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宜信CEO唐宁:互联网金融难现“一家通吃”

《职业经理人周刊》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生命力,就是去解决中、小、微个体的融资需求。未来P2P借贷模式会长期存在,并且会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去推动金融发展。

8月底的一天,灿烂阳光照进宜信CEO唐宁位于北京朝阳区SOHO现代城16楼的办公室。

一身略带褶皱的蓝色衬衫,配着普通的米色卡其裤,唐宁的穿着中规中矩。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中规中矩的人,曾被人嘲笑是“疯子”。

2006年唐宁创立宜信时,在街头做调研,问路人愿不愿不用抵押就借钱给陌生人。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认为在中国从事信用借款“不靠谱”。

即便如此,唐宁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这一坚持就是9年。去年,宜信P2P借贷平台共促成100亿美元的借贷,按促成的累计规模计算,宜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借贷平台。

唐宁认为,未来P2P借贷模式会长期存在,将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去推动金融发展,而且互联网金融百花齐放,不会出现一家通吃的局面。

“从下往上”建设信用体系

《支点》:您曾多次参加LendIt峰会(全球互联网金融峰会)。在您看来,中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有着怎样的不同?

唐宁: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有另一个名字Finance Technology,即金融科技。美国金融市场相对成熟,信用体系方面比较健全、失信成本很高,互联网金融或金融创新企业在数据获取方面也非常便利。

和美国相比,中国信用环境落后了几十年,但客观上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巨大机遇。一方面,受困于信用环境和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国内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高科技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相对领先水平,也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基于这一背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弯道超车还是有可能的。

《支点》:宜信旗下致诚信用目前推出小额信贷风控产品“致诚阿福”,免费向外界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推出这个服务的目的何在?

唐宁:现在一个借款人面向多个互联网金融机构来申请借款,造成自身还款能力困难的“一人多贷”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于是,我们把积淀了9年的400万借款数据和40万风险名单交给致诚信用。通过“致诚阿福”,其他机构可以了解相关借款人是不是在宜信有过借款,是不是有过违约。我觉得这是解决“一人多贷”直接、巧妙的武器。

致诚信用营运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大家不需要把信贷资料报送给致诚,反而是把宜信资料分享给大家。

这个做法对宜信一定有威胁性,因为所有P2P公司都会借此知道这个人在宜信的借贷情况。但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行业更好,别人赢10、我们赢1,但比大家都输要好得多。

当然,我觉得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期待其他从业者都往这条路上走下去。

《支点》:我感觉这种信用体系建设是“从下往上”,对政策层面从上往下推动,您有没有一些建议?

唐宁:从上往下的推动也在发生着。如央行征信中心在不断地创新,已能提供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场景的信用报告。个人征信机构也在成长,相关法律、法规也都在推进之中。

当然,如果有一天宜信能直接从央行征信中心获取相关数据,以及把我们生成的数据上交到征信中心,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这需要一个过程,譬如数据准确性、真实性、质量、持续性等,以及数据对接中的难点,得需一步一步走。

而且,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在呼唤金融行业在关键场景锐意改革。

我们可以从一部分机构先行先试,当然这也会带来选择哪些机构、构建怎样的标准等问题,但这些都阻碍不了这种趋势。

《支点》:今年以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等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您如何看待这些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唐宁:我觉得《指导意见》出台是个水到渠成的事,过去几年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做了大量行业调研,已经很好地沟通和倾听了业界的声音,其精神来自于对最佳实践的总结,不是闭门造车去想出来的。

过去对P2P、众筹、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以及一些细分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无论从市场上还是从不同监管层级都有大量认识和表述,指导意见提纲挈领地把它们汇总起来,并且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不过,我并不觉得类似《指导意见》推出之前就是“黑暗”,之后就是“光明”,因为进步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且,这种方向性、原则性的内容,过去在多个场合公开的或小范围的都有充分表述。

用科技控制风险

《支点》:您提到过互联网金融是件跨界的事,从业者必须是这方面顶级高手——这是基于您曾在华尔街任职,后来有教育、IT经历而得出的结论吗?

唐宁:互联网金融是由互联网和金融两部分组成的,而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有很多不同之处。

金融行业有对风险的高度关注,但互联网则更多强调对客户体验的满足。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要同时掌握两者的规律、技能。

我认为这是跨界创新的难点,因为要学的东西更多了。但一旦把这两种能力建立起来之后,将会成就优秀的互联网全能场景,这其中科技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出国前在新东方做过老师,算比较早地跟教育市场有接触。企业进入新兴行业时,对内的新同事教育、对外的投资者教育都很重要。

《支点》:在风控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希望用户提供更多资料,而用户却希望提供更少资料以有更好体验。两者间有一定的矛盾性,宜信如何把握平衡?

唐宁:这需要企业对各类人群有充分了解,这时大数据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当机构长期专注服务同一人群,就能对这个人群生成深刻洞见。这样在信用审核时,设置的问题、做的调研会质量更高、相关性更强。

以宜信为例,9年服务中我们积累了大量反欺诈案例,建立了反欺诈数据库。依靠欺诈者申请表上的名字、手机号码、联系人等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源,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欺诈者行踪等。

现在宜信每一项审核都会由反欺诈流程把关,从而剔除潜在的欺诈风险。

《支点》:宜信今年主题是“科技让金融更美好”,可否介绍下您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唐宁:我觉得科技不仅是互联网、大数据,也包括金融和信贷技术,譬如如何更好评估信用风险,如何更好反欺诈,都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譬如,我们在农村做小微租赁时,发现农民往往买不起10万元到30万元的农机具,于是只能手工操作。现在我们用金融租赁的方式把农机具租给他,让农户可以实现产业化、集约化运作。

这一过程中的科技成分在哪里呢?首先,这种模式本身就有金融技术成分;其次,我们这些农机具上都有相关传感器,可以实时传输位置信息,我们也能准确地评估风险。

我们还与eBay合作,通过卖家数据和信息分析给出信用管理方案,帮助遇到资金周转问题的中国卖家实时获取资金,相信用户通过科技手段获得体验是非常爽的一个过程。

《支点》:很多人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更重要。您如何看待?

唐宁: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永远是金融,而科技对金融推动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叫技术支撑,指过去已经有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让它们服务得更好;另一类是技术驱动,意思是如果没有科技到来,没有大数据、互联网,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就不可能出现。

譬如没有物联网,我们就不敢大规模做农机租赁。因为在内蒙古这类地区,从一个旗到另一个旗特别遥远,风险会很难控制。

要敢于“把手弄脏”

《支点》:如今宜信员工数量已经超过四万人,如何在企业架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提升效率?

唐宁:中国人口众多,有很多需求未被满足。因此,规模化服务网络是提供高质量服务所必需的,也是有效控制风险、核实信息、获取数据必需的。

过去9年,宜信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未来不会有地域或人数上的太多变化,但客户群的覆盖会继续增长。

这种增长,一方面体现在给老客户推荐更多产品,形成交叉销售,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渠道。

从管理上来讲,我们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大的小公司”:既要有规模优势,又要很好地保持小公司的亲情、激情、灵活性。

《支点》:您多次提到做企业要“把手弄脏”,是不是指我们的服务要覆盖基层,就得做很多脏活和累活?

唐宁:这只是表面意思,另一层意思是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总是命令别人去做,必要时要能“一竿子插到底”,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深入浅出,企业管理者深入基层工作之后才知道问题在哪,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不是取代而是补充

《支点》:您提过“O2O是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成功范式”,可否举个具体案例?

唐宁:农机具租赁就是个O2O场景:一方面有在线平台实时观测传感器,一方面我们也要到农户生产、生活场所跟他见面、交流。

有很多业务线索是从互联网上来的,可以通过线上获取借款需求,但我们对申请人不能仅依靠在线评估,线下进行信息核实也同样必要。

《支点》: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会不会有所冲突?前者是否会取代后者?

唐宁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不存在冲突,而是不同机构用不同方式满足不同人群。

过去金融体系把主要关注点聚焦在大机构、大企业,对中、小、微、个体的覆盖不够。但随着经济转型,要让各种产业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兴旺发达,就得有配套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生命力,就是去解决这一空白需求。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我们的关键词是“弯下腰来做小微,趴在地上做小微,把手弄脏做小微”,这和服务大型企业就有很大不同。

但并不是说这两类机构之间就泾渭分明,没有合作的地方。举个例子,在国外就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与宜信这样的机构合作,把资金借给贫困农户。

 

我认为未来P2P借贷模式会长期存在,并且会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去推动金融发展。而且互联网金融会百花齐放,不会出现一家通吃的局面。

《支点》:我发现各地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研讨会都是主要请银行参加,其他机构请得特别少。

唐宁:可能因为中国过往所有金融服务都是银行提供的,大家就很自然地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由银行解决。

但发达国家完全不是这样,发达国家银行只是一种业态,还有很多其他的各种各样业态,各种各样的机构。

建立多层级金融服务体系要术业有专攻,并不是说一个机构一定要从很大覆盖到很小。对不同客户群而言,服务的组织模式、战略战术都是不一样的。

理想状态是有多种机构以不同方式服务不同人群,有很多模式可以供每家机构都来进入金融市场。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支点杂志2015年10月刊)

 

来源:中华网财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