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酒店开始向时尚方向演化

《职业经理人周刊》

设计也好,时尚也好,都应该是基于日常生活特别是旅行住宿核心诉求的创造和创新,而不能走“T台秀”的小众模式,也不能走“怪、力、乱、神”的技巧创新

2013年的中国旅行与旅游市场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公务消费和高端商务消费的衰落进一步凸显了国民大众日常需求这一市场基础地位。经过30多年的培育,特别是最近10年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老百姓对旅游住宿的品牌有了基本的品鉴能力,并希望以有限的支付能力分享属于大众旅游时代的品质服务。主流需求的变迁,加上科技的进步和年轻人的创业团队,让“时尚”成为2013年中国旅游住宿业的关键词。

一、商业研发、自主创新与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共同创造了旅游住宿产业的时尚

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曾举办过一个关于酒店设计的专题班,有网友把他们上课和研讨的信息在微博上“埃特”了我。点进去看了看,蛮有意思:基本上都是搞美术的艺术家,他们的理念与关注功能和细节的传统设计理念不同,酒店已经被他们当做一件商业艺术作品去设计。

类似的还有7天、布丁、汉庭等酒店创始团队的设计活动,他们从无到有地创设和推广全新的酒店品牌,团队成员多数也不是传统酒店从业者,而是扎着小辫子的艺术家,还有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统计学家,他们从不同的领域去看目标客户群需要什么样的酒店。这与我们理论上认为的酒店设计应重点思考有多少类型、多少间套的客房、餐厅、多功能厅,大堂朝哪个方向开的套路完全不一样,而是更具商业理念和设计风格。这种情况不独国内有,国际时尚界的奢侈品牌如阿玛尼(Armani)、古琦(Gucci)等也正在用做时装的理念和模式战略性地介入酒店产业。

过去谈到酒店,就是客房、大堂、餐厅、咖啡厅这些要素。现在的酒店,甚至有商业街、大型超市、影院、写字楼、公寓等,整个就是一个旅游综合体。酒店既提供了传统住宿元素,又是城市生活的空间。

在酒店服务方面,过去的感觉是很多穿着制服的人走过来,向客人鞠躬、微笑、贴身服务,还有迎宾小姐、PA、客房服务员等典型工种。而前不久,笔者去杭州专门调研了布丁连锁酒店,前台的所有员工都很年轻,90后的就做到主管,管理十几个人,她们的着装不是西装,而是日常的便装。布丁旗下新推的智尚酒店品牌,叫做“Z酒店”。客人进入房间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用手机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码,然后客房内的所有电子设施,包括电视、音响、房门、窗帘都可以由手机进行控制,就连客房服务和结账离店都可以通过微信完成。按照传统的酒店运营观念来看,这些场景都不可思议,可是年轻人喜欢!

网络和移动通讯的普及彻底改变了酒店的商业模式。前段时间在798艺术园区,我参加了两家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活动,一家叫蚂蜂窝,一家叫世界邦。两家都是做旅行攻略起家。一群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办公室敲打着电脑,建立若干社交平台,把千千万万年轻人分享的游记和感想汇集起来,通过UGC,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技术模式,把目的地和旅行服务的有关信息传递给用户,然后再提供预订酒店、机票、汽车租赁、餐饮,甚至戏票和鲜花什么的服务,玩儿似地就把酒店客房销售出去了。

位于798这样的时尚甚至带有先锋意味的艺术区,建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或者历史文化遗址附近,甚至直接建在著名寺庙边,这样的选址应该说颠覆了我们常见的建立在商务区、机场、交通主干道附近的酒店印象。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目标小众、高端一些的新建酒店,都倾向于这样的位置选择。如家在北京的和颐酒店就建在798艺术区,市场表现非常好。

现在经常出入酒店的客人和员工也与过去不一样了。他们是听《快乐女声》、看《非诚勿扰》和《小时代》长大的,他们可能不会知道旅游局长是谁,不知道一些业界大佬的名字,可是他们知道李宇春、韩寒、郭敬明;他们不关心新闻联播,可是他们关心李亚鹏和王菲离婚后在微博上说了什么。

一次我问一位刚入职的酒店员工在听什么歌,她说《时间煮雨》。时间怎么能煮天上下的雨呢?真是个怪怪的名字。其实是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的主题曲,郁可唯演唱的。业界同仁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歌曲,反正我是刚刚被普及的,很多年轻人都知道,也很喜欢。不管主流媒体怎么批《小时代》“毁三观”,都挡不住年轻人,特别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一二年级的群体的追捧,听说最近《南方周末》还给这部电影颁了一个年度大奖。50年代的人,给一些理想和基本待遇就可以了;60和70年代的员工,给一个体面的工作和发展的空间就行了;现在的年轻人,总感觉“悲伤逆流成河”。我们老觉得有吃、有喝、有工作、待遇也不错,还悲伤个啥呢?瞎矫情吧。其实是因为他们精神层面的要求提高了,想过与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的人生。

这些场景告诉我,时尚开始了!酒店业正在不可逆转地向着时尚的方向演化,近期一些酒店集团自主创设的品牌正在从商务旅行导向的住宿功能,走向日常生活导向的时尚时代。

二、中国旅游住宿产业时尚演化的时代必然性

我们的父老兄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小康社会的旅游梦想,是酒店产业演化最基础的市场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觉得住旅店是很贵的事情,更谈不上对现代酒店的感性认知。随着入境旅游的发展和国际品牌酒店的引进,业内对现代酒店运营的认识不断丰富。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旅行者而言,这样的酒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直到如家、7天、汉庭、锦江之星这些经济型酒店发展起来之后,普通消费者才从干净舒适的床上用品、便捷的互联网络、快速出热水的淋浴室等核心需求的满足上补了现代酒店这一课。

等到触手可及的核心诉求得到满足以后,有了更高支付能力的旅行者就开始想,能不能把酒店弄得更有品味一些?或者说我们劳累一天之后能不能过得更舒服一些?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酒店和旅游领域又何尝不在以此为目标呢?广大游客对旅行生活的美好向往正是酒店产业创新发展最现实的市场基础。2012年,我们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高达29.6亿人次,2013年可以达到32.5亿人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材料、新工艺,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进步为步入时尚生活的酒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过去,酒店的房门是物理性的钥匙开启和关闭的,后来则是电子门禁系统。去年11月底,我们在昆明的一家叫做“海丽宾雅”(泰语“美丽传说”)酒店召开中欧可持续旅游发展论坛。在商务、餐饮和休闲区有很多门,看不到服务员,可是走近门口的时候,每个门都会自动打开。我不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我知道肯定是有电子感应系统在起作用。这家酒店的灯光也是客人感应控制的,走廊里的灯光,只要有人走过就会相应地亮起,而且灯光还会在地毯上打出客房号码,客人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的房间。我还听说从技术上讲,酒店客房的门禁卡是能够与客人的信用卡相互关联的。总之,材料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的艺术家、酒店的设计者随心所欲地创设酒店。时尚而优雅的生活空间背后,一定有先进的技术模式和商业理性在支撑。

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经理的日常管理能力,是酒店时尚演化的商业基础。不论多么先进的科技,都是为人服务的。不管怎么样的科技进步,没有通过商业化真正走向市场的话,都不可能为千千万万的游客共享。庆幸的是,这些年来,无论是像何伯权、沈南鹏这样的创业者,还是像孙坚这样的职业经理人,都一直行走在酒店创业、创新和品质保障的道路上。私下跟几个朋友聊天,他们说孙坚就像个老大哥一样,这是个很朴实的词,用在他身上,却有一种商业炉火纯青的感觉。他的“微笑力”理论和他本人标志性的微笑都在告诉我,科技也好,时尚也罢,最终都应转换成顾客触手可及的日常温暖。有了这样一批卓越的企业家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有了他们的商业理性,有了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敏感,有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商业创新都会为酒店业的市场化创新打下坚实的商业基础。

三、牢牢把握旅游住宿产业时尚演化的根本导向

在中国逐渐进入世界酒店业的主流格局、酒店业正在进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体系的今天,我想,这个行业还需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

酒店创新要始终建立在满足最为广大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做老百姓享受得起的品质,或者说可以让更多的游客分享酒店的时尚。国民大众的旅行与旅游需求是酒店业发展最为现实的市场基础,“为了最大多数国民的旅游和旅行福祉”,是酒店创新的无尽动力。

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酒店就可以做到不再因为客人的权贵身份而谦卑,也不会再因为客人的普通身份而不屑。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酒店才可以真正地与世界对话。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高贵与否,不是看他身份多么显赫、衣着多么大牌,而是看他的内心深处是不是能够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尽心、尽力。

酒店的时尚要始终关注行者的日常生活。旅游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在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也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家的定位是旅行住宿供应商,实际上,所有的酒店市场如果离开了老百姓的常态化生活,那么它一定是无法持续发展下去的。

我们在博物馆看很多展品,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工艺失传了?为什么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很大程度上,不是艺术家和艺人不努力,而是那些今天看来成了艺术品的工艺失去了现实生活的需求。酒瓶子是用来盛酒的,酒盅是用来喝酒的,盘子是用来装菜的,这些功能都没有了,只是一味地强调它的艺术价值,只能让大家藏之深山,流传后世的也只能是让小众群体把玩罢了。

所有的艺术都是有其生活背景的,工艺美术更是如此。我曾经看过一些所谓的精品酒店,或者说时尚酒店,浴缸变形成弯曲的样子,灯光色彩很昏暗,布草做成彩色的,让人搞不清楚自己是进到酒店了呢,还是进到其他什么类型的场所?设计也好,时尚也好,都应该是基于日常生活特别是旅行住宿核心诉求的创造和创新,而不能走“T台秀”的小众模式,也不能走“怪、力、乱、神”的技巧创新。除非你想自己玩,自己弄个会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酒店的生活空间要能够紧紧跟上,甚至引领科技创新的步伐。之前看到一则很有意思的消息,说的是美国发明了两个机器人,一个是鼓手,一个是吉他手,它俩在日本的音乐节上进行演唱。这俩机器人做得蛮有意思,头发是用电线做的,利用电磁,手可以弹吉他。总有一天,这些东西进行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话,可能很多人工服务都会被替代。到那时候,王菲和李亚鹏离婚从新疆回来,可能就不会这么受关注,反而制造机器人的工程师什么的,他们离婚了更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大数据、信息技术、移动通讯、3D打印技术都实实在在存在,甚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我们的商业模式进化中去了。事实上,科技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很多日常科技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还有大量的工程技术支撑起酒店商业创新的科技基础。

就像我们开一场明星演唱会,在台前你去看,一个艺术家可以尽情地表演,非常有艺术范儿。你看李宇春的演唱会,随意晃一下话筒,下面的“玉米”就开始尖叫。其实,后台是科技和商业运作在支撑。比如,酒店的能源消耗就是个大问题,包括灯光、空调、客房、公共区域、地下车库,只要有客人,就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地开着,能耗非常大,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还得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的主动应用。当然,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面临科技伦理的拷问;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面临商业伦理的建设问题。我希望中国酒店业的科技进步和时尚创新有更多的人文基因,特别是平等、真诚、宽容等核心要素。绝大多数时候,客人宁愿要有瑕疵的真诚,也不要完美的表演。

旅游产业和社会各界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关爱酒店领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群体。我始终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是酒店创新最为有力的现实推动者,也是社会财富创造最为稀缺的资源,我们不能让他们生活在委屈中,要为他们的创新做助威者,要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很多人宁愿为过程的失败者流泪,也不愿为最终的成功者鼓掌,这种心态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创造了财富,为社会做了贡献,我们就应该为他们鼓掌。

心态的平和、交往的平等、从容的步伐,还有同一层面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是时尚的更高境界。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来源:中国旅游报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