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煤炭钢铁转型调整 新能源高端装备前景看好

《职业经理人周刊》

  ——2012年我国企业发展环境回顾与2013年展望

  ■DRC报告

  当今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再平衡、再调整的过程当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不同,但是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国经济已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但中长期仍应乐观。一个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可能已经告别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次高速增长阶段。

  展望近期的国际经济形势,欧洲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格局决定了欧元区政策协调困难,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与主权债务危机深化恶性循环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未来一段时期经济起色不大。新兴经济体受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外部市场条件恶化的双重影响,增长步伐也在放缓。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言,欧元区和美国面临走向长期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和高风险的“新常态”的危险,就像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所经历的那样陷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滞和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快速积累状态。为走出“新常态”,林毅夫教授认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打开通向 “新新常态”的大门,让发达国家恢复稳健增长,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成长率。中国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显示,此种“新新常态”是可能实现的。

  就2013年而言,IMF预测,全球增长率在2013年为3.6%,但经济进一步减缓的风险异常高,经济增长有1/6的机会可能跌至2%以下。

  IMF预计未来全球经济活动仅会有“小幅的好转”。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为0.2%,较前次预测值0.7%有所下调。IMF在报告中强调,欧元区危机仍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最显著威胁。IMF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率方面美国为2.1%,日本则为1.2%。

  中国经济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但中长期仍应乐观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一个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可能已经告别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次高速增长阶段。

  在1978—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奇迹”。在经过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一个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可能已经告别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次高速增长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内外结构失衡、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逆周期政策虽然短期内可以促使经济回暖,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经济结构性失衡的现状,甚至会延缓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时点。在约束增长的制度改革之前,结构性失衡问题仍将长期存在,预期经济增速长期仍将放缓。

  从细分的增长要素来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确实存在下降的可能。一是我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劳动力供求状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2011年末我国总人口13.4735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85亿,占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3亿,占9.1%,提高0.25个百分点。蔡昉教授等人的研究则表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来临。二是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空间逐渐缩小。三是随着近些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从而使得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有所下降。四是东部发达省市增长明显回落,而从国际比较看,经济增速逐步下降,符合追赶型、压缩式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日本、韩国、德国在相似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率下降40%—60%。

  但是,我们依然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潜力,中国前三十年发展所依托的许多优势并不会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完全消失。同时,中国30年发展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经验和技术储备,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健康、较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仅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中国的城镇化率2011年刚刚突破50%,城镇化进程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是中国扩内需政策的着力点。根据经验估计和测算,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是1000多万人,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二是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近一段时期以来,中西部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经济差异的缩小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政治、经济目标看,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8%左右。IMF则估计,在2013年,随着内需的增长,特别是投资的增长以及刺激政策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增速将回升至8.25%。

  此外,2012年发达国家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的影响复杂而深远,我国必须高度关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问题。

 

  煤炭、钢铁、房地产行业分析

   煤炭、钢铁、房地产在2012年整体上均不太景气,既有经济放缓需求减少等外在原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等自身原因。

  1.煤炭产业

  ——产业增速下降明显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业仍然保持了一定增速,但增速下降明显。根据煤炭工业协会数据:1—8月,全国煤炭产量25.7亿吨,同比增加1.08亿吨,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全国煤炭消费量27.1亿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2012年的煤价也未再现过去逐年上升的势头。秦皇岛港5500大卡电煤的价格在5月2日—8月8日期间,共下降了165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0元/吨。

  ——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尽管在未来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仍会出现煤炭的结构性短缺,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在1—2年的时间内有根本性转变,相反很可能会成为常态。一是我国经济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煤炭需求增速会明显回落。二是新产能陆续释放、进口煤数量持续增长,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供应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三是美国成功研发页岩气开采技术,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对我国煤炭市场格局将产生长期而深远影响。天然气的利用效率与煤炭相比优势明显,但由于价格劣势,一直不能形成对煤炭的大规模替代。页岩气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影响不仅在于进口煤数量增长。我国也是页岩气储量大国。国内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在用电量大而电煤资源短缺的南方和华北地区多有分布,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间并不遥远,必将彻底改变我国煤炭市场格局。

  ——持续发展凸显矛盾

  煤炭产业经过了10年的快速增长期,产业规模也在迅速扩张,但产业发展并不理性。未来,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煤炭“十二五”规划的明确指引下,煤炭企业将加快转型步伐,提高开采技术,优化企业运行模式,缩减国内外煤炭生产成本差距。二是国家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煤炭资源整合、坚持煤矿兼并重组的改革进程中,将鼓励多元发展煤炭相关产业,延长煤炭加工产业链,增加煤炭加工的附加值,积极建立应对市场变动的调节机制,提高煤企风险承受能力。三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将促使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国家将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稳定,统筹兼顾,深化煤炭改革,协调多方利益,鼓励新能源发展,逐步扭转能源过分依赖煤炭的局面,实现能源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钢铁产业

  ——调整周期仍在持续

  自2011年下半年起,钢铁产业进入调整周期,持续了近三年的利润增长态势发生转变。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12年一季度以来更是逐月恶化。目前,亏损已成为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的普遍现象。产业调整期难以在短期内结束。

  ——效益下滑超出预期

  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产业经营效益下滑程度大大超出预期,企业面临的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经济调整期。2012年一季度,钢铁企业亏损面就已超过40%,主业更是全行业亏损。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越困难。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国有钢铁企业面临困难尤为突出。截至2012年7月底,陷入亏损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已达38家,共亏损169.36亿元,是2011年同期亏损额的45.07倍(2011年同期亏损额为3.76亿元)。钢贸企业多为民营企业。钢铁企业的主业亏损,产业利润率接近于“0”,通过买进卖出赚取贸易差价的传统钢贸企业经营更是难以为继。企业自有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难度陡增,民间借贷平台不完善,钢贸企业的资金链难以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钢贸企业超过20万家,其中,60%左右亏损,能够微利的不足20%。

  ——对外投资不断拓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钢铁企业加速对外投资,主体仍是大型国有企业,但是部分地方性民营企业也加入海外矿山股权收购的大军。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中国企业不仅在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铁矿石资源国家进行投资,同时还在塞拉利昂、南非、蒙古、哈萨克斯坦、秘鲁等国进行投资。

  3.房地产业

  ——量价回升态势明显

  2012年1—10月,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地方楼市政策频繁微调,一、二线城市市场回升显著,特别是二季度以后部分热点城市住宅成交量大幅反弹,价格环比止跌回升,楼市回暖迹象明显。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逐月收窄(图1)。

  2012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8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降幅逐渐缩小。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6301亿元,同比上升5.6%,降幅比1—9月提高2.9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2012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7629亿元,同比增长15.4%,与过去十年同一时期30%左右的增速相比下滑明显。(图2)

  ——政策调控不容动摇

  中央政府应该继续抑制投资需求,调控政策仍需从严执行,合理的引导市场预期。刺激刚性需求是合理的,但是过度放松调控政策会导致刚需透支消费,再度掀起“购房潮”。地方政府应不断地完善家庭住房信息、准确甄别首套购房者,适度加大对首套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政策制定时规避对首套自住性商品房需求者所造成的影响,对购买首套自住性质的商品房的首付比例、利率等优惠政策实现常态化、稳定化、制度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建立一套保证合理、非投机投资住房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

  ——保障体系稳步推进

  201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刚性住宅需求和商品房供给减少所形成的房价上涨压力。由于前年和去年开工的房子多数要在今年继续施工,因此,加上去年全年实际开工的1040多万套,今年全年的在建规模保守估计是1740万套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3600万套保障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住房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研究》指出,新增的保障房总体上满足 “十二五”末的城镇家庭新增住房保障需求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