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经理人看中国

中国经济“软着陆” 的喜与忧

《职业经理人周刊》
  衡量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一个关键指标5月份出现了小幅下降,但仍比分析师此前预期的要高,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缓慢驶向“软着陆”。

  中国官方发布的大致反映制造业情况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4月份的52.9,下降至了上月的52.0。不过,这仍比大多数预测略高。汇丰银行(HSBC)一项类似调查显示的结果是51.6,也比4月份低,但远高于上周发布的51.1的初步读数,当时这个数字吓坏了市场。

  PMI指数超过50表明经济在扩张,而低于50则意味着经济在收缩。

  鉴于发达市场仍在努力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巴西到新西兰的一系列经济体已经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这个增长引擎。

  近月来,有关中国经济正趋于放缓的担忧,影响了全球市场,也连累了对这个亚洲巨型经济体的需求尤为敏感的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的放缓在相当程度上是其有意为之、主动造成的,因为官员们加大了政策收紧的力度,以遏制已经接近3年来最高点的通胀水平。

  在通胀方面,PMI提供了一些好消息。投入价格分项指标从一个月前的66.2急剧降至60.3,这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这次下降主要反映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松动,说明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得以减轻。

  中国国务院下辖的一家智库的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中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很高,不过他又补充说,政府和私营部门大量的资本支出应当能够维持经济增长。

  他在与官方调查结果一同发布的声明中说:“从需求角度看,尽管出口与消费增幅有所降低,但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长。”

  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宋宇(Yu Song)和乔虹(Hellen Qiao)称,5月份PMI降幅0.9个百分点,这与过去几年的规律相比,表现良好。

  他们指出,虽然PMI总体数据出现下降,但应当认为这一数据仍较为强劲,因为历史上一贯出现的明显趋势是5月官方PMI数据平均会下降大约3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放缓忧中有喜

   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正在放缓,这一点已没有什么悬念。问题是,其它国家对此应当感到紧张还是欣慰?

  中国经济放缓的最新迹象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这一反映制造业增长的关键指标从4月份的52.9降至52。这个读数仍高于50,说明庞大的中国工业部门仍在扩张,只是扩张速度是9个月来最慢的。

  这里的危险显而易见。在发达市场仍在竭力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际,从巴西到新西兰,全球不少经济体越来越依靠中国来拉动增长。

  有关中国经济在近几个月明显减速的担忧,已影响了全球市场,还拖累了对中国需求尤为敏感的大宗商品价格。周三这种情况再度出现,欧洲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但是,整体PMI数据的下降,掩盖了更为积极的消息。首先,据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介绍,此项调查具有在5月份下跌大约3个百分点的季节性规律,因此从历史视角看,今年5月份0.9个百分点的下降实际上还算是相当强劲的表现。

  在通胀方面也有一些好消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4月份的66.2大幅降至60.3,达到10个月低位。

  这一下降主要反映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它将削减中国生产商的成本,进而渗透到其它部门,减轻整体价格压力。

  最重要的是(在市场对中国恐慌发作时,这一点很容易被忘记),中国经济的放缓是官方有意为之。

  “经济显然正在放缓,但这是有意为之、完全预料得到,而且是十分可取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

  “我们不想回到两位数增长,因为那意味着在美丽的数字下,隐藏着太多的效率低下和太多的低劣项目,”他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去年末,面对通胀抬头和房产泡沫的风险,北京方面开始收紧政策。官方逐渐上调利率,限制银行放贷,并出台一系列旨在遏制房产投机的规定。如果这套组合拳未能导致经济放缓,人们理应将中国的政策评判为失败。

  不过,中国有许多人认为,政府迟早会丧失勇气,把踩在刹车踏板上的脚移开。官方迄今为止在收紧政策方面的坚定表现,堪称一种令人不爽的意外,至少对中国股票投资者而言是如此。自4月中旬见顶以来,上海股指已跌逾10%。

  国内投资者的受挫感,从中国领先财经报纸之一《上海证券报》周三的一篇评论可见一斑。新湖期货(Xinhu Futures)的蒋林警告称,滞涨风险正在加大。

  与美国和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遭遇的经济衰退和两位数通胀相比,中国出现滞涨的说法显得有点可笑。没错,增长正在放缓,而通胀正在攀升,但世界银行(World Bank)近期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9.3%,而通胀至多达到5.0%,这些数字仍然是192个其它国家(可能有少数例外)所羡慕的。

  “他们能够将繁荣保持下去,这将是有史以来最软的软着陆,”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有关中国经济的真正忧虑,并不是未来一二个月会发生什么,而是今后十年期间会发生什么。

  政府需要引导国家告别以大举投资为基础的增长模式,转向一种在更大程度上基于消费的模式。

  从长远看,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中国政府在当前的放缓面前失去勇气,再次掀起投资热潮。

  “硬着陆”是杞人忧天

  近日一系列中国经济数据——包括汇丰最新公布的制造业PMI初值、4月工业产出和存货量——都似乎显示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同时,市场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非主流意见也开始抬头,要求中国央行停止紧缩的呼声也在增强。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减缓,说明中国央行的紧缩政策已开始奏效。但如果在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的状况下“鸣锣收兵”,那将功亏一篑,中国央行也将轻易失去艰难得到的“通胀鹰派”的信誉。

  其实“电荒”的过早到来,本身就说明中国经济还没有明显减速。在过去的“电荒”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强劲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一个特色,即中国经济主要由基础建设投资拉动,而与基础建设投资相关的钢材、水泥等重工业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一旦投资加速、重工业生产迎头赶上之时,电力供给也就开始出现紧张。同时,这也与中国生产的季节性高度相关,中国的工业生产往往从春节以后开始步入正轨,夏季进入高峰期,而居民用电也在这个时期迅速上升,用电大户同时出现需求缺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近期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再度出现了投资加速的迹象。今年前4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5%,与第一季度相比明显加速。钢铁、水泥为代表的重工业企业也再度出现“小阳春”景象。这样的情形似曾相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似乎有着天然的“投资基因”,而这种基因的存在,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意味着消费等其他经济增长因素被逐步“挤出”。

  与投资出现同步增长的,是出口的逐步恢复。4月,中国一举扭转一季度的贸易逆差,重返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出口快速增长,同时也表明第一季度强劲的进口并非“投机”需求。投资与出口,这两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力量回归,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

  投资出现回暖,从房地产数据上也可见一斑。4月份,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似乎意味着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担忧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如果终端需求上升,那么房地产市场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可能是“上行风险”而非“下行风险”。

  判断中国经济走向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流动性。从过去几个月的货币增速来看,传统的M2指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同时,信贷增量也远不如过去两年强劲。然而,市场流动性仍然保持在较为充裕的水平上。从人民币市场利率来看,反映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水平一直较为平稳,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市场并不“差钱”。

  那么,流动性是否被注入了实体经济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额”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额超过了4万亿元的水平,并可能在全年达到14万亿的水平。这个水平与去年相当,反映出全社会的融资水平仍然处于高位,实体经济仍然获得了稳定的“输血”,只不过很多社会融资并非通过传统信贷模式产生,非传统渠道正在为大规模向市场输入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产品的热卖,就是典型案例。在实际负利率继续恶化的状况下,经济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表明货币政策依然较为宽松。

  那么,存货数量上升,是否预示经济减速?根据可以得到的数据,中国企业的存货数量确实出现了明显增长。增长不仅仅存在于原材料领域,从企业半成品以及成品数量来看,各项库存均出现了强劲增长,这与金融危机后企业不愿意保有库存呈现出鲜明对比。

  库存出现上升,经济学里有不同的解释。一方面,库存周期出现明显上升,可能意味着销售已明显下滑,造成产品积压。但是从近来的零售数据来看,似乎这种现象还不存在。同时,库存也只是重新回到一个历史均值而已。另外,通胀压力也表明,厂商的议价权还很大。所以,库存上升并不表明产品积压。其实,库存上升可能表明中国生产厂商对未来经济的展望较为乐观,愿意增加库存来应对未来可能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通胀预期的高企也可能增加库存,因为通胀将推高各项产品的未来价格,提前生产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并在未来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已明显减速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一些市场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也只是杞人忧天了。

  世界经济再度放缓

  世界经济正再度放缓,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与去年发生的情况有点相像。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又一段增长疲软期,还是某种更为持久的趋势?

  就预测产出而言,采购经理人调查迄今一直是准确的先行指标,尤其是在美国。5月份的数据全面(西方、中国以及南非)显示,制造业增长正在放缓,不过避免了衰退。即便在最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发布之前,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意外指数(surprise index)——衡量G10国家发布的经济数据高出或低于彭博(Bloomberg)经济学家共识预测的程度——就显示,当前数据比两年前信贷危机结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令人失望。

  周三发布的PMI数据当即对市场产生了影响: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今年首次跌破3%,美元近期的复苏逆转,股市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金价除外)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疲软?日本地震对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可能到现在才被感受到。但金融状况是更好的解释。慷慨的货币政策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井喷式上涨;世界各地的企业——潜在还有消费者——将削减支出作为对策。同时,收缩的信贷(即便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中)正束缚着西欧和美国企业的手脚,而收紧的货币政策则影响着中国经济。

  这种局面将持续多久?今年的放缓在时间进度上与去年的“增长疲软期”几乎重合。去年的疲软期开始之时,市场正准备迎接美联储(Fed)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而当美联储宣布将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QE2)后,疲软期就结束了。

  这一次,市场正准备迎接QE2的终结。如果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按照去年的时间表出台——市场状况目前暗示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投资者和企业可能在秋季重拾信心。廉价资金的药方仍有望缓解经济不振。但在重复给药后,这种药可能会开始失去效力。(以上内容来源于FT中文网)

来源:FT中文网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