材鸡鸭牛羊豆腐笋,蘑菇等。这还是清宫过年时候,平日里食材更加简单。烹调技术也很单一,不过是蒸、炖、煮而已。


皇帝不喜欢吃海鲜吗?不,有档案记载,康熙东巡到松江的时候,吃到鲜鱼(大概应该是松江鲈鱼),感觉味美无比,特地派六百里加急送一份给自己的母亲孝庄皇太后。


对于清朝皇帝来说,想吃海鲜太难了,淡水鱼类大多有土腥味,而在古代出海捕捞技术不够发达,更不要说还有海禁。能入口鲜美的鱼,大多数都是生在近海洄游到江上的鱼类,捕捞地点就限定在江河的入海口及下游,送往京师,千里之遥,往往赶不及新鲜,此非人力所能为。

范仲淹有《江上渔者》一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里的鲈鱼,即松江上的海鲈鱼,鲈鱼属于近海洄游鱼类上的,请注意,这种美味是只有“江上往来人”才品得到的。


明代开始有鲥贡,就是鲥鱼从长江捕捞后飞马送往京师,期间劳民伤财,靡费不堪,延续到清朝,山东按察使参议张能麟向康熙进谏:


一鲥之味,何关重轻!……窃计鲥产于江南之扬子江,达于京师,二千五百余里。进贡之员,每三十里立一塘,竖立旗杆,日则悬旌,夜则悬灯,通计备马三千余匹,夫数千人……故一闻进贡鲥鱼,凡此二三千里地当孔道之官民,实有昼夜恐惧不宁者。

哪怕是皇帝,为了吃条鲥鱼也要费那么大劲!如果吃的是好的也就算了,问题是还不一定新鲜。著有《中国吃》一书的吃货翘楚唐鲁孙,曾经在其书中记录一则轶事,徐世昌大总统在怀仁堂宴请宾客吃鲥鱼,其一近侍嘴馋,在宴会散后吃了一口鲥鱼,觉得肉质糟败,毫无可取,比家乡的咸鱼贴饼还不如。比徐世昌还要早一个半世纪的乾隆皇帝,如果不出巡,能吃到几条鲜鱼,更是未知之数了,费那么大劲,还不一定吃的好,吃臭鱼还要被文官这个劝那个骂,烦心得很,最后的结果是康熙二十二年,“鲥贡”废止。


现在白领下顿海鲜餐馆,不要说石斑鱼,帝王蟹,波士顿龙虾,三文鱼,就连现在家里寻常吃的油煎带鱼,都是乾隆一辈子没见过的。


不光吃不着,有些东西在那个时代压根就不存在,我们现代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就是在清朝中后期才传入的中国。慈禧是一个大果粉,在其生活期间,苹果是消耗占比第一的水果(不是吃,只是放在室内闻其果香),而这一水果乾隆爷见都没见过。


这里补充一段:有人说苹果是中国古来有的,这点说的不对。中国古代里面所提到的的"柰”,“林檎”,尽管跟我们现在的苹果是同一种属的果实,但味道和口感、大小都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现在知道的苹果,一在19世纪中叶从欧洲传入中国,就几乎替代了中国自产的苹果。你要硬说中国“自古以来”有“苹果”,也没关系,但是既然外来的苹果在19世纪一进入中国,就替代了中国土产的“苹果”,可见即使是19世纪的升斗小民,也分得清哪种“苹果”更好吃。


经常有人脑补,乾隆顿顿山珍,大鱼大肉多厉害多厉害,我只怼一句:连个油煎带鱼都没吃过,还扯啥米其林呢。

就算是同样名字的食物,古代与现在相比,质量也差多了,由于嫁接育种、化肥,农药的推广,栽培技术的普及,我们现在吃的蔬菜水果等种植物产,在大小、口味上都远远优于古代。


我们吃的苹果,出名品种有红富士、国光等,都是在20世纪经过多代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清末一概欠奉。在比如,再普通寻常百姓可以随便吃的西瓜,也都是建国后进行优良育种,又沙又甜,不论是八戒西瓜还是8424,又便宜又好吃,都是清以前贵族吃不到的。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记录过他的一份菜单《宣统四年糙卷单》,记录的一次早膳(清朝宫廷早膳时间是现在的午饭时间):


口蘑肥鸡 三鲜鸭子 五绺鸡丝 炖肉 炖肚肺 肉片炖白菜 黄焖羊肉 羊肉炖菠菜豆腐 樱桃肉山药 炉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跶丝 炸春卷 黄韭菜炒肉 熏肘花小肚 卤煮豆腐 熏干丝 烹掐菜 花椒油 炒白菜丝 五香干 祭神肉片汤 白煮塞勒 烹白内 

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根在火上等候着的。他们也知道,反正从光绪起,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

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太妃们为了表示对我的疼爱和关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还规定在我每餐之后,要有一名领班太监去禀报一次我的进膳情况。这同样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么,领班太监到了太妃那里双膝跪倒,说的总是这一套: 


“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每逢年节或太妃的生日(这叫做“千秋”),为了表示应有的孝顺,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肴送给太妃。这些菜肴可用这四句话给以鉴定: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说到底,皇帝的实际饮食和很多人设想的穷奢极欲,山珍海味,相差甚远吧。说到底,美食的乐趣,终究在于食材和烹调,没了这些,无论是何等的气派场面,排场十足,也不过是淡而无味罢了。


至于烹调工具,烹调技术,全球美食实践碰撞交流产生的进步,那就更加不胜枚举了,如果说,要对“吃”之一字的古今比较有个直观评价,我可以举个例子:在上海曾经有一个叫金钱豹的自助餐厅(全国各地也有类似的国际美食荟萃风格的自助餐),里面90%以上的菜品食物,都是乾隆爷一辈子没见过的“山珍海味”,而这家餐厅,因为“做的不够精致”,满足不了现在食客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上海的老饕们都看不上眼了,于是乎倒闭了,倒闭了,倒闭了……


  住  


在这个方面,两者打平,乾隆爷确实有得分项,他住的地方面积大、绿化也好,把故宫(紫禁城)全部算作乾隆爷的住处不公平,因为故宫是个包含办公,仪式、还有解决皇帝生活的功能性的建筑群,面积虽然不小,但是有些人叫着故宫多大多牛云云,也大可不必——毕竟,任你有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清代皇帝大多数居住范围是在养心殿后殿,还要砌出东西暖阁专门缩小空间,提升取暖效率。



大归大,缺点也是明显的,古代的紫禁城,冬天冷夏天热是大问题。北京白领住的房子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而紫禁城对于避暑没有好办法,只能躲到承德避暑山庄。


说到底,在古代,冷暖基本靠天意,非人力所能为。皇宫冬季取暖,烧火不但容易点燃木构建筑,火盆也会对人造成安全隐患,如溥仪日记“宣统十二年十一月”就记载了一次一氧化碳中毒:


“二十九日,晴。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卧于榻上,少顷即醒,又越数时乃愈。而在余寝室之二太监,亦晕倒,今日方知煤之当紧(警)戒也。八时,仍旧上课读书,并读英文。三时下学,餐毕,至六时余寝。 (《我的前半生》“毓庆宫读书”)”

你看,这一不小心,万岁爷就要龙驭上宾了。历代“急病暴毙”的皇帝里,是不是有些其实是煤气中毒死的,只有天知道。


除了取暖、避暑外,照明方面差距可更大了,古代贵为皇帝,也大概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点起床,晚上8点就睡觉,这基本就是北京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就算晚上能够点灯笼,那点亮度也只能只堪聊胜于无,即使是现在早被最简单的白炽灯泡淘汰了的,乾隆爷从来没见过的煤油灯,亮度和使用便捷性也远远优于宫廷的灯笼。现在一个手电筒的照度,要比乾隆爷几十个灯笼还高,而且还色温舒适,不是昏涩晦暗,还没有多余的气味和热量。



  行  



这一点上当然又是现代白领远远优于乾隆了,现代交通工具不但高速、舒适、而且便捷,除了汽车、飞机、高铁的高速和分布广泛外,遍布全球的酒店,餐厅也为外出的人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人出行是一个极大的苦差事,首先是舟车劳顿,古代马车没有减震,一路上噪音和颠簸足可以把人折腾半死,中国古人,能坐船绝不坐车。隋炀帝冒身死国灭之险要开通大运河就是因为古代,船只是体验最好的交通工具,水路运输是决定性(大运输能力、低成本、高速度、高舒适性)的交通方式。这一点直到铁路运输体系的发明和成熟才有所改观。


古代外出者,路上赶路辛苦不说,很多时候还不得不风餐露宿。客栈酒肆是大城才有的,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出行者就得上顿不接下顿,风吹日晒雨淋,又赶路又受罪。历史上很多官员被贬或被流放,年龄稍大一点的就很容易死在路途当中,就是这个道理。

庚子国变,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就给我们记录下如果没有预先准备,皇家人出行会是什么样子,慈禧口述:

“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秫秸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


晓间寒气凛冽,森森入毛发,殊不可耐。尔试看我已完全成一乡姥姥……今至此已两日不得食,腹馁殊甚。”


慈禧自己述说饥寒交迫,甚至连面子也不顾,直截了当要东西吃。


请注意,慈禧逃离北京时候,是公历8月,农历7月份,只不过是没有提前准备物资,照应安排,大清皇太后和皇帝就:


“仅得一板凳……寒气凌冽,森森入毛发……两日不得食,腹馁殊甚。”


乾隆出行也是一样,无论要去哪里,如果要保证他的生活水平不大幅下降,便需要自带大批器物,随从出行,就必须提前建造行宫,规划路线,前后照应,沿途官员供奉后勤补给,一大票人马浩浩荡荡,不仅仅是为了威风,也是维持生活水平所必须,也就没有了出行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言。“皇帝老儿想去哪就去哪”,不过是某些人意淫出来的美好的幻梦。


慈禧亲口的陈述,让那个时代局限下衣食住行的条件真相立刻就现了原形,原来古代帝王们耗费万千人力,处心积虑建设皇宫,所享受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从现代角度、认真科学地分析来,不但只是『不过尔尔』,更是如此脆弱不堪,一碰就倒。

  娱  


在娱乐方面,毫无疑问是现代人压倒性胜利。古往今来,人类设计的娱乐,最古老最共通的,就是戏剧,从古希腊戏剧到中国戏曲,“看他人生活的故事”是人类共通的娱乐爱好,而现在人动辄可以在几万部电影和电视剧里面寻找喜欢的片子。古代皇帝只能看有限的戏曲歌舞。你还别说什么皇帝看不上电影这种娱乐这种话,萨达姆父子、卡扎菲父子这些手握大权,某些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独裁者的人,共同的乐趣就是看电影。

除影视戏剧外,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首先旅游这件事情又是乾隆爷完败了,sigh,其他至于各种文体活动,读书,看小说,打网游,打牌,踢球,等等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然现代人比古代好得多了。有人说你玩游戏只是对着屏幕,乾隆指挥的千军万马是真人等,如何能相提并论。


朋友啊,请搞清楚,什么叫“娱乐”,“娱乐”之所以是“娱乐”,是因为没搞好是没有什么严重后果的,所以是轻松的。如果一个玩不好,就有严重的,当事人不想看到的后果,那“娱乐性”就一扫而空了。不信试试,找人玩游戏,输一盘就罚款2万,他肯定战战兢兢,玩不起来了。


以上六条,我已经列举明了乾隆皇帝和现代白领的生活比较,相信孰优孰劣大家自有公断,至于某些人就盯着下三路某些事,觉得做皇帝就是好,一那啥遮百丑,我也只能说,人各有志,有些人脑回路里就这么点东西,随他去吧……

来源:共青团中央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