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时尚
理财
沙龙
对话牛文文:媒介的互联网思维
    牛文文其实不抽烟,但他前后问我要了两支烟,也不点燃,放在嘴里吸啊吸地过干瘾。在我不断地吞云吐雾以及略略心痛这两支烟的被浪费中,这位“抽干烟”的创业家杂志老板,和我大聊了一通他是怎么搞媒体转型的。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以至于我最终放弃了和他聊“创业”、“投资”、“产品”诸如此类的事儿。对于我这个经常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跨界打转的人来说,牛文文的经历,是可以写上一写,与对“媒体转型”、“融合媒体”同样感兴趣的诸君们一起分享一下的。 
  定位很重要 但定位的前提是自己有什么 
  多年前,牛文文从《中国企业家》离职创业,一位江湖大佬对他说:只要把在《中国企业家》中做的事再做一遍,借助更为灵活的机制,就可以做出一本比《中国企业家》更有影响力的杂志。这可能的确是事实,但问题在于,牛文文认为复制自己曾经的辉煌,只是证明了曾经的辉煌和自己关系很大,其它,毫无意义。按照老牛的说法:人,不能和历史打仗。 
  他要做一本和《中国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杂志,所谓完全不同,就是报道的对象完全不同。牛文文认为,很多商业经管杂志其实就是商业经管版的“追星一族”——它们以报道大公司为乐,一如很多娱乐杂志喜欢报道大明星的故事。追星谈不上好坏,只是和自己有多少本钱有关。一本初创的杂志很难追星,于是牛文文选择的方向是:星探。  …… [阅读全文]
海通证券的雄心:不做高盛做中国标杆式投行
    “行业里有一批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有好的我们就会学,但不会被对手分心,专注做好自己的业务,我并不希望海通证券(600837)被渲染为券业第一。”
  海通证券从未像现在这般引人注目:2013年上半年业绩优于中信证券(600030),营业部也将多于银河证券。在业内人士看来,海通证券大有问鼎券业龙头的可能。
  尽管如此,在被拿来与对手比较时,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却谦逊地表示,中信证券才是行业老大,海通证券并不是要模仿高盛,而是要做中国标杆式的投资银行。不过,他也透露了一点野心,在2020年之前,海通证券开户数要达到1000万户。
  NO.1并不重要
  在券业人眼中,海通证券似乎并不具备王者之气,不像是当年霸气凛然的万国证券、君安证券,也缺少中信证券、银河证券这类券商的深厚底蕴。
  “行业里有一批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有好的我们就会学,但不会被对手分心,专注做好自己的业务,我并不希望海通证券被渲染为券业第一。”王开国如此表示。
  无论资历、年龄、成就,王开国都可以称得上一位长辈,但其与人打交道时却有着谦逊平和的态度,而这不仅来源于王开国个人的长者风范,也来源于他深谋远虑的做事风格。在海通证券的经营上,后者体现得尤为强烈。“我认为金融机构发展切记不要计较一城一地得失,更不能贸然进取。”王开国昨日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
  为此,在筹备H股上市路演时,他专门指出与其他对手比较,海通证券的最大特色是业务均衡、资产质量好、流动性充裕,风险体系和成本管控体系在业内卓著。 …… [阅读全文]
凤凰传媒遭PE持续减持“抛弃”弘毅投资累计套现逾12亿元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本报见习记者 陈妍妍
  PE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谓又爱又恨。爱,因为一开始人家满腔热情地给你“送钱”帮你上市融资;恨,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套现“圈钱”走人了。一切,都是因为“钱”。
  7月15日晚间,凤凰传媒发布公告称,公司原第二大股东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天津)(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弘毅投资”)将公司股份全部减持,不再持有股份。
  弘毅投资全身而退
  根据公司5月24日发布的公告,5月16日至22日期间,弘毅投资共减持公司股份2500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8元至8.89元。该次减持后,截至5月22日收市,弘毅投资仍持有1.25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91%,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而此后,弘毅投资继续进行“疯狂”减持。截至7月12日收市,弘毅投资已将剩余股份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完毕。自5月16日至7月12日收市,弘毅投资累计共减持公司股份1.5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89%。
  如果按照每股8元的价格保守估计,弘毅投资累计套现超12亿元。
  公司招股书显示,2008年5月,弘毅投资向凤凰传媒溢价增资4.81亿元。2011年11月,凤凰传媒上市时,弘毅投资为合伙人之一,所持1.5亿股占公司股份的7.37%。以此推算,与凤凰传媒长达五年的“联姻”,让弘毅投资赚到约两倍的利润。
  据公开资料显示,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是弘毅投资旗下第一支人民币基金,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亿元出资,联想控股出资15亿元。于2009年12月完成募集。2011年底,弘毅一期人民币基金投资的凤凰传媒,于11月30日成功在上交所上市,被称为“文化产业第一股”。 …… [阅读全文]
葛兰素史克深陷贿赂丑闻 医药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中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度过了极不平静的1个月,论文造假、商业贿赂等关键词,让这家英国公司名誉扫地。由于内斗,葛兰素史克被举报,警方对公司三地办公室展开调查,与此同时,整个制药行业“商业贿赂”的潜规则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焦点。
  今年3月,葛兰素收到匿名举报,中国区研发总监臧敬五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经过3个月的调查,6月上旬臧敬五解职。不过这场风波落幕的同时,又有匿名举报,葛兰素中国销售人员陷入大范围贿赂医生丑闻。
  就在葛兰素刚开始内部调查时,北京、上海和长沙警方联合突击调查葛兰素三地办公室,并将相关高管带走协助调查。据美国媒体报道,有葛兰素内部人士向警方举报了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此次调查是中美警方联合行动的一部分。
  葛兰素流年不利,去年在美国就交付了30亿美元的罚金。
  尽管都是药物方面的指控,但当时美国司法部还提出证据,认为葛兰素涉嫌商业贿赂,他们将现金贿赂伪装成咨询费、高价餐费、周末休闲活动开支和奢侈娱乐活动开支。目前针对商业贿赂的处罚结果还没有公布。
  还有消息说,另外2家外资药企也随葛兰素一起被调查。不过目前还没被证实。一家美国制药企业的医药代表告诉记者,葛兰素遭调查只是个别事件,外国医药企业账目上都是合规操作,如果不是公司内斗,也不会暴露的如此充分。他说,外企财务对发票规定严格,内部有合规部会对发票和财务进行抽查。不过他也承认,会对重点医生都会提供全方位服务,他曾帮助某医生女儿进入重点小学,像酒后代驾、机场接送机、吃饭买单等都是家常便饭。 …… [阅读全文]
国电集团:加快转型升级,践行央企责任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国电集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以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13年6月底,国电集团可控装机1.21亿千瓦,资产总额接近7500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4.4倍和11倍。在国资委考核中荣获9个“A”级。世界500强最新排名升至299位。
2013年7月16~17日,中宣部、国资委组织了 “走进新国企——绿色发展国电行”活动,使大家对国电集团及所属北仑电厂近年来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活动期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军、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等专家学者应邀在座谈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就国电集团发展新模式、发电行业节能减排与环保、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等内容与媒体记者进行了交流。通过此次活动,国电集团作为新国企的典型代表,以“加快转型升级,践行央企责任”的良好形象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做强做优发电主业,调整优化电源结构
近年来,国电集团在转型战略引领下,统筹考虑规模、质量和效益,积极优化发展火电,重点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高效火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加快淘汰关停小火电机组,加快推进在西部煤电基地、输煤输电通道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大机组项目。据国电集团总经理陈飞虎介绍,截至2013年6月底,公司火电平均单机容量34.6万千瓦,比成立之初提高20万千瓦;高效火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比重达到40.8%,比“十一五”初提高38.4个百分点;供电煤耗315.6克/千瓦时,比成立之初降低59.4克/千瓦时。“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864.3万千瓦。 …… [阅读全文]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华润置地:折戟两次并购 房地产航母梦想落空
提要:相对于其他产业的迅速扩张而言,华润集团希望同样以并购方式来构建其庞大的“房地产航母”的梦想却最终落空。 
相对于其他产业的迅速扩张而言,华润集团希望同样以并购方式来构建其庞大的“房地产航母”的梦想却最终落空。 
无论是控股老的华远地产,还是入股万科,华润集团房地产业务的并购之路堪称屡屡受挫,不得不扶持自己的子公司华润置地。 
与宁高宁时代侧重于规模扩张不同,华润集团的地产业务在宋林时代更多地转向产业融合与协同,由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 
两次并购折戟 
以2012年财报推算,华润集团持股68.01%的华润置地,其2283亿港元资产总额占华润集团约17%,但其却以72亿港元的利润贡献,占华润集团的38%,接近四成,在华润集团七大业务板块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12年,华润置地实现销售总金额522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五百亿军团,在内地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八位。但如果当初华润集团地产并购计划得以成功推进的话,那么现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格局一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此前1996年,宁高宁主导了华润并购华远地产,成为华远大股东。以此为基础,持有华远地产约70%股权的华润北京置地成功在港上市,即现在的华润置地。但仅仅在6年之后双方突然分手,主要原因是双方的战略分歧无法弥合,华润准备收购万科,但是华远无法接受收购万科后的角色定位。  …… [阅读全文]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