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微创医疗器械资深副总裁刘道志博士:要像跑马拉松不停追赶、超越

《职业经理人周刊》

这一"闯"就是10年。

2003年,他是一名技术研发中心主任,2012年,他已升任资深副总裁。微创的每一个新任务--开发新支架、开辟骨科新业务、开拓收购兼并新兴业务,他都自告奋勇打头战。

10年里他见证了微创的一步步强大,销售额从2002年的1000多万,到今天已超8个亿,增长80倍。10年前不到100人的公司,10年后发展到了1200人,增长12倍多。

闭上双眼,很想努力回忆10年的风雨心路历程,但他却始终记不住那些"步步惊心"的"苦事"。

"我从不后悔当年跟随常兆华博士总一起回国创业。这里的一切都从零做起,但却让我充满力量。国外生活很安逸,这里创业是很辛苦,但我认为人这辈子,一定要做点啥,而且一定要做出来,做好它......"

他就是刘道志,被常总称为微创"开路先锋"。

靠的就是这股"闯劲"

2012年3月1日。刘道志决定走路上班。从世纪公园穿越至张江。单程1小时15分钟。这已成为唯一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他说走路还能思考,一举两得。这名地道的山东人骨子里依旧透着直爽不屈的性格。他喜欢《闯关东》里的那句"闯关东咱靠的就是这个闯劲,你现在这个闯劲没了,到哪都好不了。"

就是这股子"闯劲",刘道志坚持了10年。

认识微创的创始人常兆华博士,其实早在1997年。身在美国的常兆华相邀刘道志与他回国一起创业。可因个人原因,刘道志错过了。直到2002年,常兆华再次找到他,希望他回来。此刻的刘道志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冲动",毅然舍弃澳大利亚已有所成的事业举家回国,加盟微创。

南开大学选修物理学的刘道志,1991年博士毕业后,没有选择留校,而是选择了天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后。专业领域却从物理学跨入了工程新材料技术。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但在刘道志字典里,冲动=激情。他说,人这辈子,一定要做点啥,得有冲动,这样才有激情,才能干大事。

2003年,刘道志正式加盟微创,常兆华博士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研发中心新产品开发。"给你的就是个框架,内部怎么搭,你做主。"这是常兆华的话。工程师没有、技术开发支撑几乎是零。而在当时的市场情况又让人难以感觉乐观。市场上没有一款是治疗外周血管支架的国产产品。全部都被强生、波士顿科技、美敦利等外国医疗巨头垄断。相比实力,处于刚刚起步的微创,实在找不到任何竞争优势。

"但也许当你没了退路时,所能做的就是一股劲向前冲,战胜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刘道志完全撇开外界的干扰,搭建团队,开展技术开发。从无到有,但却让刘道志遇到了第一个坎--工程师。

"在当时,国内能开发做血管支架的工程师几乎没有。"招募工作很艰难,刘道志几乎很晚才回家,打遍所有的关系电话,"那时真正明白求贤若渴的滋味。"刘道志甚至想到去外企里挖,"只想告诉他们,这里的舞台很大,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多东西,成就感、自豪感。"

刘道志的团队终于敲定。技术研发的步伐进展的飞快,一步步实现"零"的突破。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销售。刘道志认为,不是产品创新出来,企业就能成长起来。有了产品,假如销售做得不好,也成长不起来。微创在市场销售上投入很大精力,让医生、大型医院都能接受,打破了"国外品牌就是好"的传统观念。

"这需要一个过程,这方面我们借鉴了很多国外经验,这也是开放式创新的一个体现。"比如与医生多沟通,培训医生,资助医生参加一些高水平学术活动,与医生一起申请项目,让医生参与发明创造……通过这些活动让医生一点点地感觉到,国外企业能做的国内企业也能做。

此时的微创结合自身的优势,启动了"火鸟支架"上市以后的一个大规模临床实验。而且选择的是当时的垄断巨头--强生做对比。结果,所有的临床都证明火鸟支架不比强生差。

微创赢了第一步。

闭门造舰,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

常兆华博士常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都用上自己制造的高端产品,不管坚持5年还是10年,都要实现它。这句话也成了刘道志的座右铭。

2006年开始,微创拓展了许多新的业务,相继开拓骨科、电生理、生命科技、心律管理4家子公司。作为"开路先锋",刘道志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2011年,微创骨科的业务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国际业务的销售,同时在2011年11月29号斥资收购苏州贝斯特100%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我们正式进入国内的市场,因为苏州贝斯特下面拥有创伤和脊柱两条骨科植入产品生产线,拥有逾11个产品系列。这样我们的骨科业务拥有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为2012年大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而也让刘道志明白一个道理。闭门造舰,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在他认为,自主创新一定是开放的,不利用先进的设备、材料和技术是不行的。比如汽车产业、医疗器械产业,一开始都是从仿制琢磨别人起步。最开始搞创新时,必须先了解领头企业的发展,只有到你领头时,才可能进行原始创新。

"常总本身并不是做支架的,但在与国外联系后,进行市场研究时,发现支架市场比较大。当时这个产品的市场还不是很让人了解,用量也不大,但价格很贵,国外的产品又处于垄断地位,国内基本没有能力生产支架产品。"刘道志介绍道,因为常兆华看到国外的发展前途,相信国内也会迅速发展,支架产业会做得越来越大,所以微创切入的方向、时间都很合适。

"微创已经进入原始创新的阶段。有些技术和产品,国外还没有时我们就有了。"刘道志说,比如脑血管支架产品,这个产品难度很大,要经常与医生病人探讨,微创是第一个研发出这类产品的,国外企业还没有。还有一个是术中支架,国内医生提出来后,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开发出这种产品。

至此,刘道志悟出一条名言:企业只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力量强了,才能做到这点,创新不会一开始就发生。

"目前,脑血管支架的使用已经有上千例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微创现在慢慢培育这个市场,三五年后市场培育成熟,微创就真正处于领先地位。"刘道志笑称。

要像跑马拉松不停追赶、超越

2010年9月,微创医疗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是微创医疗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为此,刘道志特地在联交所"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那块大屏幕下,记下了永久的留念。"成功上市以后打通了资本市场,使公司后续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条件,足够的资金可以保障业务发展,对微创来说未来十年的业务发展向将是多元化和国际化。"

10年光阴一瞬而逝。翻开一天的日志,刘道志无法从中挑选更多时间留给自己,除了早上那1小时的走路。在国外的生活,让刘道志学会如何享受它,每周的游泳、网球、羽毛球,旅游成为他生活一部分。而在这里,刘道志除了出差,他的生活再也没有旅游的印记。

刘道志的10年是成功的,有时巨大的成功过后会带来守成的倦怠,但在他身上却无踪迹。如今他又兼任了公司一项新兴业务拓展--对外的收购兼并,以及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医疗器械专委会理事长的职务。

对于这两块新的挑战,刘道志自信满满。"特别是专委会的成立对浦东医疗器械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定位于浦东的医疗器械企业,它还将影响到整个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甚至是全国和整个世界。"刘道志说,专委会成立之后,专委会内的各个企业、投资机构、大学和医院等都能够共同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价值,达到预期目的。

"微创医疗经过14年发展,公司经营状况、现金流以及人才团队等等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基础,虽然有了很多机会,但是未来的发展之路还是充满了挑战。"刘道志坦言,微创产品在中国已有1100家医院使用,已在20多个国家销售,遍及亚太地区、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微创在一点点努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到整个销售额的20%以上。相对低端产品的国际化,高端产品的国际化更困难,更具有挑战性。

虽然目前微创的年销售额超过8个亿,但从全球来看,公司都只能排在第三阵营,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像跑马拉松一样,我们要在后面不断追赶、超越......

## 关于刘道志 ##

刘道志博士目前担任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兴业务资深副总裁,负责微创医疗集团的收购、兼并和投资业务,兼任微创医疗全资子公司苏州海鸥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刘道志博士分别于1985年和1991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分别在中国天津大学、日本国立金属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从事材料工程研究工作。在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和产品设计方面,拥有美国及中国专利20余项,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及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奖各一项。2003年,入选上海市政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04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05年入选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计划。

来源:生物谷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