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光伏业一年间冰火急转:洗牌之“狼”真来了

《职业经理人周刊》
     从疯狂到恐慌 
  过去的大半年,对于周建明的浙江明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牵动公司敏感神经的,正是其主打产品——太阳能单晶硅片价格的一路下跌。据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国产硅片价格下跌幅度高达52%。
  “8月份还能勉强维持生产,进入9月后,市场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现在几乎一天一个价,我们都已经麻木了。”周建明告诉专程赶来浙江调研的中国证券报记者,企业已停工近半月,他每天都要接打不下20个电话,内容都是身边做硅片生意的同行互相通报最新报价。
  硅片价格的下跌还只是光伏行业面临问题的一小部分,事实上,国内光伏全产业链的各环节今年以来都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情况,其中,多晶硅下跌了约45%,组件下跌了53%,电池片下跌了42%。导致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除众所周知的依存度达90%以上的国外市场需求急速下滑因素之外,更在于近年来整个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盲目扩张生产规模,从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进而引发整个光伏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记者,2009年浙江全省光伏企业产能总和在2GW,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到8GW,不到两年时间翻两番。而据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预计,2011年整个国内市场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将达35GW,而今年全球的市场需求仅为20GW。
  “去年市场好的时候,硅片日销售收入最高可达50万元,钱太好赚了,所以大家都不停地上新生产线,搏命这个市场。”周建明说,他经营的公司就在今年初投入4000多万元,新购了坩埚、铸锭炉、切割机等设备,而其所在的衢州市开化县工业园区,在原有20台铸锭炉基础上新上100台,产能规模扩张了6倍。“很多企业去年赚的钱,今年几乎全部用到扩大生产规模上了。”他说。
  据开化县经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行情的急转直下,让开化工业园涉足硅片生产的80多家企业有近50家处于停产状态。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开化工业园区看到,昔日“大干快上”的生产场面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为装配新设备而建到一半的厂房随处可见,有的甚至只打下地基。
  “现在价格马上就跌破成本价,而且大家手头上都没订单,已经有企业开始裁员了。”周建明说,他的厂子目前还没宣布裁员,只是大部分一线工人都休假,只领基本工资。“去年行情好,中层以上管理层每人年终奖最高能拿20万,今年看来给不了了。”
  “在浙江有一个说法,叫‘织三年布不如搞一年太阳能’,说的就是投身这个行业的好处。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有人这么说了。”他不无调侃地说。
  沈福鑫表示,浙江作为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如今也成了产业寒潮来袭的“重灾区”。据他介绍,截至今年9月,浙江全省已建厂、设备到位的光伏企业达210家,其中60%为中小企业,且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份之后;而目前,实际开工的企业还不到一半。
  一面是依存度达90%以上的国外市场需求急速下滑,一面是国内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严重过剩。仅一年之间,光伏产品价格由高位到断崖式暴跌,大企业身陷破产传闻,中小企业主日夜恐慌。加之欧美市场反倾销大棒突然挥起,被视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不能承受之重。
  寒潮来袭,一些企业无计可施,备受煎熬,也有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已紧急开展自救行动。无论是自救、他救、破产或收购,光伏产业的洗牌真的来了。
  拯救中小企业
  当一个产业在“冰”与“火”之间挣扎时,便到了它该历经整合重生之际。伴随着光伏产业这一年来的大起大落,“产业整合”之声不绝于耳。
  10月27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的“南太湖光伏论坛”上,“整合”成为与会代表发言中反复提及的字眼,而在多数的预言中,中小企业加速退出这一行业成为最普遍提法。
  但是,对于中小光伏企业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浙江省来说,这无疑将是对该省光伏产业的巨大打击。上述开化县经贸局相关人士介绍,光伏产业如今已占据该县年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而为此做出贡献的就是当地的80家中小光伏企业。
  沈福鑫最近一直忙着在浙江各地调研,他的使命是寻找拯救中小光伏企业于危难之际的对策。调研中,他了解到,地处浙江嘉兴市的国内第三大硅片厂商——昱辉阳光国内能源有限公司决定赴外地设厂以消化公司日益扩大的产能时,他建议该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可以考虑将新厂设在素有浙江“硅谷”之称的衢州市开化县。
  8月16日,李仙寿带着团队考察开化县光伏工业园区,与当地18家企业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后,李仙寿认为,与其在当地新设厂而加剧产能过剩,不如对这些厂进行技术和管理整合,进而由这些已存在的企业为昱辉阳光代工。
  沈福鑫表示,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调研和谈判,各方最终达成的整合结果是:以昱辉阳光作为整合主体,带领开化县20多家硅片生产企业成立股份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并充分实现利润空间的多方共享。昱辉阳光在新股份公司持股51%,其他股份为20家公司共同持有。
  “这一模式是整合提升的路径,即由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整合,人还是原来的人,厂房还是原来的厂房,但持股模式让这个开放的联盟更具产业竞争力。”沈福鑫说。
  李仙寿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能够确保昱辉阳光产能规模,更重要的是,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加工量以维持他们的生存。而且,未来合作中,合资公司将以低于市场平均的价格为这些厂家提供硅料及相关设备,然后以高于市场平均的价格收购这些企业生产的硅片。“我们初步测算,以目前昱辉阳光所持有的订单规模,到今年底前,公司每月能拿出300吨的硅料加工量提供给参股企业,再由他们按持股比例分配。”李仙寿说。
  周建明也参加了8月16日的座谈会。当听到李仙寿提出这一设想时,很多企业第一反应是“昱辉阳光是不是要低价收购我们”。当天会议结束后,周建明找了开化县的几家兄弟企业负责人分析预测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前景。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模式除了能减少参股企业的成本投入外,还能省去其在行情不好时四处拉订单的压力。“300吨的加工量尽管规模不大,但至少可以维持参股企业的开工率。”
  沈福鑫表示,对于整个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来说,这一模式或许也有所裨益。“市场不好的时候,通过整合,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市场好起来时,也可以通过订单配给,减少这些企业再次盲目扩大产能。”他说。
  他指出,昱辉阳光与开化的合作将成为试点,未来,这一模式将推广到光伏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在电池组件及电池片和应用系统,分别以正泰太阳能和东方日升为整合主体,形成一系列的股份合资联盟,各个环节相互配套,最终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光伏产业链联合体。
  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些整合主体企业的订单量是否有保证”的疑问,沈福鑫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品牌企业还是有订单做的,开工率在80%左右。东方日升、向日葵、正泰、昱辉阳光等龙头企业没有盲目扩张规模,而是按照长期客户提供的订单来进行产能有序释放。另外,国内市场未来有望全面启动,而诸如正泰太阳能这样长期为国内电站提供组件的品牌企业将能及时拿到国内订单。
 光伏协会齐声明 美企“双反”调查申请不合理 
  11月1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共同发出声明,反对部分美国企业对中国光伏电池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并建议中国光伏企业赴美说服美国上诉光伏企业撤诉。
  美国时间10月19日,SolarWorld和其他几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按照相关法律程序,美国商务部将于11月8日左右决定是否立案。一旦此轮贸易战打响,英利、无锡尚德等70多家主要光伏企业均将受到影响。
  声明指出,美上诉企业大多数代表的是落后产能,被市场淘汰,与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出口无关;中国企业获得补贴的额度,远不如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补贴;同时,全球光伏产品价格均出现下降,并非中国输美产品倾销。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也表示,美国此举可能导致“双输”,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避免采取相关措施。该负责人还强调,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金额,远远超过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金额,实现18.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如果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因美国采取征税措施不能继续对美出口,势必极大影响美国相关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对中国的出口,结果是“双输”。
  据悉,中国出口美国的电池片只占中国光伏产品整体出口量的10%左右,如果美国真实行“双反”,对中国光伏的出口整体影响并不大。但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光伏产品95%都出口海外市场,如果美国的“双反”成功立案,接下来这种势头会向欧洲市场传导。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预计,如果美上诉企业不撤销“双反”调查申请,美商务部立案的可能性很大。他建议,在未来的一周,国内光伏企业应赴美说服上诉企业撤诉。他表示,协会将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的太阳能联盟和美国政府协商,敦促美国政府认真审查“双反”申请,以查明该申请是否合理代表整个美国产业。(记者 王荣)
  外围资本虎视光伏市场
  国内光伏市场的低迷状态,除行业内企业如何救亡图存牵动业界神经外,国有资本及海外资本的蠢蠢欲动,欲在产业整合中“分一杯羹”的态势也格外惹人关注。分析指出,这些资本的强势介入有望加速行业洗牌的进程。
  在大批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困境时,在国内及海外上市的32家大型光伏企业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进入第三季度,股价大幅下跌、业绩大面积亏损已是很多光伏企业必须面对和接受的事实。无锡尚德股价今年以来累计跌幅高达36%,公开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无锡尚德尚有短期借款16.66亿美元,但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只有6.48亿美元。
  一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企业格局以民企为主。但不少业内人士纷纷预计,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或逐渐改变。
  国内一家大型投资公司负责人指出,在目前光伏行业极度不景气以及国内市场因上网电价政策落实开启在即之时,整个产业发展很有可能沿袭风电产业发展的路径,即国有企业从下游电站运营开始,逐渐渗透到制造业领域,成为光伏制造业的主力。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行业不景气,考验的是全行业企业的抗压能力。“国内光伏行业未来还有可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期的‘寒冬期’,这一过程中各路资本都有可能乘虚而入。”
  在各路资本暗潮涌动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包括台资及国外资本的涌入也渐成气候。继台湾友达光电今年2月在天津投资20亿元建设600MW光伏电池项目之后,“代工大王”台湾富士康公司近日也宣布投资千亿元在山西、江苏两省布局光伏产业。
  “这些企业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很有可能成为冲击国内市场的另一股力量,成为全行业洗牌的强大推力。”沈福鑫表示。
■ 光伏行业大整合或需3-5年 
  ——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
  浙江、江苏等地中小光伏企业已经出现限产、停产,行业洗牌开始确认无疑。但业内多数企业认为,被淘汰的企业不是自己,即便被淘汰,也无非是被大企业兼并,一旦欧债危机过去,经济复苏,光伏市场或再现辉煌。光伏行业是否会如这些企业所想般乐观,行业洗牌要持续多久,企业应如何自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光伏行业困难时期可能不会太短,洗牌或需3-5年时间。
  洗牌或是持久战
  中国证券报:不少国内光伏企业认为,待明年经济好转,光伏市场就会重启。您觉得光伏行业明年下半年能够回暖吗?
  李俊峰:光伏行业的困境不是市场需求问题,而是光伏行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造成的。国内光伏行业用了3-5年的时间走了光伏行业10年的路,这使得光伏企业今后10年无路可走。
  全球光伏需求量预计2011年为22G瓦,2015年为30G瓦,2020年是50G瓦。但是今年全球光伏组件的产能就超过50G瓦,产量超过30G瓦,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70%。这就意味着今年有8G-10G瓦的光伏组件积压,过度投资带来的过剩产能需要切割。
  中国证券报:您预计光伏行业的整个洗牌过程要持续多久?
  李俊峰:我觉得光伏行业的洗牌过程在中国要持续3-5年。当然,洗牌的实际时间越短越好。
  国外企业能够通过破产重组轻装上阵,但国内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背景,让企业破产很困难,尤其是龙头企业,各级政府都可能将其视为标杆企业来保护,不会让他破产重组。因此,中国企业通过破产重组实现凤凰涅槃很困难。
  对待市场需求不足,中国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办法是裁员、减产、停产等,轻易不会采取破产保护的方式,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半死不活。在耗尽最后一滴血之前,也就是银行断贷的时候,我们的企业不会轻易倒下。企业融资的方式无非就是上市、增发、举债、抵押贷款,等到这些路都走尽了,企业融不到资了,才是国内光伏企业重新获得新生的时候。
  中国证券报:在浙江,地方政府希望一些大企业能够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这种洗牌方式有效吗?
  李俊峰:光伏行业的特性是,只有技术高、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有生存空间,而大多数小企业往往成本高、技术水平低、效率低下。大型光伏企业兼并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意义,大型企业并不是产能不够,而是光伏行业市场空间不大,需要淘汰很大一部分落后产能。
  中国证券报:不少厂家认为这是因为受欧债危机、经济低迷影响。您是否认同这一说法?
  李俊峰:光伏行业现在的危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经济低迷、市场萎缩,而是过度投机的必然现象。2008年、2009年、2010年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同比分别超过20%、70%、110%,正因为良好的光伏需求增长形势,使得投资商错误地估计了市场规模,导致光伏组件的产量和产能远远高于市场需求。
  爆发性的增长必定带来爆发性的危机。产能过剩会引起连锁反应:首先产量严重过剩会造成大量光伏产品的积压,迫使厂家降价甩库存;其次,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厂家大量恐慌性抛售光伏产品;最后,大型光伏企业抛售的产品挤占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得中小光伏企业率先破产。
  组件企业只需10家
  中国证券报:目前中国有近400家光伏组件企业,经过这轮洗牌留下多少家企业才算合理,哪些企业将率先被淘汰?
  李俊峰:光伏行业只需要3-5家组件企业,最多只需要10家。
  退出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壮士断腕,迅速退出改行;二是企业因为经营业绩太差,银行即时断奶,促使企业破产;三是勉强维持,最后因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不得不退出。
  中国证券报:哪些企业更能够经受住这次考验?光伏行业的后来者如富士康等会率先退出吗?
  李俊峰:进入光伏行业没有先后,只要方向正确。能留下来的企业,一是需要不断创新,先进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关系,现在很多光伏企业经常毁约,失去市场信誉;三是企业需要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而不是仅从事光伏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
  中国证券报:多晶硅行业是不是也有危机?
  李俊峰:这是一个传导的过程,光伏组件过剩的影响必将传导至多晶硅行业。我国有20多家多晶硅企业,真正有竞争力的不过2-3家,我估计明年下半年国内多晶硅行业也会遭遇危机,多数企业会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证券报:尽管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程,但*ST申龙、海通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仍陆续发布光伏企业借壳方案,这对光伏市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李俊峰: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批准一批技术并不先进、规模并不大的企业上市融资,会令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火上浇油。目前A股上市的光伏发电企业市盈率太高,光伏组件过剩的影响必将导致国内上市的光伏发电电池企业融资困难,发展陷入困境也将是迟早的事。
来源:中国证券报 郭力方 王荣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