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阿里巴巴CEO卫哲:电子商务将率先反弹

《职业经理人周刊》
   “我们对互联网有信心,对电子商务有信心。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信心十足,同时,我们对阿里巴巴公司自身发展同样具有信心。”就在阿里巴巴的“过冬论”还在耳边萦绕之际,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却再次抛出了“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的言论。

  当然,卫哲也同时补充,虽然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经济要整体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

  外部环境“倒逼”电子商务逆势增长

  这3到5年的恢复期,恰恰是国内中小企业完成优胜劣汰、存亡进退的“艰难分化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仍然面对技术升级和渠道升级的双重考验。显而易见的是,经济危机会促发更多的传统线下企业选择电子商务来摆脱目前的“销售困境”,这种外部环境的“倒逼”反倒成为电子商务逆势增长的催化剂。

  这段时间,对中小企业来说不短不长,但同样可能是生死考验。卫哲透露,阿里巴巴正在积极酝酿,来加速中小企业度过这段“复苏”过程中的困难时期。2月2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2009年,将有超过8家银行参与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融资计划,中小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获得的融资金额预计将超过60亿元。

  此前,阿里巴巴也在支持中小企业突围的立场上,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化的救市举措。2008年,阿里巴巴先后帮助近600家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10.4亿元的无抵押低息贷款。在国内8家银行的支持下,预计2009年,用来帮助中小企业“过冬”的贷款金额将超过60亿元。

  卫哲透露,其实阿里巴巴对于金融海啸早有预期。阿里巴巴第一次在内部提出“互联网冬天”的到来是在2007年的二月份。2008年7月,马云又在内部发表了一封《冬天里的使命》。实际上我们不仅预测到了冬天,我们也在去年的上半年开始就已经为冬天的到来做准备。

  面对金融海啸,阿里巴巴目前“三记重拳”已经出击。

  在线交易影响不大

  “去年真正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是九、十月份。阿里巴巴第一记重拳,是去年9月份投入三千万美元开始进行了全球的市场推广活动,而这一举动的代号是‘乌云计划’,”卫哲解释这个代号的含义,是在很多人还未看到危机之际,阿里巴巴却已经预见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顶的态势,当全世界的买家面临经济危机手足无措的时候,却突然看到阿里巴巴在全世界的广告。随即,阿里巴巴使出代号为“狂风计划”的第二记重拳,即为去年10月1日推出的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的出口通,这帮助了大量危机当中的出口型中小企业找到了解决方案;第三记代号为“春雷计划”的重拳,主要是推出移动版诚信通,目的是解决内贸的电子商务。中国手机用户是网民的近两倍,移动电子商务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机遇。

  不过,对于目前形势的判断,卫哲保持了惯有的谨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用了一到两年的时间,而这次是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它肯定走出来的时间会比亚洲金融危机要长。整个经济真正的回暖和复苏过程会非常的长,需要三到五年一个比较长的恢复的过程。”

  “不过,我一直在关注和调研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全球买家。我们发现,虽然金融海啸的影响巨大,但全世界总的需求量没有大幅下降,”卫哲说,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到美国四季度的零售总额下降了2%,这意味着总需求下降不会大到哪儿去。

  但是,尽管数据显示总需求下降不大,却让中国的出口企业感到现在日子特别难过,卫哲对此解释,个中根本原因在于,全世界买家的采购行为在过去六个月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原来是一个定单采购十个集装箱,通过一次采购行为完成。而现在,他的总需求可能从十个集装箱下降到八个或九个,但是这八到九个集装箱却被分成了五六个定单。这种购买行为的改变主因就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在金融危机下买家要更多的考虑流动资金是否充足以及库存的问题。而这种购买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型制造业。所以,外贸形势是由于全球采购行为的重大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卫哲进一步说明。

  “另外,一千美元以上的高单价商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更大些,而中国制造毕竟没有太多进入到一千美元以上的高单价产品,中国制造主要做的还是中低端价格的产品,所以美国失业人口多不一定是坏事,失业人口的人还活着,这些人还得吃、还得领救济金、还得消费,所以这些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从阿里巴巴网上来看并没有大幅度下降,”卫哲强调:“全球经济的衰退并没有影响到国内在线交易市场的发展。”

  IDC日前发布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及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白皮书似乎也对卫哲的预判做出了佐证:2008年,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中,25.04%的企业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每投入一元钱,可带来平均234元的交易额回报,53.84%的中小企业获得平均163倍的交易额回报,也就是投入一元钱,带来163元的回报。IDC还指出,阿里巴巴B2B平台也在拉近企业贸易中的空间距离,相比于传统贸易,因距离而产生的成本降低了80%。到2008年底,中国网商数量将超过5000万,并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预计2012年底将达到1亿。

  电子商务将率先反弹

  “中国的经济受国内投资及消费增长所带动,相对来说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亮点之一,中国仍会保持其世界领先的出口中心地位。”卫哲信心满满地说:“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困难一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阿里巴巴稳健的财务基础和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将有助稳占先机。”

  能够印证卫哲判断的是,阿里巴巴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7.80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7%;净利润为人民币3.0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

  以深圳为例,记者发现,2008年11月,阿里巴巴在深圳地区新签600多客户。相对2008年前半年月均150的签约量来看,400%增幅意味着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中小企业进驻阿里巴巴网上平台的速度一下子翻了两番。

  国内第三方调查咨询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评估时分析,在此轮经济危机触底之后,“电子商务将率先反弹”。近日,高盛发布阿里巴巴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内地贸易数据持续改善可能令阿里巴巴受惠。”

  事实上,来自政府层面的持续性的救市政策,正在试图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中央近日相继推出的10大产业振兴计划以及央行利率的下调,都为企业的融资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早在2007年6月,阿里巴巴率先联合工商银行推出了该贷款资助计划,为有一定信用级别的商户提供融资服务。工商银行将以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会员的网络信用和网上交易金额为参考依据,为其提供授信评价,并推出多种融资产品。今年,阿里巴巴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计划的省份将扩大到广东、江苏和山东,以及上海市。里昂证券亚太恒富分析师埃里诺·梁认为:“该计划将吸引更多企业使用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因此对阿里巴巴具有长远意义。”

  卫哲称,“2009年,我们还将采取更多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尽快从寒冬中复苏,大规模开展融资计划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最近的相关调查显示,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贸易的中小企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在去年全球危机中的生存状况远远优于囿于传统线下模式的企业,陷入困境的线下企业比例高达84.2%,而线上企业仅为16.8%,两者相差5倍。不仅如此,在经营的信心指数方面,65%的线上中小企业有信心和能力度过经济难关;而线下的企业还不足10%。

  卫哲就此分析,电子商务会成为互联网经济在危机中率先反弹的引擎,而作为电子商务业的领导者,阿里巴巴将在这一过程中和其客户中小企业,共同受益。一旦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反弹,则中国经济也将整体复苏。

  “二八原则”死穴

  卫哲大胆预言,在目前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可以高速增长的时期。在未来三至5年的经济恢复期,电子商务将从一个非主流的商务平台逐渐变成一个主流的商务平台。卫哲的信心依据是阿里巴巴的新商业模式与沃尔玛旧商业模式的不同。

  “现在的商业文明基本是围绕沃尔玛、国美这种模式诞生的。而这种商业文明具有工业革命的特征:大零售、大物流、大流通、大生产,它核心一个字:‘大’。这种商业文明的本质是‘大鱼吃小鱼’,”卫哲言辞犀利地剖析道,沃尔玛通过垄断带来高额利润持续发展,但供应商、生产商以及消费者都不会满意。此种商业文明有个黄金法则叫“二八原则”(即20%的产品带来80%的销售和利润),而沃尔玛的死穴就在“二八原则”上——“八”把那“二”创造的利润都吃掉了。

  卫哲进一步分析说,譬如,超市的商品种类不能太多。如果沃尔玛超过两万件商品,那它一定不赚钱,但淘宝上却有一亿多件商品。传统商业追求的是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意味着库存、损耗、人工以及物流等,发展到最后,传统的规模经济变得不那么不经济。与此相反,新商业文明是开放的,是共同繁荣的,原来我们的制造商要进入沃尔玛只有两万个产品,沃尔玛在中国只有一千多家供应商,但理论上消费者解决了温饱以后会追求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而你在沃尔玛找不到个性化,因为个性化意味着必然超过两万个种类的产品。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的打败沃尔玛,不是说淘宝打败沃尔玛。淘宝打败的是沃尔玛在零售的终端,而阿里巴巴B2B要帮助的是所有中国淘宝上和海外淘宝上的卖家,让他们能够采购到的产品能够和沃尔玛的供应商竞争,”卫哲说,全世界的物流体系现在已经非常发达,现在信息化能够做到个性化的营销,迅速采集个性化需要的需求。所以,新商业文明打败的是沃尔玛现在这种大规模采购、大规模物流的模式。

  “经济寒冬中的中国智慧”系列访谈之二

  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员,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经济寒冬……

  要走出经济寒冬,保增长保就业,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受益最大的阶层之一,中国企业家毫无疑问也要承担起引领中国经济“过冬”的责任。普通企业家如此,行业领袖更是义不容辞。《上海证券报》人物版推出“经济寒冬中的中国智慧”系列访谈,让中国的行业领袖们共议时艰,让读者分享他们的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