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时尚
理财
沙龙

怎样做一个创业公司的 CEO?

如何当好一个创业公司的 CEO?
这个问题非常难。我想了很久。因为我也在不断在创业过程中,不停说服自己,创业究竟有什么感受?
我见过可能做成一点点成绩的人。统一感受就是这件事太难!就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有时候,你的赢,是不是真和你有关,连自己都不是很确信。
有一次我接受采访,我说如果要我穿越过去,说“傅盛你再来一遍吧”。金山网络、猎豹这件事,我觉得我可能就不干了。因为实在太难了!这种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它难到,不可控性远远大于你自己的认知。
创业最大难度就是太自由、没方向
我记得,刚从奇虎 360 出来时,给自己总结两句:“天高任鸟飞,海空凭鱼跃”。每天看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充满好奇心,过一段时间,变得迷茫。天太高,海太蓝,每天面临无数多选择。
天天看着人家起来,每天都在想,我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可能做不到。后来终于总结出来,创业的最大难度就是太自由了,自由到你很容易失去方向。
当时,网上有个帖子,经常说,中国人从造原子弹到氢弹,只花了几年时间,比美国人、苏联人都快,但他说:其实第一个造原子弹和后面再造出原子弹,难度是不一样的。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因为没做出原子弹时,这件事能不能做成不知道。你没有这条路径。当别人做出后,你再重新造一颗。你知道,它可达。你把范围集聚缩小了,变成了工程性问题。而开始,只是探索性问题。两个问题的难度,截然不同。
我从奇虎出来,第一次见到雷军,他问我一个问题:”360 是怎样做成的?”我说,带了四个人,做了上亿用户,公司名字都是我起的。其实我连公司例会都不参加。因为太小。没人让我参加。我离开时,360 在 PC 端全中国占有率已超过 50%。 …… [阅读全文]

投资银行是如何为非上市公司进行估值的?

     在任何投资或者并购交易中,估值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通常,投行或者财务顾问(FA)将会在估值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每一个公司的CEO都想知道自己公司的合理估值以及投行是如何为其企业进行估值的。然而估值,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估值往往是模糊的,其过程也有一定主观性。作为卖方,理解如何使估值接近企业的实际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预期,也帮助投行和投资人更好地看到企业的价值。  为此,DealGlobe易界网为您准备了这份详细的估值方法指南,这份指南详细介绍了投行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如何对非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无论你是创业者,投行初级员工还是打工者,我们都建议你能够仔细阅读,并且收藏起来。  在这份指南中,我们会看两种类型的并购,平台性投资和后续性投资,所以具体的估值也取决于交易各方的视角和目标。然后我们将讨论定性和定量估值方法相结合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最常用的定量估值方法。最后,我们会提供一些工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估值讨论以及有效传递自己公司的价值。 估值方法 平台性投资vs后续性投资——后续性投资的利与弊 估值与谈判的艺术 帮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真正价值 非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投行有很多种方法来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并且不存在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法更准确的说法。实际操作中,投行都是利用多种估值方法,然后取一个大概的区间。你可能觉得所有估值方法导向一个共同的结果在直觉上是合理的,但现实情况是,投行会给出几个独立的不同的估值结果。 这正是核心工作所在。投行或者估值专家会考量不同方法得出的估值,然后定性、主观地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区间。每一种估值方法,都有非定量的因素被考量进去并据此对估值作了调整。 1.贴现现金流法(DCF) 贴现现金流估值模型是一个很强大的工具,其基于这样一个简单概念:  即任何公司的价值等同于其在未来现金流之和的折现。这种估值取决于公司能够持续创造收入,通常要看未来5到10年的预期收入。  当把贴现现金流估值模型运用在非上市公司身上,可能要重点考量现金流、贴现率、控制权溢价及非流动性折价等重要假设。 现金流估算 投资者和投行在估算非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时,通常会特别小心。因为非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状况不如上市公司那样透明、清晰。  非上市公司通常历史较短,且没有披露财务和重要信息的监管要求,甚至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比方说,创始人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工资为企业工作。  尤其是当你是一家历史不长的公司时,你可能不得不为估值模型所依赖的假设作出会计准则上的调整。小公司的特殊性也需要考虑。如果收购之后,创始人离开了怎么办?他现在的薪水能反映替代者的真实成本么? 贴现率估算 这里的贴现率是指投资者需要从他的投资里得到的回报率。如果他认为投资有不小的风险,他会要求更高的贴现率。  当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通常假定其投资者是多元分散的,这一点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但是非上市公司并不适用这个假定。比方说,其投资者很可能是专注于某一特定行业的私募基金。  基于企业预期寿命的不同,非上市公司的贴现率通常要比上市公司的要高。因为我们通常假定上市公司可以永续经营,而小型私人企业因为更多依赖核心创始人因而其企业的预期寿命会短一点。 控制权溢价及非流动性折价 在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贴现现金流估值时,还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考虑。比方说溢价和折价。  溢价源于控制权,控制权是产生价值的。相比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非上市公司的交易通常伴随着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如果原公司管理较差,投资者可以利用控制权来更换管理层以提升财务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控制权溢价。  但是买卖上市公司股份的交易成本几乎为零,而私人企业的买卖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贴现现金流估值法应该将这部分成本考虑进去。 市场通常会给非上市公司20%到30%非流动性折价。 运用合理的话,贴现现金流估值法会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当然也有些大的局限。上面我们已经讨论了针对非上市公司估算现金流量的困难所在,给出一个比较可靠的贴现率也是一个难题。  之所以一同讨论这些因素,是因为贴现现金流模型里任何一个微小输入值的变动,都会对估值有很大的影响。贴现现金流模型通常假定公司能运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永续经营。 现金流增长率或者贴现率的任何微小改变都会造成估值的极大变动。 在交易谈判桌上,大部分买方在谈判的一开始就会针对企业未来增长的假设进行攻击。帮助你的投行理解哪些东西是高度可预测的,哪些是多变的,你将获得更好的估值并更好地与买方谈判。 2.可比公司法 投行通常喜欢用可比上市公司乘数来决定估值,因为可比上市公司的数据通常更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可比公司法通常是对一组可比较的上市公司采取一定的乘数来确定公司估值。 这里的关键是要确保你有一组合适的可比公司,他们在公司规模、产品组合、增长潜力等方面高度相似。投行通常会看5到15家公司。相比简单看一组公司估值的平均值,优秀的投行通常会聚焦于那些与你公司最相似的几家企业。 帮助投行理解你与可比公司之间的关键差异有助于他判断那些公司与你最相似,这个会极大地影响公司的最终估值。 3.可比交易法 可比交易法主要看过去相似公司的交易价格,或者是有相同商业模式公司的市场价值。 可比交易法作为一种可靠的估值方法也并非万能。挑战在于历史上只有少量甚至没有可比交易可供参考。即便投行能列出一串可比交易名单,也很难找到公开的交易数据。即便有公开数据,投行也很难判断哪一部分价格是公司本身的估值,同时哪一部分得归功于其他因素(协同效应,控制权溢价等等)。  最后,市场的现状也很重要,比如市场地位,行业特征等等的改变。所以可比交易法有时候会被完全抛弃,有时候又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帮助投行理解你的公司 通常,作为业内人士,你会比投行更加了解一些他所不了解的收购交易。 给到投行越多这些交易的细节,他所建立的估值模型可能就越贴近现实。 没有一种估值方法可以照顾到公司的所有特殊属性,投行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考虑到这些特性,并将误差控制在一个区间内。通过分享给投行尽可能多的他所不知道的信息,你会得到更真实的估值区间。  即便投行做了最好的分析,给出了最准确的估值区间,也要记得没有什么估值是完美的。想要在任意时间节点确定公司的估值,唯一的正确方式是找到潜在的买家,并将公司的价值很好地展现给他。这是估值的最后一步,即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 平台性投资估值vs后续性投资估值 将公司出售给股权投资公司,通常会有两种形式,平台性投资和后续性投资。其估值取决于买家的战略规划。  针对平台型投资和后续性投资的估值技术方法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估算的艺术。投行会根据可比公司的现金流、成本及销售额等进行预测。然后你得清晰有力地向投行和买家表达自己公司的价值所在,因为决定公司价值的唯一指标是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 …… [阅读全文]

员工被挖角,你该有怎样的反应?

当员工说,“我有件事要告诉你”,有不祥的预感是很正常的。没有管理者愿意听到团队中的某人被挖角。但是,你要如何回应这个消息呢?讨价还价?还是接受事实?你要如何分辨出员工是否在虚张声势,想要加薪呢?

专家的话


事实是,人们通常不会按照你的日程表来离职。不过请不要恐慌,充分利用当前情况。“无论最终员工是否接受了其他工作邀约,这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迪克·格罗特(Dick Grote)说道,他是绩效管理顾问、《哈佛商业评论目标设置和绩效考核方法》一书的作者。全球高管研究机构亿康先达高级顾问、《人才决胜》的作者克劳迪奥•费尔南德斯-阿劳斯(Claudio Fernández-Aráoz)补充说,这是作为经理的自我反省时间,一次“更深入了解公司、团队和自己”的机会。以下是如何做。

保持冷静并且倾听


不要立刻回应员工的消息——无论你感到多懊恼和意外。相反,你应该搜集更多的信息。格罗特建议你简短地回答,“再多跟我说说。”这不仅可以为你争取时间来“发挥智慧”,还可以得到关于“邀约的重要资料”。费尔南德斯-阿劳斯表示赞同,“立即让员工尽可能多地告诉你新公司、部门、老板、同事和工作的信息。”他还建议以“4T”方式提问:Task任务(他们将做什么)、Time时间(何时进行)、Team团队(谁来完成任务)和Technique方法(怎么完成任务)。格罗特认为,这一谈话最好面对面进行。如果员工给你发送了邮件并且你们在一个地方办公,“立刻跑去”他的办公桌。如果你们不在一个办公室,考虑聚个会或者打个网络电话,费尔南德斯-阿劳斯建议,“就坦诚的谈话而言,没有什么比当场说明更好的了,这是双方都急切需要的。”

对付虚张声势


有时,员工会将工作邀约作为升职的工具。费尔南德斯-阿劳斯说,通过细致询问上述问题和留意是否有兴奋的身体语言线索,你通常可以分辨出员工是否真的想要离职。如果你确定员工只是虚张声势,那就不要犹豫接发他们的底牌。“如果是真的,那么员工不管怎样都要离开了,如果不是真的,你也能知道他的个人品质。”格罗特说。 

仔细考虑员工的价值——相应地采取行动


一旦你更好地了解了这份相竞争的工作邀请,下一步做法取决于你渴望留下这名员工的程度。格罗特说,“每个经理都应该根据员工对团队、公司的价值来确定其适合的岗位”。理想情况下,你已经“采取措施留下位于前列的员工,同时分辨出相对靠后的员工。”。

如果员工的离开不会令你感到失落


格罗特说,“有时,心怀感激才是正确的回应。”。找出员工离开的原因,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留住剩下的团队成员。但是之后,请祝福你的员工,并且开始为他们的离职做准备。你应该“抓住机会为做好准备的潜力员工升职,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内部人选,雇一个更好的。”费尔南德斯-阿劳斯说。

如果员工很优秀


尽可能地对比两份职位邀约,然后强调留任的好处。无论是进一步学习、加薪、奖金还是升职成长的机会,花时间告诉员工如果继续待在公司,“他将得到什么”。 例如,你也许可以考虑改变员工的工作任务或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尽管你也许忍不住要用更好的offer进行挽留,但费尔南德斯-阿劳斯建议不要这么做,除非员工离职将造成巨大损失,因为很多时候会产生“反效果”。格罗特认同这一观点,提供更佳的offer“只会带来暂时的收益,因为它让员工意识到你一直对他们有所隐瞒,此话一出便被当成是得到更多报酬的方法。”  

不要过河拆桥


即使有价值的员工决定离开,也不要耿耿于怀。相反,约定一场离职面谈,从中获取关于工作、公司以及对身为经理的自己的反馈和建议。同时,与其所在团队计划“一场像样的欢送会、或欢送午餐,”费尔南德斯-阿劳斯说道,“感谢员工是很重要的。你和公司帮助了某人发展、成长,这件事值得庆祝,即使一起工作的日子所剩无几。”记得保持联络。有一支由离职员工组成的团体“俨然已经成为招聘时的卖点。”

避免下一次离职


员工获得其他工作邀请的附带好处就是你可以获取“竞争性情报”, 比如说,“其他雇主提供什么条件?是什么促使员工离职?”这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留住员工。“很多情况下,员工是在离职面谈上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格罗特说。此外,费尔南德斯-阿劳斯认为,你应该根据“潜能和价值”,制定一份非正式、流动的有价值员工名单,并且定期进行核对,以确保没有员工随时走人的风险 。

需要记住的原则


请这样做: …… [阅读全文]

这支广告最牛逼的文案是:我是中国共产党

    这两天,一条1分30秒的视频被广泛转载。
网友们纷纷点赞,并表示“看得心都融化了”。
还有网友惊讶地发现:“我党第一次打广告了”,“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
我是谁?
是什么样的人?
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
这样三行字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由一个年轻人以成熟清晰的声线缓慢地读出来。
如果你只看我的描述或者不看标题就看这个视频的开头,很可能会以为是某个文艺小众电影的预告片。可就是这部仅有一分三十秒的“文艺片”却刷了两天朋友圈。
视频开头的三句发问,接下来的视频主体则是侧面的解答。每一个解答的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人,基础的职业,却与我们普通人得日常密切相关。小众文艺片的拍摄风格配上简单的文字和温暖的男声旁白。直到视频的结束才揭晓开头发问的答案。
(第一次看到我党打广告……)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
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
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
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
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
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
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
《我是谁》温暖展现党员风采
95年风雨兼程铸就了今天的光辉岁月,95年坚守初心带领人民走向富强。为献礼七一建党,中央电视台特别推出公益广告《我是谁》,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传递出“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创意理念。
△央视公益广告《我是谁》海报
片子表现的是普通平凡的身边的人物故事,由六位平凡的党员代表来讲述,他们在各自不同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身影平凡亦闪光。 …… [阅读全文]

VR、AR、MR这三个“R”究竟会怎样交织前行?

不过无论是VR还是AR目前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所以MR自然也依旧是镜中花水中月。其实,HoloLens和MagicLeap在MR技术领域也有所探索,所以目前并非完全没有任何产品。
深几度 · 2016/08/07 09:01评论(0) 收藏(0) 9.1W字体:宋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VR和AR,这是今天的资本市场里最火热的两个概念,在VR和AR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叫MR。VR指的是虚拟现实,AR值得是增强现实,而MR值得则是混合现实。本质来看,无论是VR、AR还是MR,其实都是人眼视觉超越屏幕,逐渐超越传统观感以获取高峰体验。
无论是VR、AR还是MR,尤其是MR在今天都不甚成熟,但却被寄予了厚望,因为它们的本质是脱离手机的下一代流量平台,VR、AR还是MR究竟会如何发展,至今依然不甚明朗,然可以肯定的是,三者会交织前行,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让世界产生改变。
VR、AR、MR究竟有何异同?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如果按照反映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称作为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代表性的产品是Oculus Rift。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现实的典型产品有Google Project Tango和谷歌眼镜,普通的智能手机上其实也可以跑增强现实的画面。 …… [阅读全文]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