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沙龙论坛

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实录(一)

《职业经理人周刊》
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
时间:2011年11月19日
地点: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罗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旨在为全球经济复苏寻找新的对策,下面我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全国人大常委、亚洲制造业协会会长陈佳贵,首钢集团董事长、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朱继民,美铝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陈锦亚,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主席YBhg Tan Sri Datuk Mustafa Mansur。下面我们首先有请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亚洲政策协会会长陈佳贵致辞。
陈佳贵: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亚洲制造业协会对出席今天会议和一直以来支持、关心我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协会的各位会员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就当前欧美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对制造业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制造业企业走出困境等重要问题进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最近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夏威夷举行的会议上反复提到,当前世界各国需要努力保持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我认为这主要是说给那些发达国家听的,金融危机以前,我曾经到欧洲考察过,特别是到希腊考察过一些企业的情况,希腊是南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当时我们考察了服装、家具等四个小企业,老板告诉我,两个企业搬到中国去了,其中有一个企业破产了,还有一个企业也准备搬到中国,我看到工厂的工人都是四十岁左右,而且不是希腊的,他们说他们是来自巴基斯坦等国家,希腊人一般不在制造业工厂工作,工资大概多少钱?大概是一千欧元左右一个人,相当于当时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当时我们中国沿海地区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一千多元。今年上半年我到郑州、成都、重庆,工人也都是二十三四的年轻人,工资也是一千多块,两相对比,欧美国家当然缺乏竞争力,工资高,而且人们都追求高消费,传统产业缺乏竞争力,过去引领发达国家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处于相对停止的状态。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不成熟,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有的甚至提出了再工业化等口号,并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把我们的产业结构从现在的二三一,就是二产现在比重是最大的,三产是第二大,一产只有10%左右。有人主张把现在的二三一调成三二一,我个人认为这种主张是错误的,数据显示,中国才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从各个省市自治区看,全国只有七个省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有十二个省市处于工业化中期,还有十一个省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有个别省还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所以当前主要任务还是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整个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陆续完成了工业化,后工业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这个概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完成工业化到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又经历了五六十年时间,中国至少要到2020年以后才有可能基本实现工业化,到后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现在就提出把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调整到三二一我觉得很不现实。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想要违背这个规律,硬要提高三产比例是不行的。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速指标没有完成原定的计划,十二五期间我看这个指标也完不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特别是重视制造业发展,把发展传统制造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解决我们的资源、能源约束问题,解决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解决我们在生态过程中的物料问题,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很多重要问题,昨天晚上张主席做了重要的讲话,今天还会有专家分享经验,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主持人:下面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苏波副部长发表主题演讲。
苏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亚洲制造业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我们知道去年我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美国的19.4%,达到了19.8%,而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恩但是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这次论坛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呼应了我国工业规划的中期任务,按照会议要求,下面我就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以及高端制造业发展讲一些经验。
一,十二五时期共转型升级的思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成效,中小企业和产业集具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稳步推进,2010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了40.2%,工业稳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是我国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整体思路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核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组织结构、布局结构、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工业转型升级模式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体性、系统性的变动过程,必须在发展中求管便,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增强创新能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于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是支持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实验室,工程中心,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新模式。二是以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为重点,结合科技部专项,着力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攻克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发展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大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四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二,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一是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部,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二是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组织编制和实施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不断的优化工业结构和发展布局,四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提高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水平,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
第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一是加快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作用,普及企业资源进化。二是推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集成,推动制造业信息化从单一的企业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三是以产品为主线,以服务为导向,推动制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服务,四是建立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中心,为国家新信产业信息基地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第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按照感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促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特点,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以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行业为重点,加强清洁生产整合,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生产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
第五,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要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点工程项目,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国家工业设计奖励制度和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组织实施重点装备可靠性增长计划,引导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同时组织实施好国家的有关政策,努力扩大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
第六,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制定中部地区有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制定实施工业通信业产业制造目录,通过要素互换,合作兴办园区,企业联合协作等方式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基地创建工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集中力量加快发展高端方面制造业。高端方面制造业加强产业链高端环节,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大量培育高端制造业,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求,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端装备制造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型发展的高技术、高装备,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为切入点,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在航空装备方面重点加快大型客机,通用飞机,航空发电机和航空设备的发展,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航空产业体系,在卫星及应用方面,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促进卫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区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当中的应用,在轨道交通方面,要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跟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关键的核心零部件,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处于领先水平。在海洋工程方面,重点突破三千米深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海洋波浪能、抄袭能、海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开发,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在智能制造方面,重点突破核心智能测控,和重大集成装备,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示范应用,促进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同志们,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巨大,让我们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先生演讲。
刘明康: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高兴参加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下面我就当前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的问题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想讲一下我们从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持续放缓,下行风险增大当中,我们应当得到什么启示。从制造业来讲,很简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区域经济搞过了头,不是很好的抓住实体经济的发展,整个世界就要遭殃,长期以来,大家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实际上是在鼓励大家在做泡沫经济和虚拟经济,大家的钱投入到了和实体经济并没有任何好处的CDS,CDO,合成的产品,大量的钱不审慎的投入到股市和房市里面去,造成了今天10月26号,尽管11月26号欧盟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研究,到凌晨时候达成的关于欧债危机解决的初步建议,尽管我们今天高兴的看到专业人士而不是党派人士的鲁卡斯回到了首相当了首相,但是并不等于欧债的主权债务危机不再继续发酵了,不等于说这场由于脱离了实体经济而发生的危机就停止,直到昨天工作日结束的时候,意大利的国债还比德国的国债收益率高了466个点,意大利的国债和德国的国债差别那么大,整个欧洲,现在有十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被降级,有三十多家银行被降级,其中包括德国和法国的,不完全是南欧国家,这样情况的恶化,更不要说造成的社会动荡占领华尔街的行动在全世界行动的蔓延,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带来的对全世界的挑战是深远的,磁带危机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四年多的历程,我的估计这场背离实体经济而孕育的泡沫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动荡危机还会持续十年之久,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最长时间的影响期。
对我们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可以看到,从六月份开始,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下调,这个和08年何其相似?圣诞节海外的定单需求早已过去,所以四季度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的海外定单将显著下降,中国对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速也从8月份的22.3%锐减到9月份的9.8%,四季度如果不出现负数就算我们幸运,所以我们在外贸环节和国内生产环节,都会进一步遇到恶化风险。行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形式,其实是异常严峻,有色金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而且低端的钢铁现成价格,反而高于板材价格,这完全不利于产业升级,所以我想专门谈一谈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措施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全球金融危机当中,中国之所以能够表现的独树一帜,我想党中央国务院坚决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正确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银行业始终牢牢的把握住支持实体经济的风险,不允许他们在泡沫当中运作,这个对战胜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当中,中国的制造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化、全球化环境当中,以及国内的机制体制的特殊性的环境当中,我们再向前面走一步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巨大的挑战。我讲八个问题,很简短。第一个,就是中国企业继续高质量的重组和整合,并购是我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你如果仔细看一看中国的制造业,单家制造厂商和企业的年产规模是很小的,数量过多,集团化的建设有其名无其实,没有科学的竞争,很多集团号称已经完成了并购但是工厂仍然是分开的,公司和集团是半独立的在运行,我没有看到一个行公司在实现了重组并购以后,居然还允许它的子公司保留自己的LOGO,全世界找不到一个国家是这样的,它仍然有自己的培训基地,仍然有自己的采购中心,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分散保留制非常明显,基础设施、维修、培训和企业文化都不是一致的,造成形似和神不似,重组整合的毛病趋同于地方的,非科学的行政命令化的干扰。
第二就是行业的发展方式,也就是我讲的企业运行模式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行业的发展模式和企业的运行模式沿袭大量生产,这种产品表面看起来含有高端技术的成分,但是它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不是我们的。所以很多行业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但是是低端和廉价的情况之下,它的毛利率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外资厂商,这种生产和销售的模式,使得企业平时能够积淀下来用于研发的财力十分有限,甚至用于自救的资金都没有充分提取。一些改革开放初期本不能生产的设备,到现在依然依赖进口,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所谓中国制造仍然是基本上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这种状况使得我们企业很难抵挡国际上无论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市场上发生的任何波动,一个小的波浪我们就会陷入亏损,所以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的局面没有根本的改观和运行模式密切相关。
第三,表面上是企业接班能力很差,实际上是国际标准问题。在我们越来越强调环保的今天,《京东议定书》到明年1月30号到期,但是总是有一个替代的方案使得大家还必须共同遵守,但是环保标准并没有渗透到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个领域的每个方面,我们仍然使用着和国际标准有相当距离的所谓国内标准,所以表面上接班能力很差,除了汇率的原因以外,劳动力成本上涨力和财务成本上涨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国际的标准不熟悉,对于环保和我们制造业的影响不熟悉,因此自己就不能生产出和不能接受到比较高质量、高价格的单。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所强所长,根据国际的标准规范,改换自己的生产品种,要摆脱一成不变的长官意志的产品性。
第四,我们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我始终认为不在国有或者是民有,这种争论早该停止了,也不在于我们国家是缺乏资源还是具备资源,更不是专业和技术的问题,很多技术是可以买到的,因此不是资源问题,更不是专有技术问题,我强调的第四点,是取决于各个国家推动制造业竞争能力建设的政策的优和劣。以再生能源为例,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尽管私有化率很高,我在英国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在执政,那个时候私有化就遍地都是,基本完成了向私有化改造的整个过程,但是尽管如此,英国可再生能源由于没有相应很好的政策扶持,一直发展的比较缓慢,而德国、法国通过立法,和在电价上的补贴,它的立法很简单,可再生能源优先上报,第二个,最后一个拉闸限电的是你。价格补贴,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叫FIT,用这个补贴的政策扶持德国和法国,德国、法国通过法律和电价补贴,给予支持做法,使得德国在近十年当中,我们统计2000年到2009年,它的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整个国家发电量的比例,十年上升十个百分点,也就是从6.2%上升到16.2%,法国我们统计,2006年到2009年,每年它的市场占有上升一个百分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你推动一个产业的竞争能力,到底是什么因素,这取决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五,要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的竞争能力,必须考虑税收的问题,就是财税具体支持的问题和高端人才所得税调节和公司所得税具体调节。另外政府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力量。我先讲一下企业税负问题,制造业企业的实际税负,我们在国际上到底有没有竞争能力,中国企业法人的实际税负,我认为它是欠了国际的竞争能力,我们表面上企业的所得税20%,实际上加上增值税和现在并行的营业税,但是就讲实际的企业税负,远远高于表面税负,韩国的税负27.5%,但是LG,它的实际税负只有19.2%,我们再熟悉的三星,它的年实际税负只有15.7%,大大低于实际的税负,美国名义企业税负40%,但是美国通用集团的实际税负是12.5%,台湾跟我们名义税负是一样的但是大家都熟悉的华硕实际税负只有22%,怎么样支持企业的研发,支持企业的创新,这里有非常大的学问使财税的问题能够更好的推动竞争力的建设,同时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提和执行,将会给双边和多边很大的空间,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的执行,是27.2%,我们的邻国韩国是35.6%,而中国到今天,今年上半年只有21.5%。
第六,就是要搞好制造业企业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加强真话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的建设,这里最重要的在中国需要加强建设具有横贯型的,协同的社会管理力量。在知识经济发展到今天,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还缺乏经营,横贯型的管理需要人们思想的转变,首先是官员的思想转变,第二也需要全社会的文化领域。管理技术的创新,需要法制、财政、金融、劳动力的转移、公司治理,在境内培训等等,如果像今天这样一个文件在各个部门运转的效率如此低下,我们就很难实现一个支持企业竞争力的,有通过性进展的社会问题。
第七,我认为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坚决反对腐败,制造业未来需要向产品的价值链的研发设计以及销售服务寻求更高的附加值的回报,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你要研发,又要设计,都要去寻求更高的附加值更高,你就要革新,今天我革新了,出了新产品,明天山寨版接踵而至,那还有谁会去搞创新呢?谁敢这么做呢?而且往往伴随着腐败,所以对侵犯知识产权,我们这项工作打击的力度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也有了法规,但是我们还应当大力的在执行上面和刑法,和民法之间的沟通方面,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尽量避免一法两制的做法,依法追究民事、刑事责任,并且深化企业腐败问题。
第八,就是我们企业要加强风险的管理,建设一个有效的风险内控的机制,今天制造业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多元化的,为此中国企业在内部要加强风险文化的培育和建立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使得那些利润中心和战略制定部门不能越雷池半步。
女士们、先生们,制造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为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动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根本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必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深挖其中的原因,形成一个全社会的综合的力量,也需要靠在座各位的共同创新和努力,中国的制造业如果不沿着这条改革发展的道路前进的话,必将在十二五期间,为我们的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
罗军:非常谢谢刘主席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教授演讲。
厉以宁:我讲的题目是国际竞争和中国制造业的前景,第一个问题,结构调整。GDP是重要的,但GDP结构更重要,我们不妨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的经济结构钢铁、蒸汽机的制造,机器设备的制造,火车、轮船,它的棉纺织品是机器制造的产品,而中国棉布是手工制造的,中国制造的交通工具还是帆船、马车。今天我们GDP总量超过日本,中国人口比日本多十倍,所以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但是就讲结构方面,日本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要大很多,日本产品的技术含量比中国高,这就表明结构更重要。
再看人力资源结构,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总量多,可是中国人力资源结构跟英国是不一样的,每年培养出很多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经济管理人才,金融人才,还有大量的技工,中国在鸦片战争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少数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今天我们跟日本相比,人力资源总量当然比日本多得多,要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不行,要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要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不行,要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我们今天的制造业按总量方面也不算小,可是真正制造业的结构,国际竞争力主要不在制造业的总产值,而在制造业的结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是创意,你要发展制造业,发展制造业首先的创意,创意就是你要设想,别人不敢想的,还没想到的新产品,要有新的流程,这是最重要要解决的,你有了创意然后才能有创新,工业的创意,制造业的创意是最重要的。创意就要经过实验,要承担的起失败。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能够自觉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要它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要有政策引导,这样民营企业会走上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路,国有企业没这个问题,因为你是国有企业,你就应该对民营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要搞自主创新,在政协会上谈得比较多,谈了三个教训,近年来的第一个教训,就是彩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的彩电已经居世界前列了,彩电大量的出口,这个时候我们的自主创新没有继续跟上去,二十一世纪来临,平板、液晶彩电代替了传统显象管彩电,那就落后了,中国现在在赶。第二个教训是照相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照相机出口挺好,在世界上跟德国照相机是齐名的,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数码相机代替了传统的光学照相机,日本走到前列去了,我们落到后边了。
第三,就是签字笔,中国的产量是全世界第一,中国出口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仅仅得到了加工费,利润空间非常小,为什么?因为最关键的部位是别人的专利。虽然都是制造业,但是关键问题还在自主创新,国企,民企既然各有优势,那就应该是共赢的,合作的局面。现在我在外面调查,大概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叫纵向模式,纵向模式什么意思呢?主要是这样的,就是一条产业链它分各个环节,并且各行各业都属于一个产业链上的,有国企也有民企,国企、民企共同合作研究本产业链的瓶颈到底在哪,怎么突破瓶颈。第二个看本行业的薄弱环节在哪里。第三种模式,子公司模式,子公司模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国企、民企共同出资组成一个子公司,专门研究有关研发问题。还有第四种模式,国家项目组织国企、民企都参加,由国家牵头的大项目,有创意才能有创新。
第三个问题,制造业发展需要第一轮的企业家但是制造业这个行业,当前情况下更需要有企业家,制造业企业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眼光,第二有胆量,第三有组织能力,这三条对制造业企业非常重要。企业家应该看准未来发展前景,这样的话就能够把潜在的利润提高。有胆量,有恩胆量就敢于冒风险,有任何创新的产品,利润率是事后才知道的,事前不知道利润率,你没经过实验,也没卖过这个东西,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企业家去找,去蛙人,如果能把更好的人才挖来,这样才行。
再下一个问题,制造业方面一定要立足高端,立足高端就是立足于价值链的高端,立足高端,产品附加值高,不然你辛辛苦苦做了个最地段的产品,也是制造业,可是价值链的末端,所以这一点一定要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个建议,就是要让企业有更大的决策权,自主权,我们的制造业将会走向新的阶段,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谢谢李老师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主席Mustafa Mansur先生演讲,有请。
Mustafa Mansur:女士们、先生们,在我开始演讲之前,我要感谢亚洲制造业论坛邀请我做这次演讲,我非常容幸来到这里,这届论坛整合适宜,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二十年内保持了快速增长,不仅仅对亚洲,对于中国来讲,我相信今天的论坛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对于双边的合作,特别是双边的经济合作,同时也希望能够和在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有持续的交流,我相信今天的论坛也将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讲的是全球工业化转型,我要讲一下马中两国在经济协作中潜在的领域,之前我想跟大家讲一下我的机构情况。
马来西亚制造联合会是在98年时候成立的,它主要是为了维护制造业产业。同时也帮助企业促进交易量的增长,在过去的二十五年,特别像中国,都已经转型成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都有了新兴经济,比如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在气侯大变化的前提之下,都有着这种创新,同时外包也进一步的增长,工业的生产正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汽车、制药也都转向了发展中国家,因为他们都经历了经济的衰退,在各个领域,每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10%,比如说钢铁,造船,医疗设备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长,比如上海的东升摩托,中国移动,都在增长,都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生了竞争,这些企业也成功的加入了全球竞争的行业。在马来西亚的东盟国家来说,有30%是面向东盟国家的,在2010年的时候,马来西亚对华的投资额是两亿九千万美元,其中60%是投向制造业的。在制造业里面,主要是半导体,或者其他的一些电子产品,20%是无线电以及其他设备,中国对于马来西亚的制造商来讲是一片热土,我们需要最大的市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销售量。
马来西亚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合肥有一个汽车的信号灯的资产公司在2002年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比如还有融科,它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公司,它在东莞有八个厂,97年的时候又在菲律宾建厂,98年的时候又在泰国建了八处工厂,以满足最大客户富士通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工业间合作的机遇。在两个国家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经历经济的转型期,如果这是个一荣俱荣,一伤俱伤的,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反弹起来,我们希望两国间有更多的协作,我们希望两国都在不断的推出经济发展的策略,我们也希望两国互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作的合作机遇,我们有第十大马的计划,我们有政府的转型计划,两国的企业家受益的大胆的刺激的战略,同时也为扩大马来机遇投资的机遇,有着很大益处,同时特别是在转型过程中,在经济转型下我们有什么合作机会呢?我们希望在2020年时候成为高收入国家,在2010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有131个进口计划,同时有60个商机。中国的商业也可以直接去参与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规划,在未来的十年当中,需要4440亿美元的私募投资,主要来自于十二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区。我们还有通过废物再循环,我们提高了能源回收的利用率,我相信这个EDP,也就是经济转型是符合大家利益的,举例来讲,废水再循环,比如提高原油的利用率,同时也建立额外原油的存储的能力,并且提高油气工业下游的增长,我们同时还要提高上游1005个人造黄油中心,同时我们要建大坝,建造核电站等等,用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的平台,比如说核电站,集中太阳能,棕榈油的工厂生产沼气,以此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综合食品加工园促进食品工业发展。
我们区域工业合作的未来范围,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机遇,有益于不同国家的投资,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促进各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国家像中国来讲,GDP是很强劲的,慢慢会超过日美总和,这就使得中国是马来西亚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在2010年的一月份,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拥有十八亿消费者,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它极大的促进了市场,不仅仅是在东盟,在中国之间,我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利用双边市场,在贸易双边之间进一步的促进,另外马来西亚的商家可以从中方学到怎么能够转型,怎么样能够提高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在设计方面,在分配方面,减少成本方面,在获取投资方面,通过能够生产一些更为便宜的,成本更低的生产,马来西亚需要改变变形的过程中学到更多。
最后我想做个总结,在马中两国进一步的贸易投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的关系网络,依然是存在巨大的潜力和机遇的,第二,我相信通过两国相互间的工业转型,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工业升级提供的便利,我相信必将带来更大的机遇。第三,我相信两个国家以己多国的跨国合作必将发展,而且是双边互利的原则,祝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罗军:下面有请首钢集团董事长、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朱继民先生演讲。
朱继民:下面我结合中国制造业和首钢情况谈一下,制造业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已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面融入了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大量的先进技术,完成了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GDP1/3,占全国工业的80%,上缴税收占全国工业的90%,制成品出口占半成品出口的90%,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值达到了1.95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19.8%,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不仅是量的增长,一些装备制造业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比如冶金装备制造,近两年钢筋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众多新钢厂的建设,主体设备90%以上实现了国产,而且具备了全流程,自主设计,自主集成,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冶金装备制造的强国。
但是从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还不是制造强国,包括钢铁业在内,制造业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近期欧美债务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思路下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值也随之下降,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完善,中国制造业在原来价格上大幅上涨,环境依赖加大,人民币升值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像中国钢铁业,去年销售利润率已经达到了2.9亿,如果扣除矿山和其他的领域的应用,中国钢铁的实际应用水平销售利润率只有1.5%左右。二是劳动生产问题,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中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到4万美元,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德国的5.56%,制造业占全国一次性能耗6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高处国际水平20%—30%。三是过分依赖国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对外依赖程度占50%以上。60%以上的高端装备仍然需要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占30%,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1.8%,成果转化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新产品的开发主动权。四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中国制造业企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7%、8.0%和15.7%,国家要加快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中国人口逐年下降,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将加剧工资上涨速度。
第二方面,是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大批产业链完整、集成程度高、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产业集群。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最近工信部又制定了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是发展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这些都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感到中国市场的增长和中国市场的空间是任何国家不具备的,说明我们产业转型升级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好的市场条件下,我们还需要从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加快人才培养,着重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更重要作为企业来看,怎么大幅度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仍然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要加大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提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鼓励各方面的要素向制造业汲取,促进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第二就是优化产业布局,刚才明康主席对我国制造业散而小这种状况,今后要想提高制造业的竞争能力,需要打破地域、部门和行业分割,采取联合、兼并,推动企业间的战略充足,组建大型制造业集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研发费用,发动企业的协同优势,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来实现规模经济,建立企业的自主品牌,通过规模和技术提高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第三要提高劳动市场率,优化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比如将信息技术,环保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技术都要应用到新产品制造当中,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创建品牌,提升品牌内涵价值,及时跟踪国际科技的动态,让高科技不断应用于制造产业。
第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支持制造业与企业技术开发的直接投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折旧,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并通过采购政策,为产品提供市场,扶持新产品发展。而且最近国家下发了对于关键装备技术实行重点支持的一系列政策,对于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一些企业和研发,进入园区之后,像北京也给了政策,大批的研发总部进入北京,我想这些政策也需要制造业充分的加以应用和利用。
第三个是汇报一下首钢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行的探索。首钢作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综合大型集团,近年来实施搬迁调整,进一步发展。首钢一个是率先进行钢铁业的搬迁调整,为我国钢铁战略性结构调整作出探索。第二个就是要在北京实施转型发展,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贡献,北京市对首钢老区的开发规划已经做了定位,而且今年已经做了系统的研究,首钢北京老厂区将定位为西部地区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也是北京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区,在八点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以充分享受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开发区政策,中关村政策,再加上石景山区政策,将来在这个区域,将可以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首钢已经按照北京市决策,完成了搬迁调整,从03年开始,首钢经过八年奋战,到2010年,北京地区钢铁全部停产,所建设的新的钢厂全部建成投产,而且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在这期间,首钢还先后充足了水城钢铁公司、贵阳特钢公司,长治钢铁公司、通化钢铁公司,产业布局发展到沿海和资源丰富地区,非钢产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集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同时首钢与众多国外内开源机构和研究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十一五期间申请了科技成果277项,比十五期间增长88.4%,采用国内外220项先进技术,其中自主创新技术占了1/3,国内技术占了1/3,国际技术占1/3,首钢技术中心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排名当中名列第四,在进入中国自主创新TOP100当中第五名。国企要承担起国家产业进步的历史责任,比如我们的京唐钢厂采用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在高效,短流程,在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上集成了先进技术,尽管当前我们在市场严峻的环境下现在刚刚投产,但是我相信这个钢厂未来代表整个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方向。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制造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对于世界经济更多的期望和信心,我们中国制造业应该利用当前金融危机下正式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好的契机,同时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正是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希望中国制造业和亚洲制造业能够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开展合作,使亚洲制造业率先实现转型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美铝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陈锦亚先生发言。
陈锦亚:中国是靠制造业走到今天的,中国出口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了很大比例,而且它的出口很大程度上是有一个很大的滞后,这个滞后就是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这个增长速度恐怕是随着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在座各位想一想,到底中国下一步发展,到底怎么转型?中国发展如果要把它全部放掉,把中国的生产全部移到其他国家,那是对中国的犯罪,对全球的犯罪,但是中国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得用好,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转型必须从原来的粗放型的发展,从原材料粗加工发展变成精加工发展。中国如果能在转型中把原材料国外进行采购,在国外进行粗加工拿到中国进行高附加值加工,至少在运费上可以给我们减少好多的支出,在发展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氧化铝也好,电解铝也好,会使用大量的电力,而中国是电力缺乏的国家,温家宝说任何东西在中国,只要乘以十三亿都是个大数目,任何东西只要除以十三亿都是小数目,如果铝的生产,如果能在当地的国家开发,我们进行精加工的话,运费可以省掉,排污也可以减少好多。
还有很重要一点,精加工成本相比粗加工会高一些,但是它的价格会更高,它对提高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很多人找个理由说我不能全依靠国外资源,如果依靠国外资源,会被国外控制,你看一看,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用资源的时候它特别保护,阿拉斯加有的是油,墨西哥湾也有的是油,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事的时候,这个油就是它的资源储备。美国最希望中国买它的波音飞机,因为这是高附加值产品,它可以把很多的加价在里边进行,如果从这点来看,如果从国家安全考虑,长远的经济发展考虑,中国正在进入转型期,如何利用全球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机会,把中国变成一个精加工的国家,有自己充分能源进行保护,但是合理使用各国资源保障全球发展,而不是一个国家的资源,一个国家的低价劳动力和有限的能源,保持世界经济的高速度,低通货膨胀发展的水平,我觉得这是个最好的时候。如何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上进行更多的工作,现在是时候了,谢谢各位。
主持人:下面有请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侯珀先生演讲。
侯珀:首先花一分钟时间对德勤做一个介绍,德勤是一家全球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在09和2010年我们都是全球最大的机构,我们主要的业务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审计,第二个是企业风险管理,第三是财务咨询,是针对并购的,第四是管理咨询,第五是税务,基本上除了法律这块儿业务我们不做之外,其他的专业服务机构所做的业务基本上都在德勤的范围之内,我叫侯珀,我是担任企业管理咨询这块儿业务的合伙人,同时也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以及并购领域这三个地方想跟大家做一些介绍。
今天讲的内容是德勤在中国针对150家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报告,每年我们都会做这样的报告,今年除了问卷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访谈,对当中的一部分进行了实地的采访。总体说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到2010年为止,有了本质的飞跃,中国超越了美国,占全球制造业的19.4%,这个比率是比较重大的比率。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并不是仅服务于本国,如果我们看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品出口的地位当中,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我们也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以及区域内比较相关的国家进行对比,从固定成本到劳动力成本,到基础建设,到合格的人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到其他的基础建设,包括税收等内容进行一个评分,我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当然我们也听到,有非常多的挑战,包括工资成本上升啊,有污染啊,这是产权保护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先的地位,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而它最重要的竞争力的来源,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是更多的在于过去的十几年,几十年,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以及中央政府,近期比较好的产业规划,使得产业集群的建设,在中国是比较有配套能力的。如果单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来说,其实中国的周边越南、印度等国他们的劳动力要素成本已经低于中国了,但是我们还是看到有很多的企业,也有很多是我们的客户,他们主要的投资方向还是在中国。
我们想看一下把投资的驱动因素剖析来看,首先我们看劳动力的构成,这张图没有显示出来,我们把劳动力分成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就是初中毕业结束,中级就是高中左右,高级是大专、大学以上,这里有一个分水岭,如果反观二十年前,中国大部分劳动力人口都是非常初级的,但是如果往后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中级以及高级的劳动人才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未来到2025年左右时间,绝大部分中国的劳动力都会是中级和高级教育水平的,这样一种结构呢,为我们产业的转型也带来了必要的前提。
第二个,我们认为中国其实最具有竞争力的一个地方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这个建设是建立在长期的一贯性的建设投资的基础上,这里面待会儿我们也会提到税收的问题,这两者是相关的,建设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税收。这一点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真正的第一阶层的发达国家相比,像日本、韩国、美国等,其实中国还是落后,但是在区域内的其他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相比,中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点上当然,我们从一些指标上来看,我们这里列出了物流能力指数等,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的,因为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感受比较深的可能是发达国家,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有可能基础设施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到达中西部的话,其实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是有非常大的改善的潜力。
第四个因素是技术的提升,技术提升我们提到了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企业的高管认为,中国政府对于在科技和技术方面投入还是有很多支持的,这体现在政府本身的重视,由政府主导创新的项目以及相关的税收减免的政策,包括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水平,以及中高级的技术人才产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比较有优势的,这里我们列出了专利性的指标,中国在PCT专利行业现在每年都是以30%的速度上升,现在是占到全球第四名,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太沾沾自喜,因为有两个问题,第一专利的数量并不代表专利的价值,如果你把它打开看,真正的发明性的专利是远远小于实用新型的,相对低附加值的。第二,中国专利分布不平衡,决大专利是少数企业的。最后我们也要提醒大家,我们不能以绝对技术论看待问题,所有的专利必须要联系到创造价值才是有效的专利。
接下去我们看到中国的大部分国际以及国内的企业他们在制造业领域都会注意到中国的制造业很大驱动力都是大市场,而且在过去的五到十年,每年都有将近一亿的人口从农村转到城市,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的进程,极大的刺激了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需求,那么像这样的趋势,它的增速会有所减缓,但是它的基数非常大,这也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制造业本土市场,将是有很大规模,并且高度增长的前提。
我们在问卷的时候,对于企业业主或者是高管也会询问,你们认为制造业当中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我们看到基本上有56%的高管都回答税收成本是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比较,中国我们发现,其实是一个税非常重的国家,它排在全世界税收最重的15%的国家之列,在06年之前,中国有可能是全世界税负最重的国家,没有之一,百分之八十几,近年来它的综合税负已经降到百分之六十几,但仍旧是非常高的,比我们高的国家没有几个。关于这一点,一方面它是一个过去历史上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但是往后看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业蛮大的痛点。
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动荡,贸易壁垒的上升,大部分的以外贸为主的中国企业都会有出口转内销的想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当中,这种想法是非常困难的,此类企业告诉德勤,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适销不对路,在业务模式上,也很难进行非常顺利的转换,在国内不像中国,我们的渠道,我们市场的潜规则,我们市场怎么打交道其实是不一样的,有很多外贸企业在转内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不适应。
我们对于尤其是国际的投资人,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普遍关心的是对中国知识产权环境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从立法的角度来说,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了,知识产权法已经非常好了,比较完善,大家也觉得是到位的,但是在执法的角度,在操作成本上,以及操作的可行性上,给予的保护不足以制造业企业树立足够的信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客户告诉我们,他们的心态非常矛盾,我们想这一点对于不同的行业,带来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对于靠专利,靠知识产权活命的企业来说,像IT企业,这些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而且他们感受到的痛苦是最大的,相对来说,在一些重工业,汽车业来说可能相对好一点,但是毫无疑问,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马拉松,而且是必然的伴随着只要想做产业升级,你必须要拿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性的操作方案,人家才有可能把技术转移到中国。
我们也看了民营企业,我们分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他们面临的痛点到底有何不同,我们注意到,民营企业他们可能更关心企业发展的问题,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他们更关心如何突破机制上的、环境上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我们也问客户,他们感受到最大的挑战有哪些?我们把挑战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是完全可控的,外部更多是讲市场性的,我们注意到,税收问题、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这些是大家认为挑战最大的一些部分。在所有的挑战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成本,对于制造业来说,成本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成本打开,其中的挑战程度有所不同,资源类的成本对企业利润影响是最大的,其中人力成本紧随其后,税费成本排第三,这三大成本可以看成一个企业主管CEO吃不下饭的问题。有些部分比如资源类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解决的,包括提高效率,包括采取合适避险的方式,但是从人力成本和税费成本,对于大量企业来说,是很难找到一个很神奇的办法进行大幅缩减,光凭自己的力量是很难的,他们需要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与产业结构以及政府的相关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们也看了不同的制造业基地的分布,其实有一个蛮有意思的变化,在过去的十年,长三角逐步的替代了珠三角,成为制造业的中心,那么这一点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而其他的主要的产业基地不管是环渤海还是华中,还是西北,基本上没有非常大的起步,在未来的趋势上来看,我们认为长三角仍将是在未来制造业地位将获得进一步加强,这和它的规划,它的布局的完善度,以及配套体系,交通物流等环境是有关的。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可能在其他的经济增长级,包括中西部,包括环渤海等等都会有从增速上来说可能也会上升,摆在华南地区的问题还会继续存在。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一个制造业增长和升级,不得不提到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中国政府发布了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到了七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具体数字就不细讲了,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公开的资料,我们想中国很大的优势在于我们的规划性,我们的规划性是很强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以规划为指导的制造业能有非常大的增长驱动因素,但是我们说老实话,从历史上来看,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比较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会对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我们需要把战略新兴产业做一个比较详细的研究,基于自身的实力和对细分市场的判断出发,避免一窝蜂进行详细分析之后,要有长期坚持的打算,然后才开始投入。新兴产业,每一个产业其实都是在前期来说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所以要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这三个字的帽子戴在上面,投资方需要有非常长的投资视野。
最后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越来越融入到全球的经济体系当中,这里面出现了两个趋势,第一是产业的转移,第二个是资本的利用,其实还有第三个,就是产业和资本的联合,从产业本身来说,制造业的天性就是需要把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或者是价值链的环节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这个是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发生的事情,同时呢,也希望从资本密集的国家引入资本。第二个趋势,其实更有意思,我们看到中国大量的制造业已经开始走出海外,拿我们今天在座的来说,今年四月份的时候,亦庄投资和中航工业集团并购了耐施特,这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它所属的技术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的方向,而对象又是一个比较领先的企业,投资方是谁?是中国比较大的国企集团和当地的政府,也有一些私募基金投资,这样一种组团式的海外的并购,我们相信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潮流。
最后我们想做一个小节,卓越经营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重要的途径。在访谈中提到了非常多的内容,有税收,有并购,有知识产权保护,似乎在许多客户也好,听众也好,脑子里会有一个想法,我只要把这三件事情做对了,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了,制造业就真的可以升级了,真的可以提升了,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制造业的产业能力提升和转移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要以为我只要做对了有限的几件事情,就会让中国在未来短短几年时间做到发达国家二三十年的事情,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任何过分追求突破的行为,往往会带来非常大的代价,企业需要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卓越经营,依靠自身的实力做对这四件事情,第一是基于对市场需求以及客户的洞察力,去搞清楚你应该设计怎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第二,要形成一个核心的优势,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纸面上的技术,纸面上的能力,纸面上的利润,而是要扎扎实实的搞清楚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技术核心能力,最终是要拿数字和利润说话的,不是拿专利说话的。第三,需要明确战略的基础上,通过并购巩固竞争优势,并购是制造业企业实行阶梯式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是手上资金比较充裕的企业,这时候并购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第四,加强企业风险监管,知道什么时候踩刹车,什么时候亮红灯。这些中国的企业有很多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他们并没有栽过非常大的跟头,有许多风险未必是他见过,或者是接受起的,所以需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好的风险管控的机制,这样才能使中国涌现出更多的百年老店,而非昙花一现的慧星式的公司,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罗军:下面有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伯旭演讲。
张伯旭:前面几位嘉宾讲的都非常好,我们要把产业做强,必须要加强企业间,行业间的合作,优化产业税收政策,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我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也不想展开这些大的产业政策问题,而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具体做事的平台,希望新区能成为大家创业的跑道和平台,我的介绍包括下面四各部分,一个是新区概况,二是产业定位,三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四是配套环境和产业政策。
关于新区的概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大兴区2010年进行了行政整合,作为北京高端产业新区,为北京的正南方,总面积是10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万人,全境为平原,在北京整个城市总体规划中新区处在连接一轴,横跨两代,多中心的位置,是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也是北京新的增长级。截至目前,新区已经吸引4400家企业投资,2010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660亿元,占全市比重20.1%,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占全市比重12%,已经成为北京产业发展的热点地区。
第二,关于产业定位于空间布局。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做大北京实体经济,做强首都二产重要任务,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形成四三三发展格局,三个聚焦即聚焦大项目,通过龙头项目带动吸引产业发展,聚焦高科技项目,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科技水平高的企业。聚焦央企产业化项目,积极争取央企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项目落户新区。四大产业即继续巩固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支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航空航天三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和都市产业三大支撑产业,在产业布局上,新区在十二五期间,将以北京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形成一区六环的空间布局,目前规划建设用地62平方公里,已有4000多家企业入住。新区的装备制造业三大类型,即工业母机,重要机电基础件,应用设备。接下来新区将重点发展以通用航空为主的航空装备,以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装备。
四,配套环境产业政策,这个在全国做到了十同一平,道路交通设施,包括通信,非常齐全。还有飞机场建成以后,达到1.2亿人次。第二,市政基础设施,热力、电力等设施,新区规划污水处理厂14坐,目前已建成8坐。另外生态环境建设新区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覆盖率超过了30%,近几年又投资数百亿元,先后实施了35个生态景观工程,还有配套服务建设,开发区一直是为企业服务放在第一位,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通过人性化的环境优化,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来投资上百亿元建设了教育、医疗、体育等等,拥有三级甲等医院,国际学校,二中分校,驻区各职能区享有省级审批权,实施一站式办公,服务效率高,为进一步提高新区企业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促进企业供应链的优化升级,经四部委批准,我们投资八亿元建成了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建了二十万平方米,新区还建有海外学员中心,每年投入一亿元人民币鼓励和保障高层次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在产业政策方面,入住一区六园的企业,全部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的双重优惠政策,同时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开发区还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了自己的土地税收,高管个税,科技扶持,公租房、子女入学等一揽子计划。十二五期间新区将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全力建设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新区工业总产值力争实现8000亿元,形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6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北京开发区的特点就是所有企业全是自有技术,自主品牌,所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目前国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保持今年一到十月份我们的税收增长32%的高增长,实际上这也是表明我们的产业质量和结构经过几年调整和优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另外新区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各位企业家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大家到新区考察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实现互促共赢,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罗军: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把茶歇时间缩短为五分钟,感谢大家的支持。
彭文生:大家早上好,请就坐,我们下一节马上开始。这节讨论的主题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今天我们有几位资深的重量级演讲嘉宾,第一位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李毅中,首先请李部长给我们做精彩的演讲,大家欢迎。
李毅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很高兴能参加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工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的问题,转型升级不仅是全球制造业重新启航的着力点,也是十二五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下面我就围绕这个主题就十二五怎么样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谈一些看法,和大家交流。
新兴战略性产业是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能源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总体上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先导性,它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是成长性,因为它的潜力很大,是未来的效益增长点,发展前景很好,第三是它的辐射性,因为它产业链长,可以带动上游、下游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突破方向,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下面我分几个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中央提出的新的理念,中央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经过一番讨论,业界形成了共识,在去年的五中全会上,明确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目标任务,工业发布了一个决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温总理又作出了相关的部署,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努力下,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家注意,我再多说一句,这七个战略新兴产业是经过一段时间讨论,大家形成的共识,而且这个排序是五中全会决定排序的,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是这样排序的,现在有些排序不是按照规范排序。先说一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们部分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业,比如说3G技术,有三个牌照,一个是TD—CDMA,一个是WCDMA,一个是CDMA2000,我们在09年的1月7号,三张牌照同时发,发了以后就大力促进了产业化,商业化,宽带无线上网已经普及了,下一代互联网开始布局,许多地方出台了物联网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其中江苏、无锡是前年总理去视察时候,当场确定作为全国的试点,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了产品、装备也包括技术管理服务,有些地方组建了节能服务公司,特别是为一些中小企业服务,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LED照明,开展了万盏半导体照明工作,中央财政拿的钱,发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指导意见等等,去年我国LED封装产值达到了250亿元,新能源产业在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地方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全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设备的容量达到了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了4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在太阳能方面,我们是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达到了47.8%,大量出口,尤其是在欧洲,成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我们的核电发展也很快,日本核泄露出现以后,我们再次慎重的研究了已经批复的项目,但是核电作为一个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还是要积极有序的发展。我国生物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生物医药,新产品快速发展,去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三千亿元,高端设备的自主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竞争力初步显现,去年我国高端智能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速铁路装备产值超过了六千亿元,高速铁路出了事故,产值受到一些影响,但是肯定要发展,因为我们国家铁路运输能力需求量很大。高端设备制造业产值占了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10%,近日特别是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十分成功。新材料方面,我们的有机硅单体,有机氟材料都是世界第一。其中永磁材料占了世界的80%,碳纤维我们研发已经取得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鼓励性政策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私人购买电动车,一辆中央财政补贴六万块钱,上海还加了十万,这个力度多大?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报国务院。
第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的新兴产业,在发展模式、技术创新、配套机制方面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在规划、标准、政策方面还有不少缺陷,具体的说,第一,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缺乏必须的前瞻性的基础储备,特别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电动车现在很热,几乎是每个省都搞,我们企业很积极,我前两年陪总理,陪张德江副总理看了不少汽车制造厂,电动车的难点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其中电池毛病更加突出,因为大家都搞,力量分散,水平不高,电池有个能量密度,现在我们的水平是一公斤电池它的能量是一百瓦时,0.1千瓦时,我们现在电动车的水平,充一次电只能跑一百五十公里,一百五十公里可能北京还没出呢就得第二次充电,现在就是这个水平。跑一百五十公里要消耗多少电能呢?消耗二十度电,二十千瓦时,每公斤电池的能量是100瓦时,0.1千瓦时,一除要二百公斤的电池放在车上,一个小车要加二百公斤的电池,跑一百五十公里就要充电,充一次电得七八个小时,人说可以快一点,快一点电池寿命就要下降,所以电池技术不过关,制约了商业化,目前都在分散的攻关,应该组织行业技术攻关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多晶硅技术生产的太阳能,我们只有16%转化成电能,而日本的技术,它的转化率可以达到20.7%,像这些我们就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第二个问题,是体制机制有待理顺,当前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分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财政、税收、金融、产权保护、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使用还有一系列的制度性的缺陷,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生物医药的审批,风电和太阳能怎么上网,因为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波动很大的,没有风就没有电,电网要改造,要从智慧电网,上网电价要调整,政府要给补贴,政策也在制定之中,三网融合的推进和互联网的融合。部分领域无序发展,有待于统筹规划,目前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是也存在雷同现象,我们做了调查,全国有28个省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现在云计算,物联网,可能连概念都搞不清楚,开始也是难以避免的。80%以上的城市,包括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超过90%的地区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更为普遍,每个省可能除了西藏没有,都要搞。这样一哄而起,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这个要走弯路的,我们已经走过很多这样的弯路。第四是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和投资融资体制的支持政策还不完备,目前不少新兴产业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示范推广机制,当然这个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标准才能发展这不现实,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制定,使大家有规范,有标准,有市场准入门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大量政策投入。
第三我说一下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的基础,新兴产业给传统产业注入了生机,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注重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首先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传统产业作为基础性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基本资料的提供者,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以发展新兴产业,绝不能离开传统产业另搞一套。比如你搞新材料,离不开钢铁,离不开有色,离不开石化。你搞生物,离不开制药工业,你搞新能源汽车,你能离开现在的汽车制造业吗?离不开。你搞新能源,离不开现在的能源工业,你搞高端设备制造,离不开我们制造业,所以它绝不是两张皮。
第二是培育新兴产业,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是提升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追要内容。上一节许多专家都发表了他们的观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我想讲新能源,我们国家的能源现在的构成,煤占70%,石油天然气占22%多一点,剩下非化石能源,我们所谓新能源,包括水电,包括核电,包括风电,包括太阳能,包括各种生物电,只占8.3%,规划到2015年,我们十二五,也就是11.4,规划到2020年,15%,也就是到2020年,还有85%还是依靠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庆,你不可能像法国80%是核电,这不可能,也不可能像日本,1/3是核电,这是我们国家的特点,因此不能放松对化石能源的和乐开发和科学利用。
比如我们现在石油工业,应该说水平很高,但是根据我们的地质条件,我们的油田回采率,采收率35%,用了很多办法,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在40%以上,煤炭的回采率,大煤矿60%,70%,小煤矿15%,咬一口就走,然后85%就埋到地下了,这是资源的浪费,所以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要注重传统能源,化石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再如电动车,现在报规划,加快发展,首先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攻关把它攻下来,然后产业化,商业化,规划到2015年,当年的产量25万量,但是当年汽车的总产量是2500万辆,1%,当然我们对电动车这样缓慢的发展,还得加劲,但是还得注重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我举个例子,现在生产的新的乘用车,百公里耗油8.1升,欧洲是6.6升,日本是5.9升,你看差多少,潜力多大?一年要烧掉两亿吨汽柴油,所以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传统能源的合理使用绝对不能放掉。
第三,利用新兴产业成果,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要高度重视新型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信息技术覆盖面很广,渗透率很强,从一个微观产品来说,只要把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里面,它马上升值。所以信息技术对于提高传统产业非常迅速,我们现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不够,要在渗透、结合、集成各个方面加快共性,关键,配套技术的开发,提高现代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现在我们统计一个数据,研发设计用电子信息技术达到了62%,生产性,制造性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生产是52%,在十二五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我说一下,积极有序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建议。第一,必须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新兴产业的灵魂和新技术,只有技术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以覆盖电子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医药及国防科技与装备这五个方面十六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加快科技创业成果的转化,催生新兴产业,其次必须统筹各方力量集中攻关行业的共性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再就是在推进原始创新的同时,要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成果,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尤其要注重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应用和市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我就讲3G手机,08年奥运会的时候,当时推动一下3G手机,还有两个多月工信部组织了3G手机电视突击出来,无偿赠送给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和运动员,后来一统计开机率42%,人家不愿意用,为什么?用手机打电话掉话,接不通,还有一天得冲两次电,白给人家都不愿意用。到现在为止3G手机的款式已经几百种,所以商业化,工程化一定要推动。第二,必须注重市场主导和政府引领作用相结合,要立足与市场需求,发挥市场配置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注重政府的推动引领作用,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个是要从战略目标投入布局措施等方面做好规划。二是要从技术质量、能耗、物耗、环保加快标准制定,三是要从投资、财税、信贷、产业等方面加强政策的支持,刚才说到还要一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三网融合,互联网,电力,资源性产品的税制改革,包括我说的低空的开放,都要深化改革,这都是政府要推动的。第三,必须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市场环境,因为在初期,新兴产业它要产品和服务提供到社会,它刚出来的产品成本很高,另外也没有销售渠道,这就需要在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我们要发展科技、商贸、金融服务,构筑新兴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和渠道,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形成更完善的物流系统支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提供新兴产品的附加值,扩大软件技术应用,提升新兴产业水平,耽误大家的时间,讲这些意见,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彭文生:下面我们还有三位演讲嘉宾,现在时间已经是12:10分了,下面三位演讲嘉宾,我建议大家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首先请日本AGC常务执行董事兼中国区总裁神谷雅行先生做演讲,谢谢。
神谷雅行:大家早上好,我的名字叫做神谷雅行,来自日本的AGC,首先我想对于日本发生的地震,你们给予我们非常大的帮助,就像大家讲到的,它引起了很强烈的海啸,同时我们日本的人民感到非常震惊,损坏也是巨大的,我想告诉大家,在这样如此痛苦的条件下,我们日本人民是以非常平静的态度应对这个挑战,人们现在也载帮助曾经受到灾难的人们,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了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尊重,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今天我想说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是个老公司了,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在建筑行业,一些传统行业里边,也有一些显示屏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应用。我们的销售额达到了170亿美元,我们在全球运营的范围,我们有全球五万名员工,我们是个全球化的公司,我们总部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不是在东京。我们做的业务来讲,我们是世界领先的公司,特别是汽车玻璃。我们同时也做LCD显示屏产品。
这是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分布,我们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快,我们在中国有二十个项目,中国的人数是超过五千人的,最近我们在昆山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是显示屏的玻璃,我们也在深圳建另外一个厂。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谈论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业,事实上这并不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在建筑领域一些传统的产品,它们增长的非常快,我要简要跟大家讲一下快速发展的在显示屏行业当中的变革。
在新形的国家当中,我们用不同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所有国家都在做的一件事情。玻璃在很多行业里都有了使用,iPad的触摸屏,我非常高兴苹果喜欢这种玻璃,你知道他们多少片玻璃?他们要用两片玻璃,还有一片非常非常非常薄,0.01厘米厚度的玻璃,这个玻璃是完全击不碎的,我们很高兴,我们也在这方面进行发展,我们也生产出了这种玻璃迎合苹果带来的行业变革。对于传统玻璃的市场,我在比利时生活了五年,我们一直在试着研究,在全球的基础之上研究市场,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简要的来说,市场是在增长的,GDP是以三到四的比例增长。特别是在这种新兴经济体当中,要想进一步研究,我们用人均消费和玻璃消费指数来看一下,就能够有这样一个分析,就是说在西欧,中欧,在东欧,也就是俄罗斯,你看人均的使用量,东欧已经是到了比较成熟的层面上了,在中欧的需求,西欧紧随其后,东欧也是同样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这些区域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市场,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会出现新的需求,我们在印度投资了很多,我们现在也在其他地方进行了投资,这都是因为我们有未来的把握。
我们看一下绿色这条线,你会很清晰的发现,现代代替传统的发展有多么快,但是代替的速度是让人觉得很感叹的。我们看一下变化,我们有十个厂在全球,特别是在东南亚,在很短时间之内我们停止了生产,我们又开始了LED的生产工程,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速度是很快的,我只能讲一些主要的东西跟大家分享,比如说这是新兴国家它的变革,它的技术,它的科技,问题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掌握他们?这就是我们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动物如果不能在环境当中适应就将死区,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是取决于人类的,谢谢大家。
彭文生:下面有请荷兰皇家帝斯曼纤维中间体集团总裁Dr.Ed Sheu先生,大家欢迎。
Dr.Ed Sheu: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容幸能够参加这个研讨会,我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希望不超过十五分钟,跟各位报告一下DSM的经历,如何从煤化公司进入大石化裂解,再从石化裂解转到生命科学。DSM2010年总的营业额是8.2bn,我们非常重视的是我们一直是在一个叫比较全球各个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指数,我们在8.10年跟2011年,连续两年都是世界第一,公司简单来讲分为四大区块,我个人是负责聚合物区块的总裁。DSM原来是挖煤出身的,三十年代开始做化学产品,接着又试着去利用这个,就走到了石化产品,所以七十年代就开始更专注的做油化工,主要是进入到石化行业,因为从七十年代初期北海发现了气田就在荷兰外面,气田大量开发,荷兰政府就把天然气引进来,成为全荷兰能源最主要的来源,所以煤就被淘汰掉了。可是从八十年代,又开始进军到材料,在89年的时候,成为民企,正式在荷兰市场上上市,在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到生物科学,并购了两家生物科学公司,这是DSM第一次进入到生命科学这方面。
转型的步骤你可以看到,从02年的煤到肥料到石化到材料,一直到生命科学,这些不是说到了一个阶段以后前面就不用了,而相反的,转型的成功是因为前面这些专长能够继续保持下去,才是你转型成功的基础。这是我们公司过去用的四个LOGO,这个LOGO每个时间段,第一个LOGO纯粹是以煤矿为主的,第二个是大众化学品,因为有个苯环,这是最典型的石化公司,再进入到把苯环拿掉,不受限制的,到最新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LOGO,是今年初我们才正式退出来。
这个跟大家稍微简单的谈一下,转型的驱动力在哪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外界的环境跟内在的本身想要走的方向,先谈一下外在的环境,在90年代后期,DSM拥有超过120万吨乙烯裂解,在欧洲是第二大乙烯裂解工厂。DSM的竞争实力在哪?虽然有欧洲第二大的乙烯裂解,可是每个乙烯裂解的投入都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初很不利的情况就是能否持续的投资,维持领先的地位,第二个,你产品的出路在哪,市场在欧洲的成长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很多生命科学公司开始生成,在九十年代后,出现了很多纯粹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公司,然后这是两个外在因素,你理想的公司在哪个范围内最有竞争力,DSM认为,我们定位在每年销售额是50亿到150亿欧元之间。
这是我们一个转型的情况,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维他命生产公司,最上面这块儿石油化工产品跟基础化学,现在到了2010年已经基本没有了。我们用这个证明我们的转型是成功的,这张很有意思的图,这张是阿姆斯特丹股票的指数,蓝色的是我们分析的指数,黄色的是阿姆斯特丹整个市场的指数,从90年初一直到去年的年初,没有转型之前可以看出来,我们公司指数一直都是落后的,可是在08年以后,远远比阿姆斯特丹平均指数要好。
现在要继续往前走,我们注重全球变化,第二个就是气侯与能源,第三个我们关注健康与安全,这里面还有很多事情,这是三个我们决定未来五年要做的事,基于这五点,我们又定出了2015年战略,这张图全部表示出来,全球的整个重心的移转,气侯永远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个人上来讲,健康与保健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关注四个领域,在高增长的经济体,二十个国家发展,我们关注与创新,能持续保持5%的投资研发跟创新,可持续发展,然后我们现在因为公司财务非常好,所以我们去并购跟合作。
最后我想讲一下,商场上不可能有一个东西一直做,可能是做的同一个东西,可是你必须不停的往上走,必须不停的改进。第二个,就是我们不认为最大的就可以活下去,也不是最强壮的就可以活下去,就是适者生存,谢谢大家。
彭文生:下面有请中国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蒋锡培先生发言。
蒋锡培: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挑战,也面临着有很好的机遇跟优势,我觉得现在的挑战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金融资本市场,经济动荡不已,对制造业造成影响,这个应该好理解。第二个就是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布局缺乏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我们国家战略规划,行业规划说规划没有规划。第三个,就是国家的税率、利率、费率缺乏全球竞争力,导致很多制造企业难以为继。第四个挑战是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乏力。第五是重价不重质量,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危害,这是非常可怕的。第六个挑战是中国的大多数制造企业缺少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很难参与全球竞争。具有优势的有哪些呢?我觉得现在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他们在走下坡路,他们在走下坡路,我们在走上坡路,至于说哪一天交汇,我们可以超过他们,这个还是可以看到的。
再一个要坚定行业不动摇,第二个,要坚持质量品牌不动摇,未来世界一定是讲质量,讲品牌的,第三个方面,坚持技术突破不动摇。第四方面,就是要坚持重视营销,商业模式的改变不动摇。第五个就是要坚持情治、理治、法治的管理不动摇。第六个是坚持人才为先不动摇,现在远东的所有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是广受业界和社会认可。第七个,坚持诚信守法不动摇,做企业到后来,不能突破这个底线,因为圈子很小,如果你失信一次,特别是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你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另外你要违反法律,那个时候可能一切前功尽弃,所以不能迷失方向,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能够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得制造业企业生态越来越好,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国家的竞争力才能更强,才能对未来的世界更精彩多做贡献,谢谢大家。
彭文生:今天一节就到此为止,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11月20日上午)
罗军:各位嘉宾,今天上午第一节会议开始,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对话嘉宾上台。关于高端制造业这个话题,目前是最热门的,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和所有的工业城市大家都把高端制造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来理解高端的装备制造,首先有请来自工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张相木司长,为我们解读一下十二五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思路,有请张司长。
张相木:这个话题比较大,实际上高端装备制造和传统的装备制造也不是那么严格的界限,如果一定把它理解成高端的话,概念也是相对的,动态的,我想先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提出来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简单的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个是从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高速的发展,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确实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产业规模现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从产业体系的建设来讲,应该讲比较完善了。从发展本身来看,在总量、品种,在国际上已经占到相当份额的时候,我们下一步到底路该怎么走,这是一个。第二个,长时期的高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第三方面,任何一个产业它是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发展以后应该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我们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这个在世界上已经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下一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再把产量、规模作为追求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从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从国际上来说,,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他们重视实体经济把很大注意力放在了制造业,而且是放在高端制造业,个讲他们的工作和科技的基础比我们还要好一些。所以这给我们进一步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一些挑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过中国改革开放,走国际合资合作的路,在常规的制造业发展上,他们的成本比我们还要低。所以有人讲,叫做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在高端的峰顶和在低端的挤压双重的压力,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在十五期间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一些主要的特征,工业要转型升级,各行业都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淘汰落后的产能,要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等等,所以行业的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常规的装备,我们提供给这些用户基本上可能都属于逐步淘汰的内容,所以我们市场还要发生变化。另外高端装备制造它本身高端有一大块可能对于传统装备它还有替代性,所以我们如果还是沿着原来的路,不管从自身还是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来看,都会走不下去,所以高端装备制造是代表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无论是转移升级也好,还是国家提倡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实是代表着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罗军:我们知道高端制造是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是个相对的过程,不同的时期,高端制造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是不一样的,同时高端制造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下面我们有请郭总,你怎么理解高端制造?
郭总:刚才张司长讲的非常清楚,对整个国际国内形势下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现状,是我们现在工作的方向。非常清醒的是高端制造业肯定是代表着国家今后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信心和勇气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所谓的危机,其实是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机遇,是促进我们深化改革,促进我们产业结构进一步的调整,所以对制造业来说,肯定也是怎么样在这么一个时间段练好内功,把自己的产业结构做的更好。
我是来自上海振华重工,全球市场占有率我们是超过75%,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做的这么好?也是利用这么一个机遇,产品本身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品,原来做港口机械,也是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做,后来因为是劳动力成本问题,他们无法和我们竞争。只要我们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保持技术世界的领先性的话,再结合优势,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的,这是一个方向,我觉得这个也是很多国内制造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今天我们发展海洋工程,发展海洋新的业务,今天在海工,在新的领域也是集中我们的优势在做,我先讲这些。
罗军:你觉得高端制造最大的障碍在哪里?
():怎么定位高端装备?有工艺、有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也不行,我认为走这个路,光靠自己自主研发,你走高端,我也走高端,大家都高端了,是不是这个高端定位你认为这么解释?
张相木:真正的高端边界怎么界定,一个是相对于动态的,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讲,高端装备一定是在技术层次上是属于高级层次,在产业链上是处于高端,在价值链上处于中心的环节,就是从大的概念上这叫高端装备。至于怎么发展高端,可能各个企业、各个集团可能走的路不尽相同,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说,它的主要途径,首先我们是要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或者说我们主要的要靠创新驱动,这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具体的就是说我们希望根本的目标是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技术的来源倒不一定是说一定要从零开始,因为我们是后发展国家,那就要发挥后发优势,不会从零开始。
罗军:高端制造业我的理解,所谓高端制造是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它的最核心支撑应该是高技术,技术就涉及到人才,我们讲高端制造,简单的表述就是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它的核心部分,它后面一定是有技术,如果没有技术的制造不能称为高端制造。最近有一个提法叫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随着IBM的智慧地球提出来,大家在前边都加一个智慧,智慧制造你们几位是怎么理解的?还是张司长先谈一下,智能制造是一码事还是两码事?
张相木:实际上有一种说法制造业或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历过好几个阶段,原来由于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进入到机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后来经历过电器一代,现在中国正在数字一代,实际上下一个层次才叫智能一代。高端装备制造不等于是智能制造,可以说智能制造装备属于高吨装备的一部分,或者是具有前瞻性的一部分。应该讲,我们现在数控装备、智能装备是有一定关联的,数控装备实际上对于它的制造过程可以用数字技术来进行控制的,但是大部分它是预先设置的,智能制造装备是把整个过程搞成一个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多一些环节,它可以感知,可以进行分析、判断、自主作出决策,然后执行。所以智能制造装备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当中,也是属于最新发展的领域,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不可能是一步一步来走,否则你永远都跟在后面,所以从提高发展起点的角度,而且我们有些领域也走在了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我们有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同时智能制造装备它跟原来的装备是有继承性的,通过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可以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想我们的理解是这样的。
罗军:智能制造与高端制造有相似的地方,但它又不是用一个名词把这两个都能带进去。按我的理解,智能制造就是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深度渗透和融合,郭总你怎么理解?
郭总:现在大家很多在说制造业,其实要做“智”造业,智能制造是一个比较高端的领域,比较新兴的方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智能是其中一个方向。昨天下午第二个话题,昨天很多人都提到技术上相对的落后,整个产品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东西都是进口的,但是这是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船厂也好,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在项目、管理,在生产管理,整个都是落后的。所以说其实我们所谓讲的高端制造业的话,是全方位的发展进步,科学的进步,管理的进步,所以本身智能化是做一个技术上的要求,带来了一个方向。
():从自动化,国内制造业很大一部分也是走到国际的前边,现在要求产业整体创新,如何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三年能完成十年的事才能真正走高端企业。如何用适合国内设备的价格,三一重工就提出不走价格战,走品牌战,不走价格战,我认为企业要发展,就是从自动化往下再走一下。
张相木: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的区别,首先是高端装备的范围要比智能装备要宽泛,智能装备我们所说的高端装备并不是所有装备都要智能化,最简单,高端齿轮、高端轴承,它不需要智能的,如果再比喻,拿车来做比较的话,智能装备相当于赛车,F1那种车,比如数控装备相当于我们的乘用车,其他的高端装备可能相当于我们的商用车,它是各种不同的范围,不同类型,我们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高端装备肯定是,但是它不是高端装备的全部。
郭总:张司长我再说两句,其实高端制造里边智能化,我觉得还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产品本身的产品,第二个是高端智能化。我们现在发展叫全自动化码头,我们在欧洲的项目,这个码头是没有人作业的,晚上去看灯全部关着,但是码头全部在动,人家说像鬼城一样,现在国内也在发展,这是自动化的方向。但是其实我们很多讲的生产过程智能化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说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是你单个劳动力是比欧洲便宜,但是你需要的人会比人家多很多,你的工艺流程,生产没有达到智能化生产方式,效率是很低的,所以最终的综合成本甚至比人家高都有可能。现在大家说为什么在欧洲做价格也不高?其实它的生产过程这些智能化程度要高很多,这也是每个企业被他们促动发展的这块儿。
罗军:刚才几位就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关系、特点做了简单的分析,我想今天上午我们多来一些互动性的,在座的各位,你们也可以就高端制造的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言。
提问:主持人跟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听了大家的分享,我这里有一个我个人的建议,就是说智能制造是高端制造的其一,但并不是全部,除此之外,在高端制造里边,除了包揽软件,人才,技术方面,我想加上市场,所谓天时地利还要人和,就是市场的接受度,我想请各位嘉宾也可以分享一下,就是说把市场也加上去,谢谢。
罗军:还有提问的吗?
提问:尊敬的张司长及台上的各位嘉宾早上好,我是来自山东省滕州市的,我叫张磊,滕州市作为中小机床产业集群产业链比较完善,基础雄厚,极具优势,比较突出,我想请教张司长,我国下一步发展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及国家有关的扶持政策。第二个问题,我们滕州市作为中小机床产业集群比较突出的地方,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以及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张相木:我就不详细回答了,因为国家对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视,咱们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当中明确了有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就是一个,从08年启动,这三年来的时间,咱们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记得一个是上海的工博会,还有行业的机床展,这几年取得的成果都展出了,不仅是在国内,在行业内,就是在国际上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今后的发展,专项做了一个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于各种功能,各种形式机床的发展都明确了方向,其中你讲到数控中小的,高精度的机床,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很多数控机床的领域,在精度上,我们国家绝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但是我们在可靠性,在功能部件,在这些方面是我们将来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其中下一步突出的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数控系统,第二个就是功能部件,这是我们重点要突破的。这里头我顺带说一下,对于有一些数控化程度非常高的,有的也把它解释程智能化,实际上真正的智能化它一定要有感知的能力,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我们大部分数字控制技术比较高的,我们还是把它叫做数控。
罗军:张司长,据一些媒体报道,十二五期间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专项资金是三百亿,又说一千亿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究竟有没有这个事儿,有是多少?是怎么扶持和鼓励产业发展?请张司长核实一下。
张相木: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我试着说一下。刚才马来西亚这位朋友说的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其他产业一样,首先是靠市场,然后也推进发展,也是主要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一个前提。另外一个方面,确实我们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列入到国家现阶段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什么?简单说,对于你这个领域,发展具有战略性,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这个产业到现在并没有完全形成,它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或者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就像我们发展科技重大专项一样,国家财政、中央财政包括一些地方的财政,也拿出一些资金,来培育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国家也有一些政策,所以这个产业发展,要多少钱,这说不清楚。如果我们用十年为限,我这个行业自身要投入的恐怕几千亿,上万亿都不止。政府主要还是在竞争前给予支持,或者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能有多大,大家都可以想象。实际上真正发展能够形成产业,这绝对不是国家拿钱就能搞出来的,企业肯定是主体。
罗军:谢谢张司长,也谢谢几位嘉宾,下一个环节由四位嘉宾做一个从不同的角度,他们会提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想法,包括他们的思想做法。第一位是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徐子瑛女士,第二位是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科技工业创新参赞Giuseppe Rao先生,第三位是第一汽车集团模具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锋先生,第四位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史玉升先生。下面有请徐总演讲。
徐子瑛:尊敬的张司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上海电气作为一家以能源和工业装备为主的企业集团,过去五年我们也是顺应市场快速成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05年的销售收入是475亿元,到去年年底是827亿元,如果说展望未来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们感到有三个趋势将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第一个是全球化的趋势,第二个是城市化的趋势,第三个是低碳化的趋势,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装备界已经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第二个是城市化的趋势,中国现在每年有1%的人口从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就为城市化的发展当中孕育了建筑、能源、工业、电力等一系列产业的需求,包括水资源,所以这个趋势将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市场保证。第三个趋势我们认为是低碳化趋势,随着城市化发展,随着低碳革命发展,绿色和低碳将成为未来装备制造业非常重要的趋势。
从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来看,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但是我们也清醒意识到,高端趋势仍然是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拿电力装备角度来看,应该说电力装备应该是我们总体系统建设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行业,但是在一些设计技术,核心部件,核电的控制系统关键领域,我们依然缺乏自主的能力,应该说高端缺失在每个行业依然是我们发展的瓶颈。
前一段时间我和国外的一位企业家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谈到美国的再制造,我问他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说从国外的角度看中国,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每年以8%的速度在递增,中国的汇率以每年约3%的速度在递增,也就是说每年有11%左右对国外在中国制造的角度来讲,它的成本在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高端制造回流就有足够的价值所在。我们现在整个高端受挤压,低端成本竞争力缺失,确实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如果从全球来看,无论是日本、美国、德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都无不遵循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和制造作为理念,推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运用高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业,保持产业发展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推进高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应该说正在革命性的变化。
在高端制造业的领域当中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业装备也备受关注。在能源领域,我们注重设备能源转化效率,同时也积极的培育新能源的发展,从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来看,中国70%的电力是通过煤电发展的。从中国发电能力来看,上海电气从建国之初就发展,我们国家是一个煤电为主的国家,所以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也非常大,所以依靠技术进步,哪怕只提高一个点的能源转化效率,也将带来非常客观的效益。上海电气通过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具备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制造能力,已成为全球最大火电设备供应商。我们上海电气在不断推进火电设备的同时,也积极的推进火电的EPC(工程总承包)工程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已经占到了火电业务的1/3左右,超过一百亿元。当前我国输电设备正在向大容量、高电压、智能化、组合化发展,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输配电的发展设备当中,长距离,大容量的输配需要,需要特高压技术,过去需要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所以上海电气也在进行积极布局。
第三个加快发展的就是核电产业,在过去五年终上海电气在核电领域投资超过60亿元,今年三月,日本的福岛核事件对全球核电发展都带来了影响,但是我们感觉到,随着对全球未来能源以及电力需求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生活改善的需求发展,电力需求也将进一步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短期内核电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核能仍然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能源来源。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在内部进一步加大对核电质保体系,制造工艺技术,全方位安全建设,这是核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积极的跟踪全球下一代的核电技术,进一步为核能未来的发展做储备。
电梯产业是上海电气工业装备中非常重要的产业,这个是我们和日本三菱合作的公司,经过25年发展,为股东双方带来的回报已经超过四十余倍,中国现在每六台电梯当中有一台面上海三菱制造的,当前我们也积极的以智能化的技术推进电梯产业发展,譬如我们开发和应用了能量回馈技术。空调压缩机产业,全世界每七台有一台是海力的产品,我们积极加入国际的机组联盟,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不断推进技术的产品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自主开发了零排放高节能热泵热水器。
刚才我听了三位嘉宾发言,非常受启发,中国作为装备制造业大国,在我们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依然认为,有几个方面瓶颈制约着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个是作为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原创,以及前沿的未来技术的布局,应该说不足,是成为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当中非常大的瓶颈,无论是从哪个行业来看,到翻开这些行业的话,有相当多的产业核心技术,我们与国际一流的技术相比,我们仍然有十年以上的差距,这个是非常现实的,不仅仅是当代技术,就是面向未来技术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企业在前瞻性投入上储备还是不够的,这个对未来可持续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第二方面,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感觉到在装备制造业当中,有两类产业是我们国家总体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一个就是自动化的行业,第二个是高端的医疗器械。应该说从自动化行业来讲,无论是装备的智能化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其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信息产业制造大国,所以无论手机也好,电视也好,类似的信息终端产业,很多部分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能,但是我们仍然感觉到,我们在自动化产业当中是非常的不足,虽然在上海地区现在也是全球重要的芯片制造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软件开发基地,我们看看火电,核电,大规模核心控制系统,高档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的核心数控产品,在这些领域,依然是我们非常薄弱的,所以我们要发展智能装备,自动化产业如何培育和发展,应该是我们每个企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曾经看过西门子的财务报表,它有一块就是自动化产业,这块儿占到了西门子22%的销售收入,但是为西门子贡献了40%的利润,由于工业装备自动化产业,它对人更加依赖,所以这种产业我觉得在发达国家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这块儿的话有赖于我们国家未来在整个这些领域长期的可持续投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中国也是庞大的医疗市场需求大国,但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如果我们走进中国好一些的医院,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第三个比较大的差距,就是在基础件,在材料领域,你细细把它打开看,我们在高端的材料方面依然是非常的薄弱的,所以无论讲高端的轴承,高端的密封件,本身对橡胶的配方,对高端的复合材料,我们都还是有很大的不足,这些产业的话应该说制约了整个装备制造业进一步的发展,应该说这既是我们的差距,也是我们未来的机遇和所在,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围绕装备制造业,必须有劳动力的配合,这块儿也是对我们国家非常需要着力培育和扶持的领域。
在发展现有产业的同时,上海电气在积极的培育一些新的业务的发展,我们也把自动化和节能产业作为上海电气要加快培育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早期,不会以盈利作为目标,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发展,随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感觉到自动化是软肋,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来讲,集成电路也始终是我们的不足,是不是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发展,上海电气致力于在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我们今年专门组建了一个自动化事业部,虽然刚刚起步,我们还很小,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未来的需要所在,所以我们正在积极的进行投入和研发,为未来的发展培育。
我们自动化也不是完全从零起步,我们也有一些自动化企业,我们与同类的企业比,我们在产业规模上都有比较大的差距,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发展,国内制造型产业都把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功能作为重要的方向,所以如果我们有机会观察一下国内同行,都会发觉这个行业在快速成长。另外我们在积极培育的就是节能产业,在过去的五年,十二五中国的单位GDP的能耗是下降20%,在未来的五年,将下降16%,如果说过去的五年,我们更多是通过淘汰历史和高能耗产业,这个终归是有限的,未来方向在哪里?我们认为技术节能将是重要的方向也是重要的产业机会,所以我们最近主要是致力于一个在建筑节能领域,一个是工业节能领域。我们本身是工业制造企业,所以我们把工厂拿出来进行节能改造,我们取得行业经验以后,要做工厂节能,并不仅仅是工业化技术,更重要是要对流程进行充分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好工业节能,所以我们首先把上海电气上属的上海重型机械厂,这是1961年就制造出万吨水压机的企业,我们把这个企业拿出来,与此同时,由于行业的特征,它本身属于一个冶金行业,所以能耗非常高,我们把这个企业拿出来,对它的工艺,对它的耗气,耗电进行能言审计和检测,如果说这个项目按计划我们是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基本可以完成,取得经验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对同类进行推广,也为行业的节能提供贡献,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在建筑能源领域的节能,中国的建筑绝大部分从世界的眼光来看还是属于高能耗的建筑,随着我们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是三大节能领域,国际很多公司在这个领域也有非常成熟的经验,我们也与国外的一些企业进行连锁合作,共同为中国的建筑节能作出积极的努力,也带动和培育产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上海电气作为一家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我们正积极的致力于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绿色制造作出积极的努力,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通过今天这样会议的形式,与国内外著名的企业,研究机构进一步合作,深化在高端制造业里面技术和产业的沟通和交流,在此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上海电气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罗军:下面有请Giuseppe Rao先生介绍一下意大利的有关情况。
Giuseppe Rao: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大家,感谢亚洲制造业协会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参加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意大利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在一百多年以前,技术就已经开始有显著的发展了。看一下这个飞机,我们的公司叫做阿里安,这个公司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完成这个讲话。创新是通过经验形成的,更多是要满足客户的程度,我们通过经验,通过市场获得这个经验,两者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方式,什么是意大利的方式呢?意大利的方式就是我们会以下面这几点结合,创造力、想象力、艺术。意大利方式是源于乐事背景,将科学、美学和技术进行融合。
我们看一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一个很好的离证,意大利的方法作为制造业来说,我们也有智能发展的需求,智能需要的是,比如说我们有这种全面的服务方式,灵活性,高端的技术,安全、健康、经济的运行状况,同时我们也注重节约环境,能源核材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讲的太多,我们想一下航空发动机市场的挑战,市场的机遇,我想讲一下灵活性,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性化,我们在工业生产的部门当中,我们的生产商必须能够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来允许终端的客户避免因生产工具限制而放弃?要在每个细节当中给予人性化的设计,同时我们要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更改来达到最后的生产结构,我们要重新的改造,对这个产品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意大利就在设计和建造当中,获得了学问,也吸取了经验,我想讲一下,就是柔性智能的制造系统,在汽车制造业当中,航空发动机也在这个里面提高了柔性,提高了产品多样性,我们也讲到了,比如说监督的系统、设备,在通过网络的数据流,系统合并内外的数据流,支持真正的分布工作环境,以及反馈的经验,我们讲一下测量的系统,通过合并自动化的电池,通过信号和算法的计算机控制,将决定流量。
接下来,参数的控制,实时参数的控制,在数据的控制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的对于实时控制的程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来达到实时控制的能力。我们也由此可以了解到,对于样品带来什么样的损害,并且把这个损害降到最低。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一个高精度的金属的机械,它可以通过金属加工机,它应该有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应该能够在设备安装的过程中,解决很多的问题。接下来就讲到高端的技术,高端的技术应该有这样的特征,它应该有很多因素的综合,比如说具体的技术应该应用于金属、木材、玻璃、纺织品、陶瓷,可行的要素比如说可以在机电、材料、物理、信息技术、零部件等等,让高端机械服务以及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各个终端用户的可能需求。
我要讲环境、能源以及材料的节约,我们认为人类自身的尊敬等同于对环境和能源,我们要减少危险物质的使用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我们要降低加工处理中的能源消耗强度,我们还要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效率节约制造方面。
接下来我要讲电子制造,在Avio也是着重发展的方面,它是熔化粉末的技术,它用3D的模型资料,一层一层将其构筑成型,来代替原来的减色的制造法,电子制造使用添加制造工序,这种工序将会把粉末熔化,然后直到模型完成,再用3D的模型资料一层一层的构筑成型,它就可以能够用复杂的几何法,或者精工制造零件,花的时间也很少,费用也很低,就可以用CAD的技术生产出来。
它的主要的优势是非常干净,非常清洁,而且效率很高,产出量很大,它的水平,它的自由模式,对于一些难加工的材料,或者复杂的几何图形的制作,微型结构以及渐变热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市场的时间,减少了废弃物以及能源的消耗。这个应用范围,我们有全方位的服务,接下来我们讲安全,健康,以及在整个运营过程当中的这几个部分。工业我们要非常注重这些环节,因为这些机械的运作,不会对工人造成身体的伤害,这样他们的效率也会提高,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东西,来保护我们的工人。
来源:网易财经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