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同仁堂董事长殷顺海的经营观

《职业经理人周刊》

    由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现代商报》等12家京城媒体共同主办、公众投票评选的第二届“北京影响力”评选活动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凭借在北京同仁堂取得的辉煌成绩,同仁堂集团董事长殷顺海顺利入围“北京影响力”十大经济人物,同时,“北京同仁堂”也无可争议地入围“北京市十大商业品牌”候选名单。这两项入围“十大”,充分显示了公众对于同仁堂的信任与肯定。同仁堂成功的秘诀何在?本报记者对北京同仁堂集团进行了采访。 

  速度服从质量 
  作为中国医药企业的龙头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同仁堂具备良好的快速扩张条件,但在这个问题上,同仁堂的表现相当稳健。董事长殷顺海的信条是:速度服从质量。他认为,速度的快与慢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企业的发展质量,这样企业才能基础扎实,有后劲,可持续发展。 

  与一般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思路不同,同仁堂的发展思路是:做长、做强、做大,即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计划,企业只有做长了才可能做强,可能做大。同仁堂历经300多年不断做大,不断做强,与他们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密切相关。 

  有人曾经说过,把同仁堂这330多年,放在烘干器或浓缩器里浓缩一下,会发现只剩下两个字:“产品”,如果把“产品”这两个字再浓缩,剩下的就是“质量”。老百姓最信任的是产品的质量,因为质量好疗效才能好,是质量塑造出同仁堂这样的不朽品牌。 

  以中药企业必不可少的饮片为例,在同仁堂饮片厂,你可以亲眼目睹同仁堂员工是怎样用手工一片片、一粒粒精挑细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跑远路,也要到位于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去抓药。为了获得优质药材,同仁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自己建设了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用同仁堂集团总经理匡桂申的话说,“确保药从‘原始基因’上就是好药。”此外,对药材独特的前处理工艺,也是同仁堂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在同仁堂的加工车间,山茱萸必须去核,人参一定要去芦头,尽管这样成本要高出许多。他们仍然严把选料关,并将“蒸炒炙煅”等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制药设备相结合,严格遵循炮制规范。 

  而现代化生产线则保证了同仁堂能够大规模生产高质量药品。同仁堂在北京亦庄拥有的现代化无菌操作中药片剂生产线是一个例证。这条生产线能够生产牛黄解毒片等20多种片剂。沿着被封闭的透明的参观走廊前行,你可以看见制粒机、压片机、包衣机等运转有序,穿工作服、戴口罩的工人每人负责操作一台机器。车间进口处则有一个网络监控室,一组电视屏幕组成监控墙,还有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储存生产线的数据,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投资者 
  北京同仁堂征服公众的不仅仅是悠久的历史、上乘的品质,更让人叹服的是经历三百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所形成的文化。这是这个百年来老字号的精神所在,也是其经久不衰的秘密。殷顺海认为,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构筑了同仁堂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同仁堂在崇文门的办公大楼,就看见一层的同仁堂药店端端正正地挂着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就是同仁堂秉承的“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之一。 

  多年来,同仁堂始终坚持殷顺海倡导的“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的经营理念。在非典期间,同仁堂不顾药材进货价格大涨,坚持按低价卖给百姓,企业为此损失了1500万元,但这种善待社会的举措为同仁堂赢得了广泛的社会

    赞誉。企业的兴衰离不开人,同仁堂在这方面体现了一个“仁”字。他们提出,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人、用优良的业绩回报人;对于员工,他们更是提出了“职工转岗不下岗,工资年年涨,住房条件逐渐改善”。 

    近,同仁堂又准备在两处市区黄金地段建职工宿舍,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正是这些人性化的管理,确保了同仁堂的企业凝聚力和职工的荣誉感。

  稳健是同仁堂的风格 
  质量为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同仁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绩。从1997年上市至今,历经7年稳步发展,同仁堂销售收入由1997年的6.2亿元到2003年的21.69亿元,累计增长349%;净利润由1997年的9892万元到2003年的2.39亿元,累计增长242%。 

  然而与其他医药企业相比,同仁堂在宣传上一惯保持低调。殷顺海认为,稳健正是同仁堂的风格,因为同仁堂所代表的理念几百年来早已深入人心,这种态度体现的是对同仁堂品牌的珍爱,“同仁堂并不是同仁堂自己的,同仁堂应该属于民族,属于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战略,使从300多年历史深处走来的同仁堂抚去岁月尘埃,历久弥新。 

  同仁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先生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药铺,但就是这一在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举动,却成就了中国医药史上的一个传奇,诞生了中国乃至世界驰名的商标——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历经了330多年的风雨,从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药行业著名老字号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美德,严格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了许多让广大消费者放心的精品良药,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能够穿越三百年历史而依然熠熠生辉。 

  “超级航母” 

  改革开放以后,同仁堂在继承传统制药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从体制和机制上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九五”以来,同仁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同仁堂资产总额达63亿元,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润3.4亿元,实现全年出口创汇2018.5万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7.33%,在全国中药行业蝉联第一。 

  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百年老字号,其品牌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同仁堂商标已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同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同仁堂的著名商标和优秀品牌已成为同仁堂集团不断发展的特有优势。 

  现在同仁堂销售终端网络遍及海内外,已在海外拥有2家独资公司、11家合资公司及17家药店,拥有分店、连锁店、店中店400多家。2004年6月,在香港购地1.17万平方米,投资1.5亿港元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2004年同仁堂投资6亿元,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股份公司生产基地、科技公司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已竣工投产,这是同仁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生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项目

,从制剂工艺、生产设备、管理系统自控化到能源控制、环保、施工质量等均实现了“六个一流”,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同仁堂已形成位于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五个生产基地组成的生产制剂群,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在全国中药主产地,同仁堂拥有按国家GAP标准合资建设的12家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总投资5800万元(其中同仁堂投资2958万元)。同仁堂将在主要产品实现原料基地化供应的基础上,进而成为药材的生产商和市场的供应商。而随着其连锁药店的不断扩张,同仁堂真正的形成了从原料采集、药剂制作、药店销售的一条龙,集团化运作。 
 走向国际 

  1997年,独家发起设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6月成功上市。2000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1亿元科技含量较高的绩优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两次融资的企业,并在香港上市,被业内称为“同仁堂模式”。同仁堂科技公司股票一直是香港创业板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同仁堂迈向国际化大企业的重要一步,开了我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的筹资的先河,也是一种我国传统的老字号医药企业经营方式上的创新。 

  2001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改制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企业重大典型之一。 

  作为一个历经了三百多年的老品牌,同仁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面对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同仁堂的国际化进程取得的重大成绩,让我们对这个中国医药界的代表性企业有了更多的期待。 

  从“老字号”到跨国公司 
  同仁堂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新定位:“老字号”焕发新生命 

  1995年,刚刚担任总经理的殷顺海面临严峻局面:市场竞争加剧,资金紧张,库存结构不合理,外欠款高达4亿多元,被银行确定为“三B”企业。有人曾形容当时的情景为“打开账本黄金万两,合上账本分文皆无”,当时的同仁堂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殷顺海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承受着相当的压力,他的任务是让同仁堂重新定位经营的方式,重新走上辉煌。 

  他没有让大家失望,抓工作脚踏实地,做企业苦心经营,上任段短两年,一举扭转了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而同仁堂也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1997年,国务院确定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惟一的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由集团公司6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2001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现代公司制的转变。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步骤,同仁堂解决了一个制约老字号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现在同仁堂已经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了。 

    1997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8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GMP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运作,同仁堂已经成为一家现代化的跨国公司。 

  “1032”工程:助同仁堂全面腾飞 
  殷顺海十分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把同仁堂的长远规划制定好,他提出“借助外脑”的思路。2001年,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门为同仁堂做2001年-2011年发展规划,制定了“1032”工程,即在同仁堂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业三大板块,形成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院和两中心。 

  “10”为十大公司:除已有的两个市公司外,还有正在形成和发展的8个公司:同仁堂商业投资公司、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公司、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同仁堂国际公司、同仁堂药材公司、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公司、同仁堂制药公司和同仁堂香港国药公司。 

  “32”是:二个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二个基地:同仁堂股份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公司亦庄生产基地。二个院:同仁堂研究院,同仁堂中医院。二个中心:同仁堂信息中心,同仁堂培训中心。 

  目前,“1032”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位于亦庄开发区的生产基地,是同仁堂历史上投资最大、生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项目,总计投资6亿元,8条生产线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今年将全部投产。 

    每年可生产550万公斤丸剂、30亿片片剂和6亿粒滴丸,相当于过去3—4个药厂的产量之和。这一项目的完成,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且实现了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其机器设备、检测仪器全部为国内外领先水平,实现了操作工人不与药品直接接触,使生产出的药品更卫生,质量更有保障。 

  同仁堂诚信观 
  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以后,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几百年过去了,创业者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一直深深影响着同仁堂历代经营者,并升华为同仁堂职业道德的精髓而代代相传。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整章建制、规范员工行为,把讲信誉提高到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需要的高度,要求员工做到“一言一行顾着集体荣誉,一思一念为了企业兴衰”,从维护企业形象,珍惜同仁堂金字招牌、关注企业兴衰的大处着眼,从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的小事做起,使企业信誉弘扬光大。

  目前,同仁堂连锁店已初具规模,本市药店已有42家,外埠23家,海外10家,计划2005年末,海内外再开办分店600家。这些分店都将作为同仁堂坚持诚实守信的窗口。 

  同仁堂将诚实守信概括为以下内容: 
  诚:即诚实、诚心、诚恳。首先是诚实,内涵为货真价实,绝不弄虚作假,同仁堂绝不出假药,在服务中强调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第二为诚心,即诚心诚意,不虚不伪,讲求周到服务,不讲份内份外。第三为诚恳,即以恳切的态度倾听顾客意见,不计较顾客身份。 

  信:即信念、信心和信誉。所谓信念,就是同仁堂人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服务同仁堂,献身同仁堂,立志岗位成才。通过开展活动,如岗位练兵、以师带徒、主题教育等,目的都是增强同仁堂人的信念,为同仁堂做出贡献。所谓信心,就是在困难面前,要敢于迎接挑战,善

于排除各种障碍,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绩来。所谓信誉,集中体现在“同仁堂”三个字上,它是各项工作成果的凝聚,是300多年历史的结晶,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最好体现。企业有了信誉,就有了一切,没有信誉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同仁堂义利观 
  在创业之初,乐显扬就给同仁堂定下了“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并把中医中药作为一种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由此可见,同仁堂不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利益融入在了“济世养生”之中,在为患者治病服务的过程中取得应有的利益。这正是同仁堂之所以能由小到大,声名远播的秘诀之一,也是同仁堂的经营之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仁堂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如今同仁堂仍然坚持本小利微,甚至赔钱代客加工,代客邮寄,代客煎药,为患者送药等工作,不仅受到了众多病患者的热情欢迎,取得了社会效益,而且还增加了客源,带动了其他药品的销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仁堂的义利观概括为“以义为上,义利共生”,这也是同仁堂的经营哲学。即坚信在生产经营中只有把“义”放在首位,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讲求社会大义,利润自然会滚滚而来。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其内涵主要是指以义取利,合义取利,不取无义之利;尤其是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坚持以义为上、为先,先义后利,义利并举。坚信重义才能取信于市场,有了信誉才能盈利。从长远战略角度看,企业经营无义即无利,小义即小利,只有大义才能有大利,它反映的是企业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仁堂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信义”的凝结;同仁堂的未来发展也必须发扬重信厚义的传统,不掺杂使假;坚持诚信经营,不求暴利;坚持信用原则处理经济关系,不坑蒙拐骗。同时,自觉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以自身的义举,赢得更高的市场美誉度和顾客的信任度。

来源:广东培训网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