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职场观察

一个创业者眼里的《师父》:规矩还是少一点儿的好

《职业经理人周刊》
导语
还好,那个江湖已经过去了。
一个创业者眼里的《师父》:规矩还是少一点儿的好

Managershare:其实,规矩不怕多,怕不透明,不公平呀。

看完《师父》,五味杂陈。

电影拍得很认真。一部3000万成本的武侠片,它不光拍“打”这件事,还拍了“打”背后的规矩、秩序、江湖和人心。

“打”背后的东西,叫生态,够微妙,让大家玩味不已。我有几个朋友,他们都是徐皓峰的粉丝,好的就是这一口。

比如说,廖凡初到天津,急于扬名,为什么不自己出面踢馆?因为照武林规矩,老大不能出面,而徒弟则是可以被牺牲的。

再比如说,新人出了头,场面上是不能认的,必须有江湖大佬出面,明里套招,暗里开会,如此这般。

还比如说,以为得到了金士杰的支持,就是变相得到了蒋雯丽的认可,没成想背后还有军阀力量。生态位都不一样,一枪毙命,打无可打,自己越强的地方,显得越可笑。


这些人情世故,眉眼高低,在当时不过是千锤百炼的常识。但年深月久,朝代更迭,一旦进入历史,竟然也成就了一种知识性的趣味。原本被用来保持稳定、排斥异己的一套法门,成了一层古董的包浆,可以赏玩品鉴,更成了某种文化象征。

这就是《师父》让我深感过瘾,但又略觉不适的原因——所谓规矩,到底是文化繁荣的象征,还是腐朽没落的象征?我更倾向于后者。我的创业经验告诉我,往往越是规矩多的行业,它一定越腐朽,有越多的勾结和寻租,新生力量也越难崛起,生产效率也越难提高。最终,不过是大家在一团森严的规矩里头笑嘻嘻抱团,一边抱怨,一边成为自己抱怨的世界的一部分。

我对此深恶痛绝。

人怎能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早已下定决心,我绝不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自己是个创始人,做过公司。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我隐约会把廖凡的历程看做是一个创始人的艰难奋斗。他人到中年,时不我待,急于成事,不惜要走一走捷径,但在各种保守和复杂面前,还是功败垂成。

事实上,《师父》拍的就是“新”在“旧”面前一往无前又节节败退的过程。

《师父》拍了野蛮生长,以及野蛮地不生长,它没有拍出一种新的文明。

这就是为什么,看了《师父》叫人郁闷,我又看了《火星救援》,顿感豁然开朗神清气爽的原因。中国人在讲究规矩的时候,美国人在谈论创新,而且已经谈论到了在火星上制造氧气和种植土豆的地步。

一个字,真是爽极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个隐喻:只有火星上才没有规矩,没有江湖,没有人心隔肚皮的猜忌;要想没有任何历史负担地创新,哥们,请做好去外太空的准备吧。

在中国,要想创新,总要同时学会和各种各样的规矩和关系去博弈。在廖凡的民国如此,在今天的中关村也一样。虽然移动互联技术的出现,让创业创新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但还是有很多企业需要和政府博弈,和既得利益者博弈,和竞争对手的互黑博弈,和资本意志博弈,当然,也和自己博弈。这些博弈耗尽了人的心力,死在创新前夜的,比比皆是。

以我的粗浅之见,规矩虽好,但是当规矩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创新的整体社会成本,从而阻碍了创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进步,那规矩还是少一点儿的好。

《师父》里有个桥段,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小徒弟中了督军暗算,两肋插刀,他不是不知道,只要往前再走几十里,就能活,但他赌上自己最后一口气,宁可死,也要死在土生土长的天津卫,看一眼茶汤姑娘和脚行兄弟。

《师父》里人人都在算计。廖凡在算计,要为门派扬名。金士杰在算计,要体面退出。蒋雯丽在算计,要保全武行地位。黄觉在算计,要利用武行在军界露脸。宋佳在算计,希望趁青春尚在,得一个好归宿。

只有小徒弟不算计。他死了。

这是徐皓峰才气侧漏的场面,灵光乍现,有鬼气,近蒲松龄。

为了一口气,小徒弟死得值,还是不值?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死,也能争一口气。

来源:不举手就发言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