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中国西服行业:从舶来品到国有品牌发展史

《职业经理人周刊》
    众所周知,西服是一种“舶来品”。从广义上,应指“西式的”、“欧美的服装”。 在我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我们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如今,西装在中国已成为男女皆宜的日常性服装了。数十年来,经过无数中国服装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西服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西服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

  经济发展引“新潮”,西服行业曙光初现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民出席重要场合一般都是穿着中山装。改革开放之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重新打开国门的中国人,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服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拥进中国大陆。

  80年代初期,一股“西服热”席卷中华大地,穿西服打领带成为一种时尚。迫切想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

  生于60年代初的李江龙,是一个地道的浙江温州人。和大多数浙江人一样,他也敏锐的注意到了改革开放的气息。1982年,还不到20岁的李江龙便离开家乡开始穿梭于南方、北方之间。倒腾服装,是他当时主要的业务。从广州进货然后带到沈阳、哈尔滨等北方城市出售。

  北方的冬天,呼啸着刺骨的寒风。衣服到了之后,凌晨三四点钟,李江龙就要冒着严寒,骑自行车赶到离火车站几公里外的服装批发市场去抢摊位。

  然而,辛勤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1983年的一天,李江龙的几大口袋牛仔服被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以“投机倒把”的嫌疑为名在火车站将货扣下了。改革开放初期相对僵化的社会环境并不认同这种现在看来极其正常的商业行为。

  然而,幸运的是这次被查扣的牛仔裤数量并不大。虽然给李江龙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也只是伤了筋骨而没有伤到元气。

  这次风波之后,李江龙仍然义无反顾的做着服装贸易的生意。勤勤恳恳,辛苦打拼,他渴望并坚信机遇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此类事件也再也没有发生过。李江龙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80年代中后期,西服开始流行并且风靡起来。那个时期,将西服从浙江贩运到北京,其中利润基本可以达到翻番的程度。李江龙也看到了西服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但是,和别人不同的是。李江龙不但继续进行着自己的服装贸易生意,同时也在开始筹划自己的西服生产企业。

  当时李江龙认为,只有掌握了西服的生产技术才能更加熟练的驾驭市场。1988年,李江龙的西服生产厂便在浙江温州正式挂牌成立了。和李江龙一样,很多沿海一带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只是不同的是,这些沿海的纺织服装企业随着在市场经济自然调节下。有的企业选择了生产面料,有的选择了生产成衣,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生产服装行业的辅料,甚至也由此引生出了一批领带、衬衣、纽扣等等企业。

  可以说,西服在国内的流行和西服行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带动了整个沿海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一个分工明确的中国新兴纺织企业群里逐步在沿海一代形成了雏形并且开始不断完善、壮大。

  恶性竞争惹“麻烦”,西服行业急剧降温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西服行业发展的黄金季节也随之到来了。

  从1992年开始,在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西服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从温暖潮湿的南方到大漠孤烟的北国,各省、市、区基本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西服生产企业。当然,西服生产企业主要还是汇集在沿海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西服生产企业前来合作、投资。

  大量国外的订单蜂拥而至,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中国西服生产企业和国际接轨的能力。1993年初,李江龙也是破天荒的接到了一笔来自英国的5000件西服加工订单。虽然只是区区5000件,并且还是贴牌给人加工但是李江龙仍然为自己能把生意做出国门而沾沾自喜。

  但是,由于语言和习惯的东西方差异,李江龙的第一笔国外订单并不是做得那么顺利。他从大学里请来的英文翻译,其实当时也并且不熟悉商务英语的一些专用术语。在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之后,对方给李江龙开了一张信用证。但是,当年的李江龙不但说是没有见过信用证更是听都没有听说过。如今回忆起当时的窘境,李江龙仍然常常拿这件事情来自嘲。

  不过实在是因为英国客户的订单批量小、批次多,交货时间又紧,李江龙的第一笔外国订单并没有赚到多少利润。但是,却为他的企业积累丰富的和外国客商打交道的经验。绝大多数的江浙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和李江龙类似的情况,这些经验也为日后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游刃有余的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中期,国内的西服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做着为外国公司贴牌生产的工作。然而,随着西服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杀价竞争,这个让所有行业都头痛的问题自然也开始在西服生产行业里蔓延开来。

  为了抢到一笔订单,大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式各样让人匪夷所思的办法在那个时期也开始粉墨登场。李江龙就曾经花大价钱收买了竞争对手公司里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每逢有大客户前来考察、下单,这个人总会把自己工厂的报价透露给李江龙。然后李江龙便直接开出更低的价格来将订单“抢”到手。

  于是乎,今天你挖我的底,明天我挖你的人。如此的恶性循环便直接将我国西服企业的利润拱手让给了外国人。然而,赔本的买卖是没有人会做的。降低成本便成了那时国内西服生产企业趋之若鹜的首要事情。但是,降低成本就意味着以牺牲产品质量作为代价。

  从服装面料上以次充好,成了一些西服加工企业的首先目标。众所周知,纺织纤维种类及其含量是标志纺织品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西服加工企业用纺织纤维的生产工艺类型来标注纤维名称;有的用纺织纤维的生产工艺类型来标注纤维名称。而李江龙则采用乱标面料内纤维含量的办法来“忽悠”他的客户。例如:原本只含50%纯毛纤维的面料被他授意标识为“全毛”面料西服等等。

  其次,在面料的印染过程中,西服生产企业也是将价格一压再压。其结果就是面料的印染企业也开始偷工减料,从而导致了西服成品耐干洗色牢度严重不足。耐干洗色牢度是西服标准中对标注干洗产品的必考指标之一,是服装经干洗试验后评定面料退色和沾色性能的指标。说通俗一点就是,耐干洗色牢度差会加快服装经干洗后的变色或变旧。

  再者,有部分西服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在西服的制作过程中也故意减少生产程序或者是在各种辅料上能节省就节省。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西服成品的纰裂程度过大。缝子纰裂程度同样也是产品标准里考核面料中纱线抗滑移性能的重要指标。纰裂程度过大,对服装缝制部位经受力影响后将会产生明显的脱缝滑移痕迹,服装的外观效果将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服装的使用性能并且还会缩短服装的使用寿命。

  “谁忽悠了市场,市场就将忽悠谁。”在那个时期里,我国生产的西服一度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廉价、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国际订单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虽然订单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和国际政治局势也有关系,但质量的低劣不得不说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国的西服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办?中国有句古话叫“痛定思痛”,一部分有思想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便开始思索起中国西服行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困境来。

  诚信经营结“硕果”,品牌西服中国造

  转眼之间,时间便进入了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更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一批高学历、高能力的年轻人开始逐渐进入到西服生产行业。他们或者是随家族企业或者是通过应聘纷纷走上了西服行业的舞台。

  新鲜血液的注入不但给西服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诚信经营”、“品牌经营”等等新的词汇开始不断出现。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服行业品牌的竞争还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做宣传推广就等于有了品牌,产品就能在市场上卖的好,而今天的品牌竞争已经完全不同。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国外大量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国内服装企业也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品牌的竞争需要的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管理水平、文化内涵、生产成本、品牌的营销能力、产品风格定位、生产品质、整体运作的方式、社会影响力度、品牌价值高低等方方面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成衣45%的成本在于面料,裁剪技术的高低、裁剪设备的选用直接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这是服装企业一直比较关注的。2000年,国内某西服品牌企业率先进行西服生产设备的大换血。一大批自动化水平较高,性能比较稳定的国际先进制衣设备进入工厂。设备的改朝换代让该企业的西服生产水平立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该品牌西服的质量也从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另外在西服面料的选购和西服生产的过程中国内一批著名的品牌西服企业都公开向社会做出了承诺,绝对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有些西服生产企业甚至喊出了“假一赔十”的口号。

  另外我国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加大了对西服行业的监管力度。目前,全国西服都要参加“体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根据新的国家标准,经常开展全国性的西服抽查检验工作,并结合近几年质量检测情况,与西服生产企业一起共同研究解决西服产品中带有的普遍性问题。

  也许是仍对90年代中期国外订单急剧下降的那场危机还心有余悸,国内的众多品牌西服生产企业不约而同的提出了扩展国内市场,逐步降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的想法。浙江一位西服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经历了西服行业的起起落落之后,用一种复杂的心情说:“贴牌生产毕竟是为人作嫁衣,外贸出口的竞争以后肯定会越来越激烈,利润也会越来越薄。所以我们的打算是,在国内市场加紧开拓自主品牌服装,把外贸出口的比重逐步降下来,最后内外贸比例达到1比1的平衡格局。”

  随后,国内一些积聚了实力的西服生产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品牌经营”之路。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大小小的品牌西服连锁专卖店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雅戈尔,杉杉,报喜鸟等等一批中国的西服品牌也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而使得中国的老百姓耳熟能详。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国际品牌已经开始进入国内的服装市场,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并赢得自己的优势,一时间又成了国内西服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拼质量、拼服务”几乎成为了我国西服行业的共识。

  实际上,经过二十年给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经历。我国生产西服的企业工艺技术强,生产设备先进,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高。在全国范围内早已形成几十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带动了西服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的西服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基本上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只要我们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生产,国产西服的质量绝对不会输给所谓的国外著名品牌。

  令人可喜可贺的是,据调查在全国数十家商场的销售结果统计中2008年上半年西服销售额排名前三的全部是国产品牌。另外,已经有数十家国内的品牌西服生产企业将专卖店开到了欧美等国。中国自己的品牌西服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受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西服生产企业自然也不例外,阵痛也是在所难免的。今后我国西服行业的路怎么走,那些经历了风云变幻的诸多企业家们重任在身,如能把“诚信经营”、“品牌经营”等结合现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子,我想不仅仅对我国的西服生产行业甚至对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将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纤检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