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时尚生活

什么是“好生活”

《职业经理人周刊》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种变革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支持?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好生活”?

好生活是一个文化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好”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环保、低耗、节能等方面,节能、低碳、绿色、宜居等已经被确立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这当然都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因为这些指标基本上还是着眼于经济。经济的增长不是“好”的全部含义,在经济增长“好”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标准,这就是“好生活”、“好社会”。“好生活”、“好社会”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当然应该包括好的经济增长,还应该包括:好(合理)的政治体制、好(优良)的道德环境、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好(愉快)的心情等。

因此,“好生活”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时代的公共文化是这个时代的公众对“好生活”的认识。

由于经济理性属于工具理性,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因此它无法回答何谓“好生活”的问题。或者说,它对“好生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物质计量、工具理性的层次,无法进入实质理性、价值理性的层次。从这个层次理解和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很难对其好坏作出实质性的价值判断。比如,一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漠视代际正义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好的吗?享乐主义者就可能认为,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好的,因为它能够让你迅速致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尽情地消费、挥霍、享乐,至于子孙后代则不在考虑之列。只有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持久存在和后代的福祉抱有深切的关怀,当你觉得在身体享乐之上还有更高的“好生活”的标准时,你才会警惕和批判断子绝孙式的发展模式。

至于正义、公平等,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以牺牲公平和正义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好的,是因为我们认为人不是动物,不能把金银珠宝装饰的笼子当作自由的天空,把奢侈的物质享受当作幸福的全部。人要活得像一个人,要有人的尊严,而奢侈品无法给你这样的尊严。这就要有合理的政治制度、民主和法制,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

可见,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是文化之争、价值观念之争、不同的“好生活”理念之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我们认识到了原先的“发展就是一切”、“GDP挂帅”的发展模式是有问题的,这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好生活”理念有问题。因此,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进而解决我们应该选择何种发展模式的问题。

好生活不等于富足生活

当下国人最普遍的一个误解,就是把“好生活”等同于物质富足或奢华生活。广告一直在塑造的所谓“成功人士”的标志,就是名车、名表、豪宅等奢侈品。

“好生活”真的等于物质富足的生活吗?请看下列报道:

2010年6月,南京的一位病人在北京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原因是2009年做手术时他的心脏被植入了一个非法支架,结果这个定时炸弹一年后爆发,导致患者差点丧命。媒体报道说,由于暴利,大量未被批准临床使用的心脏支架被植入人体,使医疗器械成了可能致命的“定时炸弹”。医院之所以在病人身上用那些无证心脏支架,无非是其回扣更高。事情的严重性还在于,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弊病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过类似遭遇的病人,不仅难讨公道,甚至连真相也无法得知。

一个能够花费百万元植入心脏支架进而换心的病人,应该是一个有钱人,可是他的遭遇能说是“好生活”吗?

再看另一则报道:《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一则笑话这样写道:“早晨用致癌牙膏刷牙,喝杯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中午在餐馆点一盘用地沟油炒的避孕药喂的黄膳,盛两碗陈化粮煮的米饭;晚上蒸一盘瘦肉精养大的死猪肉做的腊肉,抓两个添加了漂白粉和吊白块的大馒头,喝上两杯富含甲醇的白酒……”笑话难免夸大,但绝非无中生有。就算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品丰富了,可是如果我们的食品中隔三岔五被曝光含有有毒元素,我们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吗?

时下媒体经常有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坏的报道,原因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正义还有待进一步伸张,公民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法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个人如果经常无故受到伤害,那么,他的物质生活再富足,他的生活也不可能是好的。

好生活不等于审美化生活

“好生活”这个概念除了容易和“富足生活”混淆外,还容易和“审美化生活”混淆,这在一个具有审美主义文人传统的中国特别容易发生。例如,一名网友在回应我的博文《应该发起一场关于好生活的大讨论》时,写了一篇题为《什么是好生活》的文章,认为“好生活”就是“诗意人生、审美情怀”。文章写道,“好生活,是在当下能够感受乐趣,对未来能够报以希望”,而这“乐趣”,在作者看来就是欣赏“风流典雅的中国诗句和抑扬顿挫的中国书法”,以及“见识更多的棋友,分享更多的智慧”。

作为一个爱好艺术的人文知识分子,我当然很认同这类审美化的生活、这种诗意人生。我也理解在具有悠久审美主义传统的中国,这种审美化生活深得知识分子的青睐,更何况随着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过着一种空前紧张、浮躁的生活,丧失了应有的从容、淡定和优雅。千金易得、优雅难求。因此,把审美化的优雅生活视作好生活的同义语可以理解。

但必须指出,审美化的人生并不是“好生活”的全部,它最多只是“好生活”的一部分。试想,一个真正的人,在公民权利遭到随意践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沉溺于下棋遛鸟、琴棋书画,这种所谓的审美化人生是不可想象的。

“好生活”的“好”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富足的、有保障的物质生活,从容、优雅的生活情调,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等,都是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就目前的情况看,政治权利的落实、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正义的伸张,可能是“好生活”中更急于落实的部分。

人是政治动物。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不满足于私人和家庭生活的安逸与富足,他总是要希望走出私人领域,投身于公共领域的政治实践,在公共空间呈现出非凡和伟大。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陶东风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