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周末理财

60年理财方式大变脸

《职业经理人周刊》

   今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共和国60年华诞。60年代末出生的我坐在家中观看国庆阅兵节目时心中的感触不仅仅是振奋,准确的说是震撼。作为理财师,感觉更深的是这6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以及人们理财观念的改变。

   50年代,节衣缩食,人均存款仅1.6元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最流行的口号,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们虽然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但由于社会经济基础极差,家家户户都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当时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人均存款仅有1.6元。老百姓除了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外,根本谈不上什么积蓄和理财。

   60年代,凭票供应和限量供应

   60年代初期国内经济受到重创,商品极度短缺,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政府不得不通过发行票据来限制供应。先后发放的各种商品供应票证多达80多种,近200多个票面,几乎将所有的生活品纳入统筹范围。人们收入微薄,几乎没有存款,生活上和银行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家家户户最重要的宝贝不是钞票,而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票据。

   70年代,为三大件辛苦好几年

   生活有所改善,虽然依旧是凭票供应,但凭借精打细算生活也渐渐有了富余。

   记得我家的第一个大件是1969年买的那部28寸超大载重自行车,为了这120元的“奢侈品”,父母辛苦积攒了近3年,最后还要托人弄到自行车票,才在众多羡慕妒忌的眼光下搭着全家四口人骑回家。

   那时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而1978年全国人均存款也仅为21元。随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开始崭露,理财观念也在逐渐萌生,除了维持较低的吃穿需求,开始努力存款了。 

   80年代,迷茫中理财渠道逐渐拓宽

   国门打开,小平同志的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吹响了人们追求富裕生活的号角,个体户万元户被人们迅速接受。

   1979年,大学生的父亲组装了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虽然那时只有中央电视台,而且每周也只播3天各有3小时的节目,但这已是小区里轰动性的新闻。到后来彩电、冰箱走进普通老百姓家庭前后不过七八年的时间。那时基本的理财工具也只是定期存款和带有任务意义的国库券。由于利息在6%-8%以上,存款的收益还是可观的,这也成为当时唯一的个人财富增值计划。

   90年代,股民,唤起全民理财意识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手头结余迅速增多,已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固定工资了,投资的概念随着股市的出现被人们接受和追捧。与此同时,从单位分房到自己花钱买房,彻底启动了人们自己投资理财的意识。这时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也第一次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而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渐渐显现,炒股、炒楼、炒邮票等等被部分掌握先机的人们运用着,居民金融资产规模也初步形成。

   21世纪,理财方式多样化

   1952年,人均GDP仅有119元,而2008年达到22698元。财富的快速积累,让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理财”成为百姓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从最初单一的银行存款,扩展到如今股票、基金、黄金、债券、外汇、收藏品、信用卡、信托等多样化的理财方式。量入为出与花“明天的钱”,开始并被人们广为接受。同时,风险防范意识也逐渐被人们重视。

   回顾建国60年的变迁,更让我们把握住机会,通过对现有财富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我们人生的财富安全和财富自由。

   (作者系广州誉融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源:理财周报 特约作者 曾勇/文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