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新闻贬值加速 媒体机构该何去何从

《职业经理人周刊》
     哲学上把人定义为有思想的动物,不过我们却正在丢掉这一人的特质。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正在向“机器”进化,科技正在尝试着为人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思考。 
  属于新闻资讯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过去信息之所以受重视,媒体之所以受热捧更多的是因为传播渠道的匮乏,这就自然导致了我们对信息和新知的渴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由匮乏变得泛滥,资讯不再重要,或者不如说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但同样也已经成为了被忽视的东西。 
  新闻不再重要 
  曾几何时,央视《新闻联播》是亿万中国人每天必看的节目,在那个信息还比较稀缺的年代,电视充当了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不过目前它几乎已经沦为了“老古董”。 
  转折点是从以新浪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开始的,新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同样一条新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视频、文字、图片以及网友的参与互动进行全方位立体的专题报道,这使得以前那种单一的电视、报纸、杂志等惯用的报道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媒体的优势便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大潮来袭,如果说以前我们获取资讯还要受制于终端的话,那么现在这早已不是问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风靡使得移动互联网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获取资讯的成本几乎为零,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与此同时,微博,微信,手机app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闻资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 
  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新闻就已经在贬值,只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贬值加速了,并且让人悲伤的是不管我们接受与否,这一进程已经不可逆。对人类社会来说,物以稀为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新闻资讯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环绕着我们的时候,没有人会去重视它,除非发生“重污染”或者“缺氧”。 
  但无论如何,属于新闻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的时候,微博其实已经把一些以简讯为生的媒体送进了“坟墓”,微博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记者”,只要它愿意动动指头,有将信息传播出去的意愿与驱力,“新闻”就能发生,而它的价值也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微博以应用的形式进驻手机,这让表达来得更加容易,以前只能在电脑上实现的功能,现在在手机上就能实现,而且实现得更好,我们真正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当然伴随而来的自然也就是资讯的泛滥。如果我们将信息比作空气,而把资讯比作氧气的话,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缺氧”了,而是“氧气过量”。 
  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新闻还将变得越来越廉价,一方面微博、微信以及其他新闻app让新闻的生产与新闻的获取变得从没有过的简单;另一方面,未来初级的新闻资讯完全可以由能够学习并自我提升的“新闻机器人”来完成。而到那时不用怀疑一大批记者会因此失业,甚至一些粗制滥造的媒体机构倒掉也是必然的。当然新闻本身的价值也将消失殆尽。 
  “传声筒”将消亡 
  最近一段时间业内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传统媒体的转型以及自媒体。对自媒体我完全不想多说,在我看来自媒体无非就是少数人的游戏,玩玩罢了。至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我以为实际上也是一个伪命题。 
  传统媒体之所以要转型无非就是原有的报道模式和内容生产与新时代的传播模式不相适应。但矛盾的地方却是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产业,渠道、载体本身就不是最重要的,媒体需要考虑的本来就是如何让内容以最快的速度直达受众,天生的就应该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将内容传播出去,怎来转型一说? 
  现实只可能是这么多年来,媒体都执着于固有的渠道和模式,而忽略了去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使得内容便捷的传播和获取,当然更忽略了核心的东西——内容。因此当门户将海量的资讯聚集起来并日渐形成影响力的时候,传统媒体才幡然醒悟,纷纷做起了网站。这看起来是好的,只不过所谓的网站大多却成了形式,思路还是老一套。 
  这都还不是最悲哀的,毕竟渠道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最悲哀的是传统媒体对互联网的偏见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的掘墓者。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革之一就是让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成本变得很低,同样一条信息在电视和纸媒时代要传播起来并非易事,而在互联网时代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到了这个时候,无数的传统媒体依然还在充当着“传声筒”,殊不知自新浪、搜狐等门户影响力逐渐形成的时候,消息和简讯几乎已经没有了价值。 
  而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还能通过廉价的内容输送勉强保身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直接宣告了传统媒体末日的到来。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消息和简讯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的话,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息和简讯真的已经完全没有了价值。但无数的传统媒体还在坚持着这些消息和简讯是它的独家内容,还在意淫着遥远年代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众所周知,互联网精神里包含着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这也注定了互联网本质上具有消解的功能。那些时常被传统媒体挂在嘴边的权威与影响力在互联网面前就已经显得不堪一击,最后还能剩下什么?无非就是一堆无人问津的“信息垃圾”,当然说得好听一点叫“权威”的“信息废料”。 
  移动互联网则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信息垃圾过滤掉了,毫无疑问,没有人愿意让“信息垃圾”充塞着自己小小的手机屏幕。这样一来一些传统媒体的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绝迹了,而它们的生存状况也就可想而知。 
  不过显然没有人喜欢等死,所以这时候传统媒体又将转型挂在嘴边了,就像当年一窝蜂做网站一样,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pp,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可怜的是这早已不是之前的时代了,如果传统媒体还是在提供几无价值的资讯,再努力也是在做“无用功”。 
  当前的一个事实是,微博早已成了消息和简讯的集散地,同时网友、新闻见证人以及新闻事件参与者本身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记者”,他们发出的微博本身就是消息和简讯,他们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了“信息中介”,那些权威的“传声筒”做的无非也就是转述转述的信息,价值何在?不死才怪! 
  资讯产品化是趋势 
  新闻不再重要,“传声筒”似的媒体机构也将消亡,那么媒体将不复存在?这个结论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缺少拥趸。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一观点过于极端。有一部分人认为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产品具有去中介化的属性,认为用户可以直接与商家联系,显然这一点是建立在最理想的商业环境以及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但这一假设太过于完美。且先不说有商业的地方就有利益,单就用户来说,他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经验也是有限的,辨别能力更是有限的,这决定了用户永远都需要媒体。 
  只不过我们的媒体需要做一些真正的改变。时至今日对大部分人来说,媒体似乎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大大小小的媒体机构里基本上都存在主编,编辑,记者这些角色,而对一家媒体来说,主编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新闻质量,关注领域,报道风格……而不管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还是后来的门户网站,无一例外的都是“自恋”似的报道,我采编什么你看什么,我写什么你读什么,我推荐什么你点击什么……从来没人去设身处地的为用户想,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讯。 
  这就到了今天我要着重阐述的观点上来:做媒体就是做产品,做媒体要有做产品的精神。设身处地的为读者,为受众着想并不影响践行铁肩担道义,严肃的新闻理想。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接地气的资讯也不影响新闻的质量和品质。 
  但现实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报道,冷冰冰的词汇,雷同至极的表述,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装着高尚,干着勾当。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科技博客会在这几年迅速走红并受到热捧,也不难理解自媒体这一并不新鲜的东西为何会被拿出来热炒。很显然,科技博客和自媒体的走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采写更公正,不是因为更权威,更不是他们的文章文采有多好内容有多耐读,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离读者近了些,为读者解决了一些真正的需求。 
  这无疑就是一种做产品的思路。不过我们却依然还做得不好,光有思路不行,还得有态度,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前所述,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资讯,但缺少真正有价值的资讯,缺少接地气的深度报道,缺少人们真正所需的新闻。毋庸置疑,未来科技与人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而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也将越来越深入,这时候人需要两种资讯,一种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基础资讯,对于这类资讯来说要求权威、少差错但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比如天气预报,实时路况,商品价格,股票走势……另外一种则是具有启发性的新闻报道。 
  我在开篇就已经讲到人正在像“机器”进化,人正在失去“人性”,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媒体难脱干系。自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的媒体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习惯于提供碎片化的新闻,习惯于哗众取宠,习惯于提供在一知半解中像读者兜售畸形的观点,习惯于让自己的版面充斥着流俗的信息,而全然忘记了担负在自己肩上的启迪大众的使命。久而久之,我们的读者受众在碎片的海洋里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以为接收的都是真理,以为坚持的都是正义,以为所见所闻都真实的而不容怀疑,以至于他们武断,绝对,很少反省,不再思考……更不用说追寻思想和真理了…… 
  科技正在为人类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媒体理应肩负起为人类保留“人性”的使命,应该从人性出发,设身处地的为人提供人性化的资讯,成为人生活的参谋,求知的百科全书,生命之旅的导师,启发受众思考,传播正确的三观。像做产品一样做资讯,做受众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产品”。 
来源:牛华网 谢军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