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商业评论

警惕大数据营销两大陷阱

《职业经理人周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坤集团市场营销学访问教席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Polk Brothers零售学教席教授、市场营销学终身教授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营销变革”论坛上发飙的演讲阐述了大数据和微时代的营销特点,指出了大数据时代必须要警惕的两大营销陷阱。

演讲实录:

大数据与微时代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科学界提出,目前已经营造出了全新的营销环境。这种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大数据与微时代的两面体,一方面是数据量在惊人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服务、客户洞察的精细化、个性化,企业必须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消费者来做营销,进行个性化营销。

大数据和微时代营销主要特点有:

从消费者出发,以人为本,一个个地进行个性化的营销;

需要及时反应,与客户进行有效良性互动;

依据顾客的行为想法来进行营销决策模式。以前的营销方式可能是做问卷调查、访谈等,现在则是数据驱动型,完全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挖掘;

正面的反馈及价值的提升。

其中,反馈系统中有两条是最关键的,一个是可测性,一个是可实验性。可测性很好理解,就是指测量消费者的行为;可实验性则是指试错机制。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上完全可以为即将实施的营销方案提供小范围实验。营销人员可以抽取其中一部分消费者来做测试——某个方法是15%好,还是20%好,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实时调整、实施,并进一步优化推广。

基于数据的营销,其整个过程都需要与数据联系起来。我们必须从数据出发,从数据中提取出客户价值等核心信息,然后再对核心信息进行细分,再做精准营销、个性化的处理,而后再有一个针对个体顾客的营销策划、营销行动,比如说推出一个新的商品。

营销策划和执行以后又会产生新的数据。例如,顾客到实体店准备购买iPhone,可是最后反馈回来,顾客还是没有购买。但这个反馈并非没有价值,它所形成的新数据又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营销计划。

从消费者出发产生数据,从数据着手挖掘核心信息,从核心信息的过滤到营销计划的执行,再回到数据上,整个过程会形成一个反馈环路,不断推动营销方案的完善。

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万宝龙的例子。一般商店都有摄像头,主要是用来防盗的,但万宝龙商店却挖掘了摄像头的其他作用。他们利用软件来分析顾客的录像,然后实时判断哪一位顾客的购买欲望比较强烈,这样监控人员就可以通知销售人员:“这个顾客也许是一个大客户,可以过去谈一谈。”这就比通常那种顾客一进店、销售人员蜂拥而上、最后吓跑了消费者的情况好很多。而且,当消费者购买的时候,比如买羊毛衫,消费者通常会摸一摸质感如何,店家可以通过技术测出压力有多大,由此来分析确定消费者购买欲望,然后通知店面销售人员:“摸得差不多,快要买了!”这种临门一脚地实时促销和沟通,大大提高了销售额。

大数据营销的两大陷阱

从理论上来讲,从消费者知晓一个品牌,对品牌产生兴趣,然后有了购买的欲望,到购物行为的发生,购物满意度的评价,大数据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监控消费者购买可能性的变化情况,营销人员则可以对这些实时情况做出判断,然后以恰当的营销方式陈列不同商品、重点推荐某些产品。

这种方式已经有成功应用的案例,未来还会有更多拓展。但在此,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两个营销陷阱,大家也可以思考有什么好的解决对策。

第一个问题是,大数据大而不全的问题。在大数据情况下,一家企业能够轻易地知道自己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信息,但却不知道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类型公司与顾客的交易情况。这种信息断层,会对大数据营销带来一定的效果壁垒。

我们曾经做了一个咨询项目。国内一家航空公司以常旅客项目来做研究,把乘坐客机40次以上的旅客确定为金卡顾客,20次以下的为普通卡顾客,并决定给金卡顾客更多体验,其次是银卡顾客,再次是普通卡顾客。我们查验了这家航空公司所有持卡顾客的情况,并把他们在竞争对手的常旅客订单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627名普通卡低端顾客中,三分之一的顾客其实实际乘坐次数都在20次以上,而且35%还是所谓的“无主客户”,他们在哪家航空公司都没有金卡、银卡。也就是说,这些顾客其实具有非常高的潜在价值,但企业数据看不出来。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批潜在的高端客户对里程的消费情况跟别人也很不一样。一般的顾客会用积分兑换机票,而这些人却喜欢兑换小礼物。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价格不敏感,而且是分散地乘坐每家公司,所以兑换机票也很困难。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确实还存在大而不全的问题,实践中必须想办法补全数据,不论是用数据采集的方法,还是用比较先进的、最新的统计计量方法。只有推导或者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才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消费者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才能进一步提高营销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第二个陷阱是,企业对顾客的了解可能会因为大数据的分析反而减弱,内生变量可能会模糊因果关系。

例如,大数据软件判断得出,某个消费者可能是一个价格敏感的人——但这一判断也许是错的或者不完全正确,企业根据这个判断进行打折促销、发放折扣券,而结果也确实诱发了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此,营销人员可以通过故意改变营销条件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正确与否。比如过一段时间后折扣改变为15%,看看消费者是否继续购买,如果他不购买的话,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还是购买,那说明前面判断是错误的。这样就能产生更好的数据流,使得测量更加精确。

实际上,很多消费者的这种价格敏感可能是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培养”出来的,一开始的判断导致了预言的自我实现,这如同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一个企业介入到消费者行为当中,时间长了以后可能反而不理解消费者行为,因为很多行为可能是由介入行为引起的。对此,进行大数据营销时需要警惕这一现象。目前,学术研究已经聚焦到这一热门方向,就是要进行正确测量,发现真正的因果关联。

本文根据陈宇新教授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营销变革”主题论坛上的演讲摘编整理,未经本人审阅。陈宇新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坤集团市场营销学访问教席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Polk Brothers零售学教席教授、市场营销学终身教授。

来源:网易汽车综合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