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焦点企业

百佳冲锋队角色淡化 屈臣氏成新加速器

《职业经理人周刊》
香港巨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欲出售百佳超市业务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市场对百佳超市的估值也从10亿至20亿美元升至40亿美元,百佳的渐变过程也逐步浮于水面。 

面对外界的传闻,和记黄埔强调,其附属屈臣氏集团正在就以百佳为主要品牌经营的超级市场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无意从香港撤资。然而,这依然未停止市场掀起对李嘉诚出售百佳的猜想狂潮。 

百佳和屈臣氏,是和记黄埔零售连锁品牌在内地扩张的代表品牌,两者的发展变化,影射着李氏旗下货架零售帝国的转变之路。 

落寞的“冲锋队”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街头,记者看到百佳超市多为小门店超市,位置便利,而里面的货架依然保持着百佳特有的“最低价”、“精明眼”等标志,紧凑的货架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众多商品,店铺面积虽小,但人气十分旺,购物氛围浓郁,不少香港居民依然保持去百佳超市对比价格的习惯。 

不过,在百佳超市主攻的华南市场,百佳超市却少了很多香港百佳超市的热闹购物氛围,相反,不少地方的百佳超市甚为冷清,也遭到消费者抱怨“货品不全”或“价格不公道”。 

“事实上,百佳与李嘉诚旗下的产业结缘数十年,百佳是最初冲锋的队伍,只不过发展缓慢而已,目前对集团的贡献也逐步降低。”上述管理人士表示。 

中国香港的百佳超市成立于1973年,借助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有限度开放外资零售业政策的机遇,李嘉诚带领香港百佳超市借机成功抢滩深圳,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超市,并迅速在京沪穗扩张。 

然而,多位管理者坦言,百佳的“售卖进口干货商品”很快便因消费习惯出现水土不服而折戟内地市场,于1998年撤出内地。直至1999年,百佳带着生鲜熟食为经营主体的购物超市新模式卷土重来,在“低价旋风”的影响下,百佳的购物广场、超级广场和超级市场三种业态逐渐攻破中国内地市场。 

在业界人士的眼中,2002年前后两年,百佳继续保持着屈臣氏公司内地策略重地的地位。在管理者当年的计划中,百佳要在2010年前实现全国扩张店铺,且数量达到上百家。 

“这个目标至今还没有实现。”香港某投资银行关注零售快消业务的人士蒋先生向记者分析,主要原因是消费理念和消费市场的变化,与百佳定位转换“阴差阳错”也有关系。 

蒋先生称,百佳超市进入内地市场的最初,是以较小的超市铺开局面的,“以小超市+限量新鲜食品为主”的模式很先进,但效果并不理想,内地消费者当时并未能接受这种消费。随着反攻内地市场成功后,百佳在内地的布局比例是,“小超市多于大超市”,华南市场为主要阵地。到了后来,百佳希望在内地扩张的不再是传统的标准型超市,而是主攻大超市,内地分店的规模计划都在6000至15000平方米。 

“上海就是这个理念,但后来发现承受不起。”他如此评论百佳超市在上海近几年“吃闭门羹”的原因。 

记者从广东多个百佳超市了解到,百佳超市的租金涨了不少,甚至有新开门店每平方米的租金达到200元。而且,内地新开百佳超市的店面面积也在减少。 

“其实,从消费模式的转变可以发现,百佳超市十多年前的超前理念可能更适合现在的内地市场,如果继续跟其他外资超市巨头拼面积、拼租场费,发展空间也会很小。”上述投行人士蒋先生分析,“百佳超市要继续发展,必须改变很多现状。” 

百佳和屈臣氏变局 

上述百佳超市人士认为,百佳超市之所以对于屈臣氏集团是“冲锋队”角色,是因为早期百佳超市能够迅速带旺该商位的人气,屈臣氏的个人护理店小而精,百佳超市试探好市场定位后,能够迅速地开店,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屈臣氏集团是和记黄埔旗下的零售业务公司,在亚洲区经营5项零售连锁业务,分别是百佳超级市场、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丰泽电器、屈臣氏酒窖和Nuance-Watson机场免税商店。从内地市场来看,屈臣氏和百佳超级市场是和记黄埔零售系的主力军。 

不过,从在内地市场的影响力来看,两者命运和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个人护理店屈臣氏则成为了李嘉诚货架王国的加速扩张器。 

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百佳在香港、澳门和大陆地区合计拥有超过340家分店。2012年百佳为香港第二大连锁超市,市场占有率达33%。然而,在内地,百佳仅有57家门店,其中广东51家。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屈臣氏在2011年已经实现了千店计划,并计划2016年底全国店铺数量达到3000家,预计覆盖超过300个城市。而在选址上,屈臣氏会更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并在一线城市适当向社区店发展,未来重点扩张的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安徽等。 

“屈臣氏的扩展速度更快,其全国扩张的步伐,百佳跟不上。”百佳位于广州一分店的中层管理人士向记者直观地描述和记黄埔两大零售品牌的发展差异。 

7月20日,和记黄埔披露的数据显示,百佳超市去年收益总额为217亿港元,仅占和记黄埔整体营业额3984亿港元的5.5%左右。有分析称,去年百佳中国区业务并不如意,销售同比下滑5.1%。据媒体报道,去年和记黄埔零售主管曾透露,香港百佳的利润率只有1.5%。 

在和记黄埔公司旗下涵盖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讯、财务及投资与其他业务七大板块中,零售业务对和记黄埔的收益贡献从2009年的48%,一直下降至2010年的47%,甚至是2011年和2012年的37%。可见,李氏的货架王国整体收益规模在整个集团中正在收缩。 

“受到消费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李嘉诚需要考虑零售业务的战略调整。”蒋先生表示。 
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