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迈瑞董事长徐航:要与世界级企业同台竞赛

《职业经理人周刊》
杨国安:经过20年的发展,迈瑞已经成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的领头羊。医疗设备行业企业都是世界上的巨头,诸如GE、飞利浦、西门子。首先我想问的是,迈瑞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如何能够在这个高手如林的行业中脱颖而出,特别是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站稳?

徐航:经过20年的发展,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迈瑞已经进入的领域中,在中国市场我们基本是数一数二的。

在很早的时候,公司的领导团队就下决心要挑战世界巨头。我们明白,一上球场我们面对的对手就是“乔丹”,一上拳击台我们面对的对手就是“泰森”。20年来,我们不仅没有被“乔丹”打倒,没有被“泰森”击倒,反而越做越大。我们也成为这些跨国公司巨头非常重视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

除了有远大的理想之外,我们对这个行业本质的理解也比较领先。迈瑞很早就意识到,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很早就确立了“研发创新是我们的发展之路,质量是我们的生命之门”的理念。同时,迈瑞找到了一套目前看来可行的办法,这套办法使迈瑞在这个行业,发展高科技产品、吸引人才、构建组织架构、发展组织能力。

让“知识员工”自奋蹄

杨国安: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希望能够从低成本制造走到技术创新,但这个转型往往非常痛苦,很难实现预期目标。迈瑞如何建立技术创新能力?

徐航:国家要求企业不断转移升级。尽管方向非常正确,但做起来真的不太容易,不容易的原因是技术不完全取决于人的多少。

从技术发展看,一是你要了解技术发展趋势,二是要有一套很好的组织架构。同时在管理方法上,管理生产性的部门和管理技术创新性的部门也不相同。以设备为重、以资金为重的制造型企业,与以人为本、以人为重的技术型企业管理方法是不一样。你可以管好设备,但你不一定能够管好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你可以管好具有数量众多员工的工厂,但你未必能够管好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

怎么管理高学历人才呢?更多的是要激励他们,给他们提供方向,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认同你的理念,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用泰罗制的管理、用强压的高压手段是不行的,不仅得不到成绩,连基本的思想都不会跟你保持一致。怎么把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认同你的理念,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老板式的管理也好,领导式的管理也好,都未必能够适合这个领域。我们强调的是要团队式管理。

杨国安:在中国,除了老板的管理方法需要改变之外,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很高。迈瑞在中国高端技术人才普遍短缺的环境下,如何确保有足够人才支撑每年这么多新产品开发呢?

徐航:尽管中国每年毕业那么多大学生,还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事实上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一直是短缺的。找到合适的人才,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他们设定目标并进行合适的管理,他们就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怎么把这些人找到呢?我们有我们的办法。

面对知识员工,迈瑞用事业召唤他们,用平台吸引他们,用资源帮助他们,用目标激励他们,最后,让他们用成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了这几个方面,我们招募人才相对比较容易。 我们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再加上一整套招聘、筛选、培养、提拔,甚至部分淘汰的人才管理机制,迈瑞的人才队伍还是不错的。

另外,当我们成为纽交所上市公司后,人才配置不仅可以在中国进行,还可以在世界各地进行。比如,我们的高端研发人员、技术管理人才很多来自美国。另外营销方面的人才,我们也正在不断补充世界各国的精英。 杨国安:中国有很多聪明的大学生,但他们缺少经验,缺少在行业中全面的锻炼。迈瑞是如何通过实践培养锻炼这些人才,让他们达到要求的?

徐航: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进入迈瑞的每个人都明白,这个行业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行业。行业的特点非常明显,你越有经验,了解得越深,能够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所以不要怕在这个行业待的时间长,在这里值得终身奋斗。

第二是怎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快速成长。他们希望自己快速成长,我们更希望他们快速成长,这两个目标是非常吻合的。我们一是采取导师制来指导,二是通过加入项目来学习和培养,三是创造很多机会让他们去尝试,不怕他们失败,只怕他们不努力。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的项目,又让他们尝试,只要他们努力,他们都能够做出成绩来。

创新是有规范的

杨国安:你谈到给予人才充分的舞台、充分的授权,这些想法怎么在研发中落实呢?

徐航:首先,我们明白自己要做的不是一般产品,而要做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医疗设备行业和有些行业不同,有些行业有天生的市场壁垒或者法规壁垒,而医疗设备行业是没有的。因此,我们要在和“泰森”、“乔丹”的不断较量当中做出来。

第二,迈瑞要求年轻人非常努力。你再聪明,学习成绩再好,到迈瑞来也必须努力。 第三,迈瑞一直强调,你的努力与团队的努力要吻合,不能跟团队的努力方向背道而驰。

同时,在整个研发过程当中,我们又非常强调每个人独立创造的能力。告诉他们,创新是有要求、规范的,不是随意的,一定要以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要求为基础。你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作,而不是稀奇古怪地做一些东西。操作都有一套流程,你必须先了解人家的流程,比人家流程更优化也叫创新。而不是说人家没有,你做出来才叫创新。

杨国安:当团队开发新产品、攻关碰到障碍时,你们怎么让他们顺利地将产品做出来?

徐航:我们开发第一代数字B超时,工程师非常努力,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短期内难以突破,怎么办?这个时候是将产品上市,还是改进以后再上市?

如果现在上市,可能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也不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但已经开发3年多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既然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难以解决,那我们就请外援、请顾问。我们的员工很快就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也获得了信心。原来只要多想一步,只要再多做几个实验,就有可能突破。

走出去、扎下去

杨国安:过去几年,迈瑞在海外市场成长也很快,国际销售额超过了国内销售额。我们一直说产品销售是容易国际化的,但开拓市场这不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而是当地化(Localization),需要一个一个国家去攻克。迈瑞走出去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徐航:浅尝辄止的海外策略不是很难。我们进入海外市场头三年,就号称进入了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但有的国家一年就卖几台设备,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这不是真正的海外战略。在海外,我们现在提的要求是走出去、扎下去。要让客户意识到,迈瑞已经是全球医疗设备生产链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特长在哪里?都要让客户知道。这样就需要通过一个比较庞大的组织来完成。

我们开始是以营销作为导向,代理商很快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年实现300%的成长都不过分。为什么?一是基数小;二是世界市场很大,海里的鱼比湖水里的鱼多得多、大得多。但真正要将“国际化”作为一个战略,一定要有组织机构跟上。比如说代理商管理,开始就是我们自己派出人员去支持,但如果不能常年待在国外,怎么谈得上支持?

我们现在的策略更多是做本地化,支持在本地、管理在本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更加快速。怎么把本地的营销跟总部连接起来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改变了人员的组织系统,并建立了很复杂的IT系统。在组织架构上,我们建立了业务委员会,从研发、生产一直到前端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争取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同时把问题解决在比较低的层次。越到高的层次,解决问题就越滞后,代价就越大。

我们的员工构成也在全球化。目前,我们在美国有几百名当地员工,在欧洲也有上百名当地员工,能够以迈瑞的品牌开展服务。我们在中国更多的是发挥研发优势和生产优势,同时发挥后勤方面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以后,希望能够让公司更有竞争力。

杨国安:你怎么令发达国家的客户相信中国产品,敢买你的东西?

徐航:要让客户跨出这一步确实要做到很多东西,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多的产品交给代理商,由代理商在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演示示范给他们用,用得好了再付钱。国外有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制度,在美国有FDA,在欧洲有CE,进口市场都是有许可证,海外客户对拿到准许证的产品天然有一个信任度,所以我们进入海外市场前花了两年时间把质量体系做到符合标准。质量体系等于是一个敲门砖,人家能够让你进入这个门,客户可以敢试用。同时,我们参加了很多的展览会,我们在专业杂志上做了很多广告推广,并建立了很多客户试用点。

并购真的就像是结婚

杨国安:迈瑞通过兼并方式,引进了一批在研发、销售、管理方面比较高端的人才。2008年,迈瑞买了Datascope公司,引进了一批人才。但问题是,如何管理这群无论是在行业经验还是专业能力方面都很强的人员,特别是发达国家中能力很强的人员?人家不一定服你。

徐航:首先,我们收购这家企业不是一个陌生的企业,我们合作有5年了。原来是竞争对手,是既合作又竞争,他们明白没有我们,自己以后的日子非常难过。这就像结婚一样,需要有基础,强买强卖是不行的。

第二,公司发展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我们希望通过收购,能有更多的人才产生,而不仅仅是资产。所以,人的加入是最重要的。孙子兵法里面讲攻城时“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拿下这个企业,你不仅要买得起,还要管得好,人心所向是很重要的,要让被收购方认识到跟我们在一起更有前途,这是我们要做的。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并购是不会成功的,这是前提。 第三,还是前面提到的,要给他们平台、目标、资源,放手让他们去做。当然在过程当中不断进行调整。在美国,我们也在不断调整,两年多了,我们研发和制造的协同效应都非常明显。 另外,Datascope也把迈瑞的超声推向美国,初步看效果相当不错。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就继续发展;不需要的,就做一些调整,让大家感觉彼此是需要的。

杨国安:很多企业兼并时,考虑到中国有低成本,海外有技术、品牌、渠道,就这样一厢情愿地来兼并。但在兼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产生。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是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尊重。迈瑞是怎么确保不同企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团队之间能够实现协同,相互之间做到真正的信任与尊重?

徐航:收购合并真的就像是结婚,收购方也好,被收购方也好,没有相互吸引的东西,这个婚姻是不长久的。迈瑞凭什么吸引被收购方?因为我们做的东西他们非常服气。我们原来给它做了两个产品,质量免检,因为它相信我们。而且我们的研发速度它想都想不到,因为美国的人力资源太有限,外包也是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在迈瑞,很多项目不要外包,都自己做了,而且质量、性能很好。

第二,对方也有非常吸引我们的东西。我们在美国弄了几年,人都招聘不到。这家公司去招聘就很容易,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另外,它的品牌在客户中有几十年的运作经验,渠道相对来说也是现成的,还有售后服务网络。 由于对方有吸引我们的东西,我们也有对方依赖的东西,大家互相尊重,所以并购也就顺理成章了。

变革、创新与突破

杨国安:中国企业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业务多元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最后会面临所谓大企业病——效率降低、部门壁垒很强、有老大心态、自满、进取心慢慢降低。迈瑞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徐航:一是要把各种流程更加优化。第二,要对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调整,比如我们现在的专业委员会一条龙管到底,我们试了几年才试出来这一模式。第三,要不断提更高的要求。迈瑞从员工人数上看,已经是一个中型企业,但是跟同类美国公司相比,人均销售额还比较低,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也时常告诫员工,不要觉得公司上了市,有了期权,你就可以自满。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还应该有更高的事业追求。特别是我们公司的年轻员工,在迈瑞工作了10年左右,正是知识、经验、经历最好的时刻。迈瑞还有更高的目标,要想成为这个行业内国际级、世界级的企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需要尝试。

在去年年末总结会上,公司管理层提出未来迈瑞要变革、创新、突破。我们在以前取得的成绩上,要有新的变化。变化依靠创新思维,要拿出新的东西来。最后要落实在突破的结果上:业绩要突破,组织能力要突破,员工收入也要突破,客户满意度都要突破。通过这样的过程,把我们的基础夯实,以后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迈瑞现在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上还有组织能力上,都远远没发挥出潜力来。我们还有更大的潜力需要挖掘,关键就是看我们这批人怎么做。

杨国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副教务长,CEO学习联盟创办人、组织能力建设学习联盟会长、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徐航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CEO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作者:杨国安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