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隋承晧:不一定要第一个进入市场 但要一步到位

《职业经理人周刊》

  我们虽然是第13家,但我们百分之百地重视中国

  “主要是对美国的业务不熟悉,所以我觉得不方便回答。”3月22日,北京,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隋承晧还是礼节性地解释道。当天,不论是美国华盛顿还是中国北京的媒体都在大篇幅报道同一件事情,那就是美国众议院于3月21日正式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方案。鉴于中国和美国都在开展医改,而部分中立的市场研究机构分析认为,美国对制药商的影响将偏向负面,记者在3月22日的面访前就已经将“如何评价美国医改对制药商的影响”这一问题抛给了隋承晧,这位跨国制药巨头——默克雪兰诺中国公司的总经理。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就在面访开始前,记者被告知隋承晧选择不就此事作答。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记者的追问,隋承晧还是礼节性地作出回应,同时对中国的医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论是医保覆盖,还是药品招标、公立医院改革,抑或是自己公司应该如何服务于中国医改,隋承晧都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他说他非常看好中国医改,但在目前各方面新政策没有完全确定和实施的情况下,对于默克雪兰诺来说,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然而,就在本次面访结束后,隋承晧就匆匆赶往了另一个会场,在那里,默克雪兰诺正式与北京首个综合空港保税区签订了入园协议,依照协议,未来几年内,默克雪兰诺将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正式成立商业贸易公司。此举意味着原本以咨询公司名义在华开展业务的默克雪兰诺(中国)的时代宣告结束,接下来将是前所未有的投入期。

  其实,翻开隋承晧的简历不难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位地地道道从美国医药界出身的医药经理人。隋承晧当年在美国修完MBA课程后,即到了美国一家医药公司实习。再后来,他一直在跨国医药公司工作。

  隋承晧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接受这个岗位的挑战,是因为那时候,德国默克总部已经决定要百分百重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对话]

  我们在等具体政策

  未来市场的变化可能会与以往的变革非常不一样。

  《医药经济报》:既然你不方便谈美国医改,那你认为中国新医改对创新药物公司的影响如何,为什么?你们将如何应对?

  隋承晧:我觉得中国的医改很伟大,全民医保是历史性的举措。现在有一些细节还不太明确,但总体来讲,更多的老百姓将享受到医保,对医药行业来讲这会是一件好事情,市场会因此扩容。

  当然,我们已经在考虑怎么去调整我们的策略。我们跟很多外资公司一样,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像农村和社区诊所,我们之前都没有覆盖。这也提醒自己,未来市场的变化可能会与以往的变革非常不一样,我们也会考虑从策略上做一些调整。

  《医药经济报》:这是否意味着,你们正在考虑将销售网络往基层下沉?

  隋承晧:对,我觉得这的确会纳入到我们考虑的范围。

  《医药经济报》:你指的“不明确”具体又存在于哪些方面?

  隋承晧:比方说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将来是否只能应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产品,另外,各地的招标如果完全只考虑价格,而不足够地考虑质量的话,打这样的价格战,我们是打不赢国内企业的。

  现在有16个城市要做零差价试点,这从理论上来讲是一件好事,政府的意图是想降低药品费用。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实施后效果够不够理想。因为假如政府提供的资金不足的话,医院是没办法承担的,现在医院很重要的收入是靠药品,如果这一块突然没有了,而政府提供的补助又不足的话,有可能对外企来讲会有影响。因为进口药会比仿制品价格高,价格高的话,医院库存的成本也就随之升高。虽然是零差价,但库存成本是有费用的,如果这块没有被考虑进去,招标只看最低价,也许以后医院里就只能使用仿制品了。

  所以,诸如这些细节,我们还得等待政府的消息。

  《医药经济报》:也就是说,你们还要再等等,看医改的政策走向?

  隋承晧:对于医改的很多政策,我们还有很多不够清楚、不够了解的地方,在我们没有十分了解之前,我们就不能够开始做出改变。现在对于我们来讲,还是处在“以不变应万变”这个阶段。

  百分之百重视意在一步到位

  我们公司虽然是第13家,但我们很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医药经济报》:不过,我们注意到,事实上,今年以来,默克雪兰诺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似乎出现了180度的转变?比方说,今年默克雪兰诺已经宣布将投入1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用于新药研发。

  隋承晧:未来3年,默克雪兰诺在中国投资1.5亿欧元做研发,对我们公司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举措。有时候我也在想,一个公司未必需要第一个进入市场,不是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算得上是最好的公司。

  在医药行业,我们确实是第13家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企业,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面的外资公司是如何在中国市场建研发中心的。据我们了解,有些其实也只是做新药研发中的一个环节,规模不是特别大,我们公司虽然是第13家进入,但我们很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全面进入,把中国的研发中心与我们在全球另外三个地方的研发中心并列成我们全球的研发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运行的项目统统会在中国开展。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比较有优势的策略,来得虽然晚,但我们是一步到位。

  《医药经济报》:依照我们既往的经验,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做药物研发,通常只会把其中一个研发环节放在中国,可是,此次默克雪兰诺宣称,中国研发中心的业务将会涵盖从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到上市报批的药物研发过程,并且会“指导”亚洲其他实验室。中国新药研发的环境如何?

  隋承晧:我觉得中国的研发环境还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在人才还是政府支持方面,在国际上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尤其是近几年,很多海外研发人员重新回到国内,再加上这么多企业大力扩大他们的研发机构,我觉得机会还是挺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司有足够的信心,一下子就拿1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建一个研发中心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也需要了解,药物研发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许多产品的研发过程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如果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做了两三年就要看到结果,他们就会觉得进展比较慢。

  《医药经济报》:我们注意到,你们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将致力于研究生物标记物。“生物标记物”研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你如何看待这个领域的前景?

  隋承晧:这个领域确实非常重要。以我们公司一只治疗大肠癌的产品为例,一旦了解到这个靶点以后,就发现对拥有这些靶点的患者的疗效会非常好,而没有这个靶点(大约占40%)的患者,就没有疗效或疗效不好。

  我们公司也有一些人说,因为开发了这个药物而丢失了40%的患者。这的确是事实,但是,我觉得这么去做其实对患者更负责任。我们只让需要这些药物、确实有效的患者使用我们的产品,我觉得这其实就是药物经济学很好的应用。我们的肿瘤药价格比较高,不应该随机使用,应该找到合适的人群,让他们来使用,这样的话,疗效最好,安全性最好,对患者、公司来说都是最好的。

  《医药经济报》:目前默克雪兰诺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有多少?

  隋承晧:研发投入在默克雪兰诺是非常高的,若研发经费按照销售额来计算的话,在所有外企中我们的金额可能是最高的。去年我们已经花了22%,也就是说,我们每卖出去100元,会拿22元来做研发。而这100元中还包括产品本身的成本、员工的费用、厂房的折旧等等。这同时也说明在我们的研发线里,好产品还是很多的。公司还是愿意往里面投钱的。我们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要注重创新。

  没有人想抑制创新

  基于政府对创新的支持,相信政府会给予创新药物一个较为适当的定价。

  《医药经济报》:一般新药研发都需要投入很多资金,新药价格出来一般也非常高。而不管是美国的医改还是中国医改,说到底都要降低药品价格,这与新药研发是否会存在矛盾?你觉得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

  隋承晧:我觉得中国政府是非常重视研发和创新的,我相信国家会继续保护有专利、有创新的产品,在专利的保护期内,还是该给出一个灵活的定价空间。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如果研发机构花了巨大的研发资金后,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应用或是得不到合理的价格,公司就不会再有利润去研发未来的产品,原本的良性循环就会终止。

  我相信中国政府会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政府一样,不会把创新的行业给抑制了。基于对创新的支持,相信政府会给予创新药物一个较为适当的定价。

  《医药经济报》: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知名跨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已经宣布要适当降低在发展中国家的药品价格,默沙东也在降价,而你早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即便是降价,只要能够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就能帮助默克雪兰诺品牌拓展更大的中国医疗市场。那么,默克雪兰诺是否也将在专科药领域作类似的销售策略调整?

  隋承晧:我们现在有一只产品进入了基本药物目录,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用药。这只产品实际上已经很便宜了,相当于几毛钱一天的治疗费用,我们目前没有任何降价的计划。

  《医药经济报》:中国接下来可能会尝试建立高价专科用药的医保谈判机制。你如何看待这一新制度?基于你的国际经验,你觉得对于高价药,政府应该采取何种定价政策比较合理?

  隋承晧:医保谈判机制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对昂贵的药物。我们现在也在等待政策,因为我们也有一只肿瘤产品计划参与谈判。我们希望患者得到政府的支持来应用这些比较好的产品。但具体到底会是什么方案,现在还不好说。

  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三方合作,即国家、企业和患者,通过合作,会有一个明显的降价幅度。

  关于质量方面,我认为同样成分的产品,如果它有不同质量标准的话,价格也应该不一样。国家现在也在讨论单独定价的问题,单独定价会是一个机会,让企业去跟政府沟通,去证明自己的产品在质量上有哪些优势,由此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价位。我觉得这个机制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产品研究历时比较长,大家对它的信赖度也比较高,这些产品对患者和医生是很重要的。也许一个新的仿制品企业为了进入这个市场,会不计成本进行投标,对此,我会有一点担心。

  《医药经济报》:实际上,你刚刚提出的单独定价,如何界定哪些产品可以单独定价,目前在国内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一些专家甚至认为,专利实际上与药品质量不存在对等关系,你如何看这一观点?

  隋承晧:专利药不代表质量好,我能理解,一个产品第一次上市的时候,它的所有临床数据都需要在实验室做出来,但之后的仿制品,只需要在实验室证明:我的成分跟它的一样。但是,一些细节,比方说释药的速度、药效、药代是不是一样,就不一定能够保证。

  因此,仿制药在患者体内的疗效跟原研药一样吗?原研药的临床数据你就可以拿来应用吗?现在真的不好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多还没有批准所谓生物制品的仿制药上市。因为如何去证明你的仿制品就跟原研药的一样,这个真的很难。所以,我觉得从患者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有医疗需求的角度考虑,还是得慎重使用仿制品尤其是生物仿制品。

  看好中国的“黄金十年”

  默克雪兰诺现在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重视中国这个市场。

  《医药经济报》:你觉得在中国,外资医药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隋承晧:在我看来,恐怕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价格。因为在中国,对我们公司来讲,最大的压力也许还是在价格上的,就是产品质量不受重视,不被考虑,采购的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如果这种理念被大规模应用,我们的风险就非常大。

  《医药经济报》:我们注意到,2009年默克医药业务的业绩表现不错,你们中国区医药的业绩怎样?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步入“黄金十年”的发展期,你是否赞成?

  隋承晧:事实上,我们中国区的业绩比总部还要好,据最新公布的IMS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地区,默克雪兰诺的增长率是最高的,大概有35%。

  至于“黄金十年”这一看法,我是非常支持。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医改将会让很多居民享受到医保。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经济在继续发展,国家越来越富有,老百姓也是越来越富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药经济报》:接下来,除了你们已经做出的两个投资举措外,还将如何具体布局中国市场?

  隋承晧:15亿元人民币的研发中心和3亿元的贸易公司这两个举措,我觉得都能够让大家看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默克雪兰诺现在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重视中国这个市场,我们后面还会有一些新的考虑,包括我们会不会在中国建生产基地,这些都还在讨论中。因为我们是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外企排行榜的前10名,2009年全年我们是排在第15名,这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第一个目标,我们是希望能够进入前10名。不管是通过自己研发更多的新产品,还是通过收购,我们一定会找出一个方案来实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手记]

  “我喜欢直接的方式”

  ■马建忠

  “我有两个业余爱好,第一个肯定是陪老婆,聪明男人都需要陪老婆,老婆开心,我们才会开心,这个原则很重要,也是一个良好的建议。另外,我还尽量抽时间去打高尔夫球,我觉得打球也是能够让我放松的一项运动。”

  如果不是亲耳所闻,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董事长口中会直接“冒出”这样“大众”的话。但在隋承晧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与这位默克雪兰诺中国公司的负责人交谈中,你感受最为强烈的,除了平和、儒雅外,就是直接。而这些源自美利坚性格的表达方式,也充分体现在他的管理理念中。

  他会说,也许十几年前很多他的同事在沟通上不会像现在这么直接,但他觉得有效沟通是大家把事情做好的一个前提。所以,今天他们同事讲话都非常地直接。

  他看人也带有“直接”的烙印,他说他看人基本上只看三件事情,第一看动力,即看求职者多么想要这份工作;第二,就是看求职者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经验;第三,鉴于在公司里,大家永远不会单独工作,而不能与同事形成良好沟通的人在公司里是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因此,他还要求求职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强。

  可能也是因为“直接”,他还告诉记者,他同时又是一位十分重视自身健康的人,因为“如果你要做大事的话,必须有足够好的精力和体力。”为此,他甚至会看诸如《高管的健康》的书籍,他还向记者传授,要提高免疫力和抗氧能力,可以每天坚持冲冷水澡。

  在与隋承晧交流中,你会觉得他不时会将自己与公司联系在一起,他会说,其实他非常高兴有机会在医药行业工作,因为在他看来,历史上对医学贡献最大的领域,还是医药行业;因为即便是再好的医生,如果他没有所需要药物的话,也难以帮助患者;因为绝大多数重要的药物,都是在医药公司里研发出来的……

  隋承晧甚至会直接告诉你,如果他的工作就是不择手段地赚钱,他肯定不会去做,因为这与他的性格有冲突。“如果你能有一个工作,让你帮公司赚钱,同时你又能做一些事情帮助患者,你会感觉你的工作值得好好去努力做。所以,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够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然后每天只要努力就会有患者获益。”隋承晧说。

  他说,他不觉得在北京是在孤军奋战,因为他能够得到总公司很多的内部支持。他也会说,他跟他的同事确实比较忙碌,甚至有时会觉得非常累,但同时,他和他的同事都感到非常兴奋,很有成就感,因为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他们把一个原来公司不重视的子公司,建立成一家开始得到市场认可的公司,能够让大家看到这家子公司真的在做实事,甚至让集团的老板也对中国公司刮目相看。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记者 马建忠 郑智敏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