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焦点企业

高灵能源:领航中国蓄能

《职业经理人周刊》

我们创造着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全新的节能技术和模式普及,助推国家节能减排,我们用青春和如铁的专注推动蓄能产业进程。

对中国来说,从哥本哈根的承诺开始,就意味着“十二五”将是一个艰难却不能回避的转身。2010年,我国GDP将近40万亿人民币,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0%,但能耗却已占到每年世界总能耗的20%,接近我国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2011年9月8日,在国务院正式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将“冰蓄冷”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据估算十二五期间其产业空间规模在3000亿至4000亿元之间,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能源危机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之掣肘,连年的电力增长仍然满足不了每年5-7%用电增长量的要求。愈演愈烈的“电荒”使得“冰蓄冷”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移峰填谷技术、缓解用电供需矛盾利器,作用开始凸显。同时,由于冰蓄冷技术的应用促使少发电/少烧煤/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降低了全球温室效应,对环保意义重大,已逐渐为社会所关注和认同。

但这一切对于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系统知识产权冰蓄冷技术的高灵能源来说,却并不仅仅意味着企业的机遇和产业的发展。“我们要的是一场产业的变革”,这是高灵能源创立之初即定下的发展战略,从一开始这个定义就极为高远。

“要做中国冰蓄冷产业的推动者”

由于电力短缺具有暂时性、季节性、时段性等特殊性,即在白天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而夜间时段,电量供应却相对宽裕。发出的电能若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就会造成化石能源的巨大浪费(我国电力74%来自燃煤发电),大量的燃煤排放物也使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冰蓄冷”技术,通俗来讲,就是在夜间电力负荷很低的时间段,采用电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方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将夜间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从而满足用能单位的冷负荷需要。其一方面可以减少热能势差,充分利用夜间的电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期,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对于微观企业来说,利用国家给予的“峰谷电价差价”的政策,可以节省电力运行费用;而从宏观层面看,这项技术更是解决电网用电结构矛盾、提升能源利用率保护化石能源减少硫化物排放等产业问题的核心技术。

这项技术在上世纪初诞生于美国,但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后,其优势才被世人所认可,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目前在欧美国家,冰蓄冷技术已成为解决电网负荷矛盾的重要强制手段,普及率达到70%左右,在能源匮乏的日韩等国也接近60%,日本使用冰蓄冷系统的建筑物大约已有10万个以上;韩国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就必须要强制安装冰蓄冷空调系统。

据统计,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以每年3-4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夏季城市空调的用电负荷已占到城市高峰电力总负荷的40%以上,而在夜间,绝大多数中央空调停止运行,造成电力系统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夜间电力系统设备闲置,使用率低,国内电力能源使用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这是造成电网峰谷荷差逐步加大的最主要诱因。

正是看中这个行业的广阔市场前景,高灵能源成为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之一。然而由于峰谷电价差比较小、新技术接受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制约,直到2008年,冰蓄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远不尽如人意,全国约4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建筑中,所有在应用该技术的建筑物总计只有不足1000栋。

高灵能源经历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2004年我们开始推广冰蓄冷技术时,无论是政府、设计院还是客户都很少听说过;到2006年时,设计院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十个项目也最多有一两个会考虑采用冰蓄冷。”高灵能源投资管理部负责人对《民商》记者说,“那时候,我们更像是孤独的布道者在艰难地前行。”

但是,高灵人的执着与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样不容小觑。在蓄积待发的那段时间里,这家企业一边积极的进行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工作,一边充当起了技术知识普及的传道者,举办上百场的行业会议、学术交流,力促冰蓄冷技术走向政府、企业和市场。

“高灵能源要做中国冰蓄冷产业的推动者,这个信念从没动摇过。”“如此重要的基础设施技术不能被国外企业垄断,涉及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必须要由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来承担这份使命。”高灵能源戴思嘉先生说。如今的高灵能源旗下拥有以冰蓄冷、联合能源系统为核心的19项自主专利技术,高灵ICEBANK成为中国区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冰蓄冷全套技术民族品牌,填补了中国人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该专利技术体系解决了蓄能领域与实际应用领域的多重技术难题,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蓄能节能领域的发展。

创新和坚持在2009年开始扶摇直上,“市场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的需求是前十年的总和,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

在遭遇7年来最严重“电荒”后,政府直接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节能蓄能领域的投资建设,扩大对蓄能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主要即是指“冰蓄冷”和“抽水蓄能电站”。目前建造火力电厂投资约为7000元/每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约为5000元/每千瓦,而应用蓄冰空调则只需400元/每千瓦。从两种技术本身比较,冰蓄冷在投入、产出上,比抽水蓄能更加具有优势,且不受地质条件的局限。通过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可为用户节省40%以上的空调运行费用;对于新建项目可减少设备初始投资,减少制冷主机及配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和功率15%~30%;提高空调机组使用效率15%~25%;减少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8%~34%,提高电厂使用率约40%。如果转移相同高峰电量,冰蓄冷投资远远小于抽水蓄能,建造一座抽水蓄能电厂所需投资大约为60亿元左右,而冰蓄冷空调系统则只需投入6亿元,且不需国家拨款,全部为市场自发行为,还不包括为电网节省的投资和对保护环境所产生的效益。

2011年的第一天,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正式执行。这是2010年六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将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鼓励低谷蓄能”的具体举措。随后,财政部、国税总局也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峰谷电价差增大等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使得“冰蓄冷”技术的经济效益愈加显著,其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及广阔前景已然明晰可见。

“我们要的是一场产业的变革”

今年以来,高灵能源已经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二项核心技术:联合能源系统,开创性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土壤热能、燃气、蒸汽、热电冷三联供、冰蓄冷及热能回收技术等集成为一个高效的节能蓄能系统,并使整个系统按能源品味分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

“这项技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简单说,就是建设一个区域性能源供应中心,主要由自己发电,国家电网补充部分电力,将划定范围内的供电、供热、供冷集中解决。这样首先减少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其次节省了这个区域内所有建筑物本用于自我能源供应的10%的建筑投资。分布式能源在国外非常普遍,也是中国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高灵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引领着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方向。”戴思嘉解释说。

“技术和产品只是一个载体,不能推动一个产业,高灵能源在这个载体的基础上开创了重要的商业模式战略。我们要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全新的节能技术和模式普及,助力国家节能减排,我们要用如铁的专注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

高灵能源的商业模式可归纳为三点:首先,在推广“冰蓄冷”技术中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高灵能源作为产品技术的制造商、供应商和综合服务商,自己出资为用户提供“冰蓄冷”技术的项目设计、出资、工程实施、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最终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出钱出力,根据效果分配利润”,促使冰蓄冷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被社会所接受。

其次,区域冷源站投资建设是其创造性的商业模式。在以蓄能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网的低谷电能,在需冷用户集中的地区,建设集中供冷站,通过公用供冷管网向用户提供冷量的系统供冷工程。高灵能源已经成功的在国内多个地区投资建设冷源站,目前承建的天津泰达广场项目作为国内最典型的冰蓄冷区域性集中供冷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转移电网峰值负荷约548万千瓦,节省电力运行费用500万元以上,减少3276吨电力燃煤消耗和3603万立方米废气排放。

第三,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及投资,由高灵能源提供技术和融资,已与广东、海南、河南、深圳、天津等多地政府达成整体合作协议,为上述地区提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区域综合能源集中供应解决方案。

“这两年我们陆续解决了实现这些模式的瓶颈问题,比如一些地区的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与中广核、中节能等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和资金的双投入,实现对现有能源利用模式的改进,整合全社会资源力量助推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熟悉经济管理的戴思嘉对未来的规划清晰周延。

高灵能源依靠其创造性的经营模式、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先进的服务和合作意识,2011年9月在全国50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全球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安永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潜力企业”并位列榜首。2011年10月被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从全国数万家企业中评选为”中国成长之星十强企业”之榜首,并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和全国政协李蒙副主席亲自颁奖和鼓励。

同年,高灵能源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十亿元筹建一个占地230亩的蓄能产业园区,用以蓄能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

“这个产业园,除了生产和研发,还增加了三大功能,就是国家蓄能产业研究基地、国家蓄能产业的技术标准的认定和测试,以及对全国所有蓄能项目实施远程监控,将减排数据汇总上报国家相关机构,供决策参考。这些都没有国家拨款,高灵能源将自己出资,我们做的一些事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要做的范畴。高灵能源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产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蓄能产业的发展,为提升全社会的电能利用率的发展探索了清晰的道路”。

在戴思嘉的描述中,高灵的理想是,希望能在未来五到八年之间,使得冰蓄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普及率达到50%以上,如斯又必将催生一个上万亿的民族产业。

来源:民商 作者:韩雪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