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人物访谈

天士力董事长闫希军:中国制药业缺乏比赛规

《职业经理人周刊》

天士力集团董事长 闫希军

  作为在中国中药产业中一个能把单品种中药每年卖出13亿元的企业,天士力公司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近期,天士力更是因为卷入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事件而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周末,就在“院士论文抄袭事件”尘埃落定的当日,本报专访了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他不仅披露了天士力的未来发展方向,更首次公开对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论。

    关于复方丹参滴丸风波

  “对我们的销售造成了阻力。”

  商报:对于院士李连达指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副作用严重事件,您如何看待?

  闫希军:其实从院士空口无凭指责复方丹参滴丸副作用严重到现在,我还没有在媒体上说过话。今天我可以说两句。我觉得不管这个院士出于什么意图,他都是在没有做研究的情况下,无端地对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指责。他的行为给我们的企业造成很多困难,比如少数消费者对药品安全性产生怀疑,对我们销售上造成暂时的阻力等等。不过,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能承受冲击,我们将来要到国际市场上发展,可能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很多中国企业在国外遭到经济壁垒等等,所以企业应该有承受冲击的胸怀。

  现在我的任务就是“消毒”,因为很多消费者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如果因为一个院士的错误观点,让消费者停药而影响其健康,那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另外,这件事对于中国的现代中药行业是很大的打击。

  关于中药出口

  “国内中药生产标准太粗放,很难达到欧美要求。”

  商报:您在几年前就提出,复方丹参滴丸将在2010年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到目前,该药品还处于2期临床阶段,是否说明这一计划推进速度慢?困难在哪里?

  闫希军:如果之前说中药能很快进入美国,那确实太幼稚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探索进入美国的道路,对于情况完全不了解。而通过我们将复方丹参滴丸推向美国的过程中,才发现我们的差距太大,困难也很大。我认为,一个民族最优秀的东西必须要在国际通用,如果不能通用其发展将受到制约。不过,以前我们觉得只要把中药卖到西方就是国际化了,现在才发现,中药国际化的根本是标准化。目前,我们的难题是,国内中药生产标准太粗放,很难达到欧美要求。

  关于中国医药发展的方向

  “中国医药发展方向就是现代中药。”

  商报:您认为未来中国医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闫希军: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人民的健康问题解决不好,对于我国国力是严重的消耗。而中国医药发展方向就是现代中药。

  因为,我们现在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很多新型疾病都是由于目前人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这些疾病的特点是生成时间很长,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中药对于慢性病来说,不仅可以起到前期的预防作用,在长时间服用过程中也比化学药安全。

  不过中国制药业的问题是欠缺比赛规则,现在国家只制定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门槛,符合GMP认证的企业就可以生产药品,但那个起点非常低。所以,国家应该提高标准并建立企业资质评价体系,把企业的层次拉开,形成差异化发展。同时,国家应该对中药生产的全过程制订明确的标准,使传统中药数字化、标准化,形成质量体系。

  关于药企并购

  “中国出现大型制药企业时机未到。”

  商报:您认为目前中国制药企业会通过大规模并购来形成大的制药集团吗?

  闫希军:中国制药企业差异化没有形成,所以目前的阶段没有办法并购,比如华源那么大的集团,之前并购了很多药企,最后不都因为消化不了而吐出来了。国外药企并购都是有明显差异化的,如果水平一样并购没有互补性,意义不大。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医药市场在70年的时间中,仅凭七八亿有能力消费的人口吃药就吃出了10多个跨国制药企业巨头。未来20年,中国能达到西方消费水平的人口预计也能有三四亿人,到那个时候,中国出现大型制药企业是顺理成章的。

  从丹参滴丸事件反思中药安全标准的缺失

  本月6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论文剽窃事件”终于有了调查结果。非常巧合的是,天士力董事长闫希军也在同日首次对媒体回应了“李连达指责复方丹参滴丸副作用严重”一事。

  虽然,复方丹参滴丸风波因论文剽窃事件而起,而且指责丹参滴丸副作用严重的李连达院士也因在论文事件中疏于管理、监管不严而不再被浙大续聘,但是,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到底有没有安全问题始终没人能给出一个令消费者信服的答案。也许我们真的要等到中国中药行业的安全标准完全健全的那一天才能知道,这个中药领域的标志性产品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曾有一位从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专家告诉记者,缺乏对中药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已成为制约中药发展的一大障碍。中药在上市之前,会按照规定做临床试验,然而,那毕竟只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在少数人群中进行试验。而很多不良反应都是在该药品上市很长时间后,大量患者使用中显现出来的。在国外,对于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经济性等情况的研究非常重视,而我国却没有相关规定。于是,对于上市后的药品安全性往往出现了一种谁都说不清的状况。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中国更多地关注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再评价,那样再遇到类似院士事件,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自身,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拿出调查数据说话了。而消费者也不会因不清楚真相而经常被弄得晕头转向,或者因盲目停药而损害健康了。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肖玮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