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职场观察

微信求职,一场绑定个人身份的职场速配

《职业经理人周刊》

原标题:微信求职,一场绑定个人身份的职场速配

微信招聘是一种“隔空招聘”,求职者与面试官并没有直接的对话与会见,这不利于考察求职者“面谈”的水平和素质,也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或许是连续两年“史上最难求职季”的阴霾笼罩,春节过后全国各地频频掀起求职高潮———从招聘会、校招会、人才市场攒动的人头,紧皱的眉宇,飞舞的A 4纸中处处可见人们求职的急切之情。实际上,在“海投简历”这样毛躁而盲目的所谓“主流求职渠道”之外,一条新颖而便捷的求职、面试、招聘通道已经在人们面前敞开,甚至可以让求职者和雇主足不出户地完成应聘、面试、录取的全部流程———而叩开名企之门的利器,竟然是平时用于娱乐、八卦、社交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雇主们争才夺贤的战场从实体的招聘摊位转移到了手机,微信求职(招聘)时代正在扑面而来。

朋友圈、微信群都可以成为面试场

中国新闻网报道《节后跳槽现‘朋友圈’招聘,80后90后青睐微信求职》中,人们见到的是一幕全新的招聘(应聘)图景———微信这个崭新的招聘平台已经被一批眼光超前的雇主抢占、瓜分。“想马上跳槽?马上看这里”、“你那么优秀,××公司知道吗?”这些极力模拟微信表达习惯的广告词,通过二维码及朋友圈推送,通过电子化、数码化的手段再现了招聘摊位上雇主们求贤若渴的吆喝和呐喊,也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求职者们也应留一个心眼,一旦和某企业的公共微信号进行了朋友关系的“绑定”,就有可能被无声地推进了一场无休止的面试环节———你的朋友圈、你的生活照片、你惯用的语言模式都有可能被雇主们记录“在案”。传统版本的各种简历都弱爆了———学生会主席、连续四年一等奖学金、校外活动积极分子……你在纸质简历上列举的诸多骇人条目,恐怕都不如你在朋友圈上随口一句调侃、一句签名档、一张图片所暴露的信息量。你的生活方式、社交圈、品位、兴趣爱好、脾气习性已经汇成了一个立体版本的“简历”。

深圳某N G O组织招聘工作人员时采用的是“群面”。“把每一个应聘者都集中到现场来面试,既要消耗时间成本也要消耗人力成本,而且面试往往是‘一过性’,很难全面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作为面试把关人,该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人H enry悄悄地把一部分入围求职者的微信加上,然后统统拖入一个公共群里。“在群里,我们会给应聘者们指派某些任务,发起某些议题进行讨论,由于没有‘面对面’的紧张感,求职者反而可能更能充分表达意见、发扬个性,其表现真实度、完整度可能反而比现场面试中经过矫饰的模样更好。”

有人在朋友圈上写下陈欧体、凡客体自传,试图吸引“文艺青年”版雇主;有人贴上美图玉照,目标受众是星探或模特 公 司 ; 有 人 以 自 己 为 主 角 拍 成F LA SH短剧,在朋友圈上通过链接群发……尽管这些求职技巧在微博时代已有所显现,但以微信为媒介“故技重施”,更能实现对雇主、对企业的“精准投放”。雇主与应聘者建立“私人定制”关系,个性化求职不再是梦想。

2月10日,《福建日报》报道,厦门市人社局推出人力资源微信求职平台,用人单位版和A PP客户端也将陆续上线。过去,当地求职者获取招聘讯息只能通过市级、区级就业服务机构,通过网站、数字电视、自助求职机查询,如今,这些复杂繁冗的工作托付给一部手机便可一了百了。该微信平台既可以查看全部招聘岗位,还可以根据工种、工资、工作地点、文化程度等条件来查询求职者最想要的岗位,也可以通过“招聘岗位订阅”获得“一对一”量身定制的招聘信息推送服务。政府牵头使用“微信求职”,足可证明“掌上招聘”并不是个别雇主的“地下工作”,它正在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

微信求职绑定个人身份比微博可靠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M ilgram )提出“六度分离”理论。简单地说,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显然,微博、微信的求职功能,都是依循这一理论基础而进行的实践———最多跨越两三个社交圈、粉丝圈,应聘者与目标企业就能产生交集,进入“速配”程序。

如果说,微博时代的求职,本质上还是一种“广撒网”,那么微信时代的应聘,则进入了“精投递”的境界。“微信是,你关注我,我也关注你,你才能看到我并和我对话,而微博是我不关注你,你关注我你也可以看到我的信息,这样一来,微博的两端,还是存在信息不对称、隐私权不对称的问题……求职者把简历贴到微博的私信框,跟投到传统求职网站上几乎没什么两样,但倘若是贴到微信群或朋友圈里,你受到的‘精确关注’会更多,也会得到更及时的反馈。”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陈华武说。

过去,微博号大多是和邮箱号码相捆绑的,虽然也有很多人使用实名微博、认证微博,但却无法避免大量“僵尸马甲”的存在,微博号是否与求职者的真实身份相对应,根本打不出一张彻底的“包票”,而微信号却极少“马甲”,因为与之相捆绑的是很多人使用10年以上的Q Q号,以及寸步不离身的手机———这两种几乎“独一无二”的东西对一个人身份的“绑定”,比一次通过就长期有效的“身份认证”可靠得多。而微信的群聊功能,也便于雇主开展多人、多次、全面的集体面试。

微信求职的安全性如何保证?

不过,仍有一个难题同时摆在了雇主和求职者的面前。因为微信招聘从形式上说是一种“隔空招聘”,求职者与面试官并没有直接的对话与会见,不仅不利于考察求职者“面谈”的水平和素质,也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企业方面可以怀疑我们求职者的微信身份是否属实,那我们又怎么核实企业微信招聘的真实性?一个微信公众号,申请门槛和申请普通号差不多,可靠性比某些企业的官方微博、认证微博还低,求职者又如何断定打着某企业名义的公众号所进行的招聘活动一定可靠?”暨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吴德质疑道。

企业方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轻易窥得应聘者的隐私,而应聘者却无从确定“公众号”的背后到底是H R还是骗子,这是否又会导致新的信息不对称?今年2月,一篇名为《微信找工作引火烧身,“热心”微友竟是色魔》的报道登上《法制日报》,纵观全文,虽说女事主的受害主要应归咎于个人过于轻信、防范意识过差,但一个显见的事实却是,那些挂靠着“招聘”名义的微信账号背后,不知道潜伏着多少隐形的陷阱,以极低的成本干着“命中率”极高的行骗勾当。

因此,把微信招聘纳入到严谨的监管体系中去,成为了众多求职者的呼声,而这种诉求在一些城市已经化为现实,南京市的微信公众求职平台“南京人才市场”、“南京招聘”,除了发布招聘会信息,还将提供企业讯息证伪、人才咨询、查询、档案服务、户籍挂靠等服务。厦门市的官方微信求职平台还可以办理失业登记、社保查询等,功能几乎相当于“网上人社局”,可见当地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和微信平台之间进行了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对微信招聘的安全性进行监管已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无论如何,微信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求职习惯,它和传统的求职媒介、求职平台形成呼应和配合,丰富了人才集结和再分配的体系。微时代的求职工具最大限度地提升着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匹配度,让“千里马”和“伯乐”不再失之交臂。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